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故乡的调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故乡的调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的故乡,漫天漫地都是厚厚的黄土,还有水流和长风配合岁月画出的千沟万壑。

故乡人吃饭,总少不了几样调和,辣子、醋、花椒。静坐回味,香气满腹,思绪亦随之翩跹,故乡的种种美丽从记忆的深处跃上心头。

色彩和形状最容易沉淀在人的记忆中。一想到辣子,家里的辣子罐会像油画里的静物似的,鲜亮沉静地出现在老庄院的八仙桌上。准确地说应该叫酱黄釉矮瓷罐,敛口鼓腹内凸底,釉色亮亮的,不是古物,现在的市场上也买不到。这只罐是专门装油泼辣子的,功能从来没变过,罐也从来没空过,辣子一吃完,婆便从一个大黑瓷罐里挖出两大勺辣子面,倒在罐里,再给上面撒点盐,用一个带着长柄的铁勺,热一勺油全部泼在罐里。我的任务是拿一根筷子在油全部进去后搅拌辣子面,拿一块馒头,把筷子上的辣油擦干净,再一口把馒头吞掉。我家饭桌上在夏秋两季还有一个青辣子碟。碟子是普通的菜碟,辣子的颜色却经常变幻,嫩绿,草绿,深绿,墨绿,有时带点黄色,有时又红绿间杂。一年四季,不管主副食怎么变化,有了这两种辣子,生活永远都是有滋有味。这种体会是离开故乡后,吃了很多他乡的辣子才生发出来的。人对熟悉的事物,有两种容易走的极端,一是无睹,一是因了特殊的情感过分夸大其殊胜的一面。后一种情况,我把它叫做“大同情结”。有一大学同学,来自大同,他对大同的一切饱含的深情有时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同学聊天,此君口出如下言论“你到我们大同,满街都是煤灰,连空气里都是,一吸一鼻子,这说明我们大同煤多”。为了防止这种偏颇,我每回陕,带回的辣子,总是自己吃。现在看来多虑了。故乡的辣子的确是超胜的,不似江西的辣子,稍为不慎,半条舌头就被辣木了。亦不似湖南的辣子,辣嘴又辣心。川椒相对柔和,却只香鼻子不香嘴。唯我秦椒,香、辣、醇、厚、美,实乃调和中的“韶乐”也。王气在椒中表露无遗。

关于醋,没有像辣椒那么特色鲜明的体验。可故乡的柿子醋他乡的醋却比不了。我每回陕,总是嗜吃两样东西,自家蒸的馍,饭馆拌的凉菜。故乡女人的细腻在关中是有名的,但缺了柿子醋,怎样的巧手怎样的原材也是成就不了那万吃不厌的凉菜,红萝卜丝,豆腐丝,豆芽……记得儿时村里广植柿子树,我家和隔壁家还共同拥有一颗柿子树的所有权,摘柿子的时候两家的孩子一人一边,把自己带来的筐装满为止,两家平时非常交好,在摘柿子时大人孩子心里都有数,谁家也不多摘,而且树顶的柿子得留梢。做柿子醋是婆的事,醋装在半人高的瓷瓮里,瓮口压着圆形的片石,我是负责舀醋的,每次都拿把擦得干干净净的木勺,打开浮在醋上的白色醋盖,仔细舀出一勺,再盖上片石,盖严实了。醋盖和石盖就是天然的防腐材料,保护了醋的浓香。而今的村庄已非昔比,几十年前,家家都做柿子醋,家家的醋味都不一样,总基调是酸、香、甜。现在的村庄,人们太忙,干脆买酿好的醋,柿子醋倒成稀罕物了。

一直都不理解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充满了厚此薄彼。故乡的冬春都是绿的,冬绿给我们带来了夏麦。春绿给我们带来了秋实。老家的花椒树则是一年四季带给我们美味和美好。春节刚过,花椒树树枝上遍吐嫩芽,浅浅的绿,浓浓的香。大概有十多天,花椒树前都会有小孩或者老太太对着花椒树像小鸡啄米似的采嫩芽。回到各家,便化身种种了。我家基本化为糊沓子和烙哈馍。胃好的吃糊沓子,胃不好的吃烙哈馍。清香满口,浓香满口。每次回家,母亲都会蒸好一箩筐素包子等着我,红白萝卜、豆腐、粉条。走的时候会蒸一锅烫面蒸饺给我带着。回来我就按母亲教的做,但每次都是得其形不得其魂,不对味。向母亲请教,工、料、序,一样不拉,终于发现症结所在,没放花椒面,没了花椒面,即便面粉是从老家背来的,也会天上人间。

故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远离了热爱的故土,方便带走又足以解忧的大概就是故乡的调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