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完形填空考情洞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完形填空考情洞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北英语高考历来都是“迈小步,不停步”,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一些微调。本文拟就近几年湖北英语高考中的完形填空进行分析,洞察完形填空的一些细微变化,为2015年英语备考提供参考。

特点分析

相对其他题型,完形填空保持相对稳定,每年没有多大变化。近五年湖北卷的完形填空都是一篇记叙文(2014年为夹叙夹议,讲述一个家庭在生意失败后重新开始并从中受到启发的故事),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题材为同学们所熟悉,比较接地气,在考点的设计上也基本维持稳定。

近五年湖北卷的完形填空文章篇幅始终保持在300~350词(最长的是2013年350词,最短的是2011年的323词,2014的是332词,是近三年最短的);近年来文中的中文加注都是3个词;在考点设计上一直以实词为主,尤其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三大词类。其他如副词曾在2011年考查4个、2013年考了3个,但有别的年份中都只有2个或1个,连词一般一年1个(2014年没有涉及),动词短语、介词或介词短语一般1~2个,较为例外的是在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都出现了情态动词的考查,如:

例1 (2011湖北卷) To relax, Maja 43 often watch the dolphins play at an aquarium(水族馆) near her home.

43. A. might B. should

C. could D. would

解析 D。根据句意可知这是表示过去某时的一种习惯行为,应选择would。

例2 (2012湖北卷) Mr Johnson was selling me the bicycle, he said, “This is the best thing you 34 have done.

34. A. would B. should

C. must D. could

解析 D。此处的意思是“这有可能是你所做过的最好的事”。could have done表示“可能做过某事”,表示对过去某事的推测。

情态动词的用法属于语法知识的考查,不适合完成句子的命题,因此,很快从2013年开始,这种题目便消失了。

考情变化

尽管近五年湖北卷的完形填空的命题风格保持相对稳定,但试卷中还是体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和趋势。这些变化大部分是与全国卷的特点相适应的。

1. 文章长度略有下降。

从近五年的完形填空文章来看,词数基本呈下降趋势,2014年是近3年中词数最少的。中文注释每年维持在3个,文中不出现其他超出湖北英语高考词汇表的词汇,以保证同学们能够流畅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2. 难度逐年呈下降趋势。

相比其他大题,完形填空的难度值波动较大,但总体上难度还是呈下降趋势,近四年来从2011年至2014年湖北卷完形填空的难度值(理科)分别为0.64,0.53,0.60,0.61(文科难度值分别为0.59,0.49,0.55,0.53)。近四年自经历过2012年一次大难度值后,之后两年难度逐年下降,只比最简单的2011年略难,这说明完形填空的难度值近几年已基本稳定下来,同学们无需担忧2015年该题会有多大难度值的变化。

3. 文体稳中有变。

前些年的完形填空一般都是记叙文,但2014年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词汇和句式理解上相对前些年也稍显复杂,不过文章上下文复现信息比较多,同学们只要紧扣行文线索,认真分析上下文逻辑联系,也能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因此整体难度与前些年相一致。

4. 考点设置上进一步淡化虚词,强化实词。

近三年完形填空在三大实词(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设置上完全相同,总数均为15,而2010及2011年两年三大实词设题总量均为14。预计这个设置仍会保持至2015年。完形填空的主流设题倾向是针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和上下文意义线索的把握(约占80%),而词语搭配、习惯用法及词义辨析会逐渐弱化。同学们平时训练应多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跨句子寻找信息能力和篇章分析能力。

如何备考

2016年教育部命题中心将收回高考命题权。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多省统一用全国卷的局面,教育部也公布命题会参考各省实际,但由于命题机构换成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他们的既往风格肯定会在湖北卷上体现出来。而为了让湖北省的高考能够更快、更平稳地与全国统一考试接轨,可能2015年会在试卷命题上出现一定微调,以便让同学们逐渐适应这种变革。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思想和原则对备考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相比湖北卷,全国新课标卷的完形填空题有以下特点:

1. 篇幅短。

全国卷的完形填空的篇幅一般都维持在250词左右,几乎从未超出300词。从2011年至2014年,全国卷Ⅰ的完形填空的篇幅分别是243,241,270,255词,文中中文加注除2012年2个词,其余都是三个。

考虑到与全国卷接轨,湖北卷的完形填空有可能在2015年做适当调整,进一步缩小篇幅,尽量避免出现超出全国英语考试说明中所规定词汇(2015年全国英语高考考试说明收入词汇3500词,比湖北卷少25词)。

2. 文体每年都不一样。

全国卷Ⅰ的完形填空每年的体裁都不同,从2011年至2014年的体裁分别是记叙文、说明文、夹叙夹议和议论文。而湖北卷每年基本都是记叙文。鉴于这种情况,同学们复习备考过程中练习时还是应以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类的文章为主,但也应适当熟悉一些其他体裁的文章,如说明文、议论文、夹叙夹议等。

体裁不同,文章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语言特点就不同,其阅读、思维方式也定然不同,同学们必须适应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训练,否则高考中会措手不及。

3. 语境题不可不防。

完形填空在选项的设置上一般都是四个选项词类相同,结构相似。然而在全国卷的完形填空中却会出现四个选项不统一的情况,如:

例3 (2010全国卷Ⅰ)After 39 shout of wildly wrong guesses the professor smiled a thin, dry smile...

39. A. warning B. giving

C. turning away D. listening to

解析 D。此处表示教授听了众多错误的猜测后勉强地笑了。应选择listening to,但四个选项中A和B是动名词,C和D是两个动词短语。

例4 (2011全国卷Ⅰ) 41 , different societies treat the 42 between people differently. Northern Europeans usually do not like having 43 contact(接触) even with friends, and certainly not with 44 .

41.A. For example B.Thus

C. However D.In short

42.A. trade B.distance

C. connections D.greetings

43.A. eye B.verbal

C. bodily D.telephone

44.A. strangers B.relatives

C. neighbours D.enemies

解析 ABCA。41题选项中A、D是介词短语,B、C是副词;43题选项中,A、D是名词,B和C是形容词(且C是名词加后缀-ly构成的特殊形容词)。此外2011年完形填空的第48小题选项(A. closer B.faster C.in D. away)中A和B是副词比较级,C是介词,D是副词。

例3 (2013全国卷Ⅰ)I went to a group activity, “Sensitivity Sunday”, which was to make us more 36 the problems faced by disabled people. We were asked to “ 37 a disability” for several hours one Sunday. Some members, 38 , chose to use wheelchairs. Others wore sound-blocking earplugs(耳塞)or blindfolds(眼罩).

36. A. curious about B. interested in

C. aware of D. careful with

37. A. cure B. prevent

C. adopt D. analyze

38. A. instead B. strangely

C. as usual D. like me

答案 CCD。第36题四个选项都是形容词词组,这种命题以前在完形填空中设题都很少见;第38小题四个选项中,A和B是副词,C是介词短语,而D更是显得莫名其妙。

像这种选项难以归类的题型姑且称作语境考查,因为只能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才能选择恰当的选项。这种题型应该不会在湖北卷中出现,但它却给我们一个重要暗示,即全国卷的完形填空特别注重文章阅读和语境理解,若只是按照常规的词义理解和辨析是很难应付的。

种种迹象表明,全国课标卷的命题越来越有一种不按常规出牌的倾向,不仅完形填空如此,写作更是这样。同学们不应在猜题押题上煞费苦心,这完全是无用功,而应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效的阅读和训练上。无论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还是写作,或是其他题型训练,认真记忆并研究词汇的活学活用,多关注常用重要句型,明确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则,勤用脑、勤动手,多思考、多总结,将这些语言知识在实际语言操作中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