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学生开设职业生道德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学生开设职业生道德规划课程的必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部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所读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心应放到基础教育阶段。面对大学生转专业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此就中学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转专业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但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直接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只有3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与专业对口领域的工作,这种“专业一职业”的高错位率,无疑是对高校教学资源和社会的一种浪费。据厦门大学调查,只有30.9%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而高达69.1%的学生是非第一志愿录取的,其中被调剂专业录取的占42.2%。全国高校的调查显示,42%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的学生有转专业的愿望。2003年1月,复旦大学开创中国高校转专业之先河,244名学生放弃自己最初的报考专业,重新选择到其他专业。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放宽学生转专业的限制,向学生扩大自主选择专业的空间。

二、盲目转专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转专业是高校对所谓“一考定终生”这种僵化体制的一种补救措施。然而,一哄而上式的转专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深思。

首先。转专业使得一些高考时的低分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转到一些原本无法录取的高分专业,影响了高考的公平竞争秩序;其次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对自己初选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前景及能力需求等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转专业,转专业后如果学习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观,反而使自己更加迷茫。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学生转专业后,需要重新适应新的集体,无形中又增加了人际交往和学习的压力;再次,目前的社会需求及媒体舆论导向会使很大一部分学生从所谓的冷门专业转入热门专业。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专业结构发展的极端化,从而导致高校专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最后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运行,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面对转专业带来的诸多问题,如果众多的高三学子在中学阶段就能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找到人生目标,那么他们就不会等坐进大学教室才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

三、关于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引起极大的重视。但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少有专家或学者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从小就对自己和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各方面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在我国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很多人到了大学阶段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甚至到大学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做什么。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望,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学习、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做最充分的准备。

四、中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教育部有关专家认为。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我们各部门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的压力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到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锻炼学生获取资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主动进取的精神。

五、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认识自我就是要让中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理念,并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认识职业是指中学生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等等。通过探索体验职业,感受自己是否真正适合这样的职业,并在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是指认识如何将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学校或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进行职业决策是指根据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科学的决策。

六、关于中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措施

学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避免职业生涯规划的简单化和功利化。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大学,甚至到了高三还没有树立起人生目标,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需要和人生理想。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学生更关注专业是否热门,考虑学校、专业对未来福利待遇的影响,没有把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相匹配,没有将远期的发展目标和近期的学业目标相统一。职业规划教育和其他教育目标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校课堂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升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并协助他们制订计划,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1.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2007年高中新课改可以看出,国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了一定的决心。一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108学时研究性学习、不少于5个工作日社区服务、参加1周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输入和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2.将职业生涯规划列为选修课程。新课改为学生提供了选修课,我们可以在目前选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3.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请专家到学校讲座,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得到系统的专业指导。

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很快,但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十分模糊。无数事实证明,中学生如果能在中学期间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有所了解,他们在选择填报高考专业时就不会盲目。进入大学后,他们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兴趣及专业潜能,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与拓展,而且也会使他们在将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有优势。对于高校来讲既省去了转专业的繁琐,又使得高等教育更充实,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黄伟迭,我国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