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进入到了中小学课堂,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独立学院的公共课程的计算机基础,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院的建设。结合三亚学院现行情况给出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地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391-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社会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经进入到了中小学课堂,从而对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独立学院作为优质本科教育的补充,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2]。独立学院的出路在于必须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和学院自身条件出发,审视和确定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上手快、后劲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3-4]。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面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社会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更高要求,独立学院应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面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该文对目前三亚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对于问题的解决的相关建议

1 大众化教学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之间的矛盾

从连续几年对进入三亚学院的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调查发现,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连计算机的键盘都没摸过,有的学生已经拿到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造成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各地区教育水平有差异。由于生源地的教育水平有一定差距,导致了他们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来自城市以及教育发展经济繁荣地区学生所在中小学己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从2010年对入校新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很大比例。这是由于学院的本地生源占一定比例,而本地的教育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开设较晚于其他地区,造成了本学院更为明显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两极分化。而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也基本停留在能够进行简单操作上,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掌握的都不系统。

二是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缺乏重视。学校一般只安排的较少的课时,课程考察标准也较不严格。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接受课堂系统教学的同时还自学了很多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之后则仅沉迷于网聊和游戏。

表1是学院现有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学院目前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还停留在计算机技术扫盲阶段,对所有大一新生实施的是一刀切教学方式,这样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容易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在课上呼呼大睡或使用手机聊天,基础差的学生则跟不上干着急的现象。

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建议改革课程体系,从而为不同起点的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符合学院的使命――“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表2是建议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列表。在一年级上学期,可以同时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及《Office实用办公技巧》,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而已经达到计算机一级水平的这些学生可以选择《Office实用办公技巧》。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还是《C语言程序设计》。

多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来根据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2 教学内容系统化与课程的实用性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更加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因此,要求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但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上都过多地强调理论性与系统性,从而脱离了实用性。学院目前的状况是学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连论文的排版、制作班会PPT、个人简历都不会。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根据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应用为主导,结合其专业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并用于所学专业领域,逐渐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表3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调整了课程对学生的应用目标。在保持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舍去因陈旧过时、粗浅简单等原因而不适宜的教学内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的和前沿性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体现计算机课程应有的实用性。

3 教学方法过时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

在学院现行的教学中一般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忽视,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的喋喋不休的讲述已经厌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也失去了兴趣。

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建议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开展计算机专题讲座或竞赛。应该经常就当前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和新技术举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向,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教材上所没有的知识。或是定期地举行学院计算机知识的竞赛,如汉字录入竞赛、课件设计竞赛、网页设计竞赛等,使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兴趣。

三是注重实践教学。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安排适当的实践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有的机房教学设备中已经出现部分老化、故障,学院需要不断改进实验条件。学院自主设计开发了机房管理软件,实现了机房开放管理,这给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上机实践机会。

四是采用案例教学法。从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各种典型案例。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可以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形象化比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4 总结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前发展,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学院应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面改革,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7(8):43-45.

[2] 杨鼎强,蒋加伏,傅明,毛云芳.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8):44-46.

[3]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4] 周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