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谈语文自主学习发生的动态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谈语文自主学习发生的动态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自主课堂学习的发生情况可以通过课堂目标的实施过程、学习方式、师生对话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反映出来,动态呈现教学中的流程、思维状态、活动形式、评价方式等,能充分形成自主课堂的灵动、多元、多向互动,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语文;自主;动态;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号】1005-6009(2017)03-0036-03

【作者简介】王玉华,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高级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

语文自主课堂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环节,并不断调整、动态立体生成的过程。

动态是相对于静态来说的。静态的语文教学表现出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定型化,思维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稳定性,它更依赖于教学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动态发展的课堂,诸多因素具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教师机智处理能使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出活力,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

下面结合几个课例,谈谈语文自主课堂中学习发生的动态表现特点。

一、教学流程随机化,凸显生成灵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在备课时已将课堂教学的程序组织完整,教师在课上的任务就是将备课时预设的流程一一演示,保证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完整性、稳定性。课堂看似精彩,其实无生机可言。自主课堂,教什么,学什么,不是全由教师预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有坚定的学生立场,努力唤醒、激活学生的意识。学生自主意识一旦被唤醒、激活,他们在阅读中必然会提出诸多问题,发表多种难以预料的意见。这些问题虽然是临时产生的,但正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当这些问题生成时,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抛开原有的预设,研讨新问题。长此以往,师生对话、师生互动自然就会成为教学的常态。

对此,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深有体会。他提出:“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都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在执教鲁迅《祝福》一文时,李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程序,甚至改变课前的某些预设,怎么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情,怎么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怎么有利于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鲁镇,进而联想到今天的时代甚至联想到自己,他就怎么上。一切见机行事,一切随机应变。因为这样的理念,《祝福》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没有预约”的精彩生成。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比较讨论鸣凤和祥林嫂――

课上,李老师要求学生从某一个细节出发,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阅读《祝福》的感受。

某学生说:“我读出了批判,就是鲁迅对那个社会的批判!……小说中的祥林嫂让我想到了巴金《家》中的鸣凤,祥林嫂被人卖了,鸣凤也被她的主人送给别人做小老婆。但我觉得鸣凤的地位还是比祥林嫂要高一些。”李老师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两个人物的性格、遭遇、命运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及时提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谁杀死了祥林嫂?”等问题。

这一问题直指中心,很有研究价值,本是李老师预设的重点,但他没有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课上临时生成的问题为契机,适时地提出来,把课堂引入更深刻的讨论。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生成,又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灵动的教学流程带来的课堂魅力。试想,李老师若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味控制流程,主宰学生的课堂,那么流程的实施过程必然呆板、僵化,精彩也不会出现。

二、思维状态活性化,力求对话多元

“活性化”是使原来稳定的物质变得不稳定,原来反应微弱的变得强烈。表现在自主课堂上,活性化思维会呈现一种积极、灵活的特征

自主课堂要通过建立多元对话以及师生之间各种体验活动来激活学生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活性的思维状态展示自己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学生的思维要“活性”地表现出来,关键一点是学生要先开口。所以教师应通过设计精当、巧妙的问题,激发思考,引导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思维的状态才能真实、清晰地体现出来。

自主课堂培养的学生,其思维是很活跃的。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改过去训练目标单一、方法简单、问题呆板或琐碎的状况,设计出一些主导性、开放性、思辨性很强的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内容出发进行理解、品味、探究,或者引发学生整体参与思考、讨论。体现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课堂的境界变得开阔。

比如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教《皇帝的新装》一课,设计了“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两个骗子并不高明的骗术却骗了那么多人。这些人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呢?”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有重点、有层次地研读文本,而且这些主问题能产生裂变,引出更多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三个问题成了联结师生思维、建立多元对话的纽带。

请看片段:

(师呈现问题: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思考后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

生: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骗”字有关系,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还有不被骗的。总之,一个“骗”字说出了这篇课文的特色。

师∶大家的看法是对的,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师板书:骗)。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生1:骗子骗人。

生2:皇帝受骗。

生3: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众生:骗人。

师:对。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4: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