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什么是任务驱动?“任务”就是通过某组步骤或某组活动最终达成某个目标并完成某件事的过程。它是一组方法或过程的集合。而任务驱动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一个教师事先所设计的任务,学生在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的任务过程中,教师引导学所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这种实践过程,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的特点: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设计任务呢?

1 确定参与对象。参与对象在这里是指参与到任务重的对象,可以是特定的人即学生和教师,也可以是具体的物,需要注意对象一词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明确每个对象在任务中的活动,比如教师是任务的发起者、引导者,而学生是任务的执行者,在执行整个任务活动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也包括进对象的分析中。

2 确定任务边界及创建“任务驱动”情景。任务边界是指一个任务在设计时会被限定到一个具体的范围内,如果没有范围,就像软件设计里定义函数时没有指定函数的参数类型,不知道参数类型,软件设计师是不可能确认用户是否输入了正确的参数值,从而也无法返回一个正确的结果给函数调用者。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先分析要实现这一任务会用到哪些以往知识,需要了解的新知识有哪些。不言而喻新知识正是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

教师在确定了任务边界后,就可以让学生清楚知道教师所设定的任务执行环境,这样可以确定需要创建的“任务驱动”情景,以免让学生在漫无边际的范围里不知道用哪些知识来研究解决问题。

3 确定任务目标。在制定一个任务时,首先是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以便教师确定本节中需要教授的知识点,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需要表达哪些东西,这些将作为任务的目标融入到任务中。

4 确定任务架构。要设计—个好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心理学认为,“悬疑”最容易引发人们去探索去思维。这就类似于一些悬疑小说常用的手法一样,先给一个悬念,这样才能引导读者去阅读后面的故事。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对任务感兴趣,这就是整个“任务架构”的起点,当然比较普遍的方法是用“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本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地通过学生思维的第一关。在这种本身欲望的督促下,学生就自然地从被动学习状态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勾画一个“任务架构”时还必须考虑从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整个过程中的分支情况,因此并不是将任务抛给学生就算完成了。必须避免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生任务目标偏差,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引导学生的任务进展,教师在向学生明确“任务目标”时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进行“任务”设计时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上还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的学习方法去获取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如果老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没有注意因材施教、差别对待、分层教学,而是给全班同学一个共同任务的话,势必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任务过易,大部分学生会接受,但会导致能力好的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二是任务过难,能力好的学生高兴,但会导致能力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两极分化将会更加明显。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这样为教师和学生都留有选择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他们各自的兴奋点,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5 任务分解。有时候如果“任务架构”太大、知识面很分散的情况下,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架构上,还可以将“总任务架构”分成若干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可以让学生比较集中地掌握“分散的知识”,最后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同时分解也让学生掌握了某些东西必须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协作的含义。

6 任务执行评价。任务执行评价其实就是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在学生执行后的一个数据回收分析过程,类似于软件设计师在开发软件后会收集一些软件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加以分析,并改进的过程。同样,教师在设计并将一个任务投放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后,需要注意并收集学生在处理任务过程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收集,主要是收集任务是否对学生有兴趣。如果任务并不是教师所期望的,可能下次就需要调整。另外就是任务的设定环境,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从新定义任务投射情景。再就是任务是否真的满足分层教学。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转变成了一堂课的主持人或引导者。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本文是本人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一次总结,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把原来的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让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