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省委安排,长阳县委决定在全县154个村实行一次地毯式的大调研工作。为了切实把此次调研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我们随机在54个贫困村和特困村中选择都镇湾镇璞岭村作为样本,由我带队对该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先期调研,切实做到精准识别,为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预设条条框框,“一竿子”插到底
在调研过程中,始终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组建调查组,不听层层汇报,不带有色眼镜,不预设条件门槛,直接驻村蹲点,实地查看群众的困难,当面了解群众的意见,用事实来说话,让群众来评判。由我带队,从县委办、政府办、扶贫、民政、农办、住建、统计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9个小组共30余人的调研专班,对璞岭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先期调研。通过全面入户集中对表、重点户核查对比、召开会议确定对象建档立卡,之后对贫困户进行再摸底、再调查、再登记,现场解剖麻雀,从严比对,在程序上严格要求,在标准上严格把关,在口径上全县统一,进一步摸清贫困对象的底数基数,切实做到不错一户,不漏一人。由县级领导带队,县乡村三级干部5000余人,夜宿农户,自结餐费,脚量万家,对全县154个村10万余户31万多人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核查。学习借鉴毕节经验,确立“四看四算”工作法
在认真学习毕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阳实际,提出用“四看四算”方法来识别贫困对象。即:一看房屋算家当。主要看住房面积、结构、时间,查看住房里生活起居设施、吃穿住行用品,以及存放在家的固定资产和生产生活资料,估算所有家当现金价值,初步确定扶持对象。通过调查,该村有砖混结构房屋78栋,占11.4%;有土坯房589户,占85.7%;有茅草房20户,占2.9%。100%的农户不愁吃不愁穿,59.4%的农户有电视机,29.8%的人(外出打工人员除外)有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46.4%的农户有摩托车、农用车等交通工具。
二看产业算后劲。主要看基础条件、种植面积、商品用经济作物面积,估算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初步确定扶持方向。在调查中发现,该村基础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是群众难以改变贫困现状的第一因素。全村有主线公路50公里,入户公路80公里,但硬化里程仅有8公里,占6%,且路况极差。全村还有53户完全未通公路。交通信息闭塞让璞岭成了一座孤岛,不能及时充分与市场对接,导致产业小弱散。比如,1组的李元清已有58岁了,但至今还没走出过大山,连仅30公里之外的庄溪集镇都没到过,家里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破棉絮,一家三口极度贫困。又如,6组蔡金全一家有3个劳动力,11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玉米,然后用玉米喂猪,一年下来,全家纯收入只有3千多元。群众田边地角种的也是多种多样,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成规模,产出来的也就是自家用。该村老百姓一年勤扒苦挣,平均每亩收入也就500元左右,只能勉强图个温饱,根本无法致富。
三看劳力算收入。主要看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平均年龄、身体状况、打工收入支出状况,初步确定托底对象。在调查中发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劳动知识技能缺乏,是群众难以改变贫困现状的主要原因。在因学致贫的同时,该村绝大多数农户无一技之长,227户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04%;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7.69%,这几类就是托底对象。
四看医教算支出。主要看是否有学生以及家人治病医药费支出,初步确定临时救助对象。在调查中发现,小病硬扛,大病难医,积劳成疾,是导致群众返贫的直接原因。该村患长期慢性病贫困人口占26.81%;患大病的贫困人口占7.66%;残疾贫困人口占1.28%。该村8组村民李启凤,前几年在外打工挣了20多万元,建房用去8万元,儿子在上大学,生活水平在当地属于上等。但一年前在山上砍柴时被压断双腿,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今年,他老婆又得了癌症,家庭陷入了极端困难状态。高中生和大学生就读期间的费用,成为一个贫困家庭最大的负担。全村227个扶贫户中,因学致贫39户,占18.75%;有66.83%的农户认为当前或最近三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子女上学开支困难。
认真比对分析,科学识别“五类”对象
对“四看四算”后的农户进行全面核查比对,将农户划分了5个类别:第一类是富裕户。指在产业发展、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农户。其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是该村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为确定带头示范户打好基础。第二类是一般户。指在产业发展及家庭收入方面不具有优势,但能依靠现有自身能力保持基本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巩固提高,可达到小康水平的农户。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标准以上。第三类是扶贫户,指依靠现有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发展,但给予一定扶持后,能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的农户。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第四类是特困户,指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且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因智、因老、因弱、因环境、因劳力等九种原因,不能通过扶持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的农户,需要政策兜底。第五类是五保户和孤儿户。
坚持“一看二算三会四评”程序,把结果交给群众定
为把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为精准扶贫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确定了“一看二算三会四评”的识别程序。
一看,即入户实地看、实地察,不漏一户,对有争议的农户和重点户,我们组织工作组三上璞岭,三次进入农户进行重点核查。璞岭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户242户,贫困人口719人,通过入户实地察看,精准识别,核定贫困户227户,贫困人口712人。
二算,即听当家人自己算、干部帮忙算。在调研过程中,有很多群众认为没有现金,就没有收入,将自产自用的粮食及农副产品、打工收入等没有折算成收入,导致结果失真。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引导群众采用收支分开、支出倒算的方法,把收入支出算尽算准。
三会,即召开屋场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调查组在该村召开屋场会28次、党员代表会4次、群众代表会22次。我们发现该村党员群众对精准扶贫热情高、信心足。村党支部书记王朝东说,“我在村里干了几十年,现在依然贫困,深感内疚。现在璞岭村被纳入全县精准扶贫试点,这是上级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不管脱几层皮、流几身汗,都要把工作做好!”1组69岁的贫困户唐本一说,“现在中央的政策这么好,是我们自己没用,怪不起党委政府。只要有人带头干(发展产业),我不但自己干,还发动周围的人干”。
四评,即通过周边群众评、党员代表评、村组干部评和村民代表评,民主表决,集体决策,看识别对象真不真,让贫困户的识别在村组群众中比得、论得、公示得,确保识别工作不出现矛盾和问题。在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工作搞得实,工作组火眼金睛,算得让人服气。”
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充分运用分析结果
一是及时分析处理数据。此次调研涵盖农户基础信息、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生产资料、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社会保障和收入支出等内容,我们将所有调查信息录入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面上准确把握全县贫困区域、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并将致贫原因分为九类,建立贫困户管理台帐,做到户有表、村有薄、乡有册、县有档。
二是及时固化比对结果。利用大数据结果建立贫困户管理台帐,把村组贫困户纳入民情通网格化管理,并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是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适时进行监测,准确掌握贫困户的脱贫情况和干部帮扶情况,督促镇村及县直各部门把精准扶贫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形成全县一张扶贫攻坚作战网络图,对贫困户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动态监测。
践行“三万”活动精神,打好精准扶贫“第一仗”
我们充分发扬全省五轮“三万”活动精神,坚持边识别、边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急事难事,打好精准扶贫第一仗,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一是集中开展“消茅”(茅草房)攻坚行动。对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补助的原则,分类进行建设帮扶,由镇村建设公租房解决其居住问题;对有能力建房的贫困户,以自愿为主,相对集中建房,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子女有供养能力的贫困户,责成其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实施定额补助建房;对农村重度残疾人,以村为单位试点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确保残疾人小康路上不掉队。
二是按照连片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要求,瞄准贫困户,靶向施策,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对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不设指标限制,有多少支持多少。璞岭村三年内建成带状分布的“4个3000亩”基地,即3000亩药材、3000亩茶园、3000亩果树、3000亩草场,让处在不同海拔地域的农户都能找准发展产业路子。
三是对贫困人员实施异地搬迁安置。积极推进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投资3.2亿元,建好三个移民新区,集中安置水库移民4435人;积极推进扶贫搬迁,帮助1000多高寒地带的贫困群众梯次搬迁。
四是大力培养“三类人”这个靠山。农村经济之所以发展滞后,返贫致贫发生率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引路人、带头人和明白人。我们建强村级班子,培养一支好的引路人队伍。对54个重点贫困村,从县直部门中精心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一定三年,不脱贫不撤离。突出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动,培养一批好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在全县遴选1000个基础条件好、信用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致富能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进行评级授信,通过考核予以扶贫小额信贷扶持,每个大户和合作组织与3个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帮助全县3000多户1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实施“一户一个明白人”212程,大力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科技、送项目、送法律、送温暖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让每家每户有一个政策、科技和信息方面的明白人,掌握一门发家致富的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