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技术鸿沟难跨越 生产成本高企 双摄“全民狂欢”后的冷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15年底开始,双摄像头解决方案犹如一阵春风,唤醒了终端厂商意图创新的末梢神经。
从华为到中兴再到360手机,他们或早或晚推出一款,甚至多款双摄像头产品,并对其功能、优点、高价值百般推崇。于是越来越多关于双摄的故事悬浮在传言中――魅族PRO6会使用双摄像头、华为的P9会使用双摄像头、iPhone SE未配置双摄,那么iPhone7肯定会用了。
可是经过记者的走访,众多来自终端和供应链的厂商代表均表示,双摄不会全然如描绘中那样完美,来自企业的热情与用户的期待,共同吹起了硕大的价值泡沫。在双摄的道路上,很多供应链、终端厂商、解决方案商们还没准备好,此时吹响进军的号角似乎还早。“双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某手机厂商专家表示。
全民狂欢
早在2014年,双摄像头就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华为荣耀推出了搭载双摄解决方案的新产品荣耀6 Plus。据华为内部人士表示,这款产品采用仿生平行双镜头技术,内置规格相同的双镜头同时参与成像,原来1个单位的采光窗口如今被放大至原来面积的2倍。这两枚摄像头均为800万像素,经过合成即可达到1300万像素的标准。
既然是仿生镜头,这样的设置也最大限度还原了人类双眼的属性,单摄无法捕捉到景深的问题因此得以解决。为保证快速拍照与对焦,荣耀6 Plus上还预制了3IE算法引擎系统,在加快拍照速度的同时,还将两枚摄像头的取景交错角进一步缩小,通过算法合成的照片也不会出现叠影的问题。
刚时,这款产品仅1999元的价格,一度让业界普遍认为双摄已经放下身段,进入2000元价位段。不过某摄像头厂商专家表示,即使荣耀6 Plus整体优化了拍摄效果,实际体验中也难免出现延时和卡顿的现象。由于与之相匹配的各项算法还在调试阶段,因此照片效果的表现力也有限。“荣耀6 Plus试水的意义更为突出。”该专家表示。
不过在蛰伏一年之后,一切有了改变。奇酷手机正式,重新将这项昏睡了一年的技术安放到手机上。不同点在于,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带来了非对称式摄像头的构想――捕捉黑白轮廓与收录色彩信息的摄像头各司其职,将最终的成像结果合成并矫正误差,再辅以双倍的进光量,加快了摄像头的对焦速度,效果也更加理想。
双摄像头抓取到更多的图像信息,这需要来自底层芯片的支撑。该领域厂商也极为敏感,推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从最新推出的解决方案来看,高通骁龙820、华为Kirin950、联发科Helio X20以及展讯SC9860均已优化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全部支持双摄配置。“芯片厂商在双摄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某业内人士表示。
困难重重
“众多厂商都动作频频,可是这还不足以推动双摄成为潮流。”所有人都认为2016年上半年,双摄会迎来一次快速增长时,中科创达图像算法事业部总经理杨宇给出否定的答案。
在他看来,在双摄经验的积累上,不同厂商之间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技术鸿沟。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表示,普及双摄的最大困难还是处理时延问题。即使在实验室,摄像头仍然有1.5至2秒的时延,这给用户体验造成影响。
不过在领跑者看来,时延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华为Fellow艾伟表示,麒麟950的在线双13M Pixel Sensor,帮助产品采集更为丰富的图片信息,同时首次商用自主研发的ISP技术支持14bit双ISP,吞吐率性能提升了4倍达到960MPixel/s,于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时延。“先行者已经领先跟随者不止一个身位,跟随者肯定是多数。”某业内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高企的生产成本也让厂商望而却步。杨宇表示,由于双摄方案改变传统的单摄模组形态,相应镜头驱动和算法代码都需要重新编写,这需要高昂的成本。没有出货量的支持,双摄方案难以降低边际成本。“目前,双摄方案的价格要3倍以上于单摄方案。”某业内人士表示。
在终端厂商一方,他们需要为双摄方案设计全新的内部架构,这同样需要成本。某技术专家表示,双摄模组在经过剧烈碰撞后,很容易发生镜头错位,因此都需要产品内置高强度的合金支架加固后壳基座,生产成本也会随之提升。
伪命题?
一个时代的开启,往往都需要借巨人的肩膀用用,双摄也是一样。
没有苹果和三星全力跟进,创新永远都觉得缺少底气。然而从这两家厂商的表现来看,他们仍然在坚守单摄方案。在春季新品会上,苹果推出的iPhone SE采用了与之前产品相同的摄像头方案,并没有进入双摄市场。即使iPhone 7转向支持,至少也要等到2016年10月。
在MWC2016上,众多人都认为三星会将研发一年之久的双摄技术,应用在Galaxy S7/S7Edge两款新品上,可是最终后者使用了全像素双核摄像头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暗光拍摄效果,而非纯粹的双摄方案。
“我们更应该想想,推出双摄方案是为了什么。”某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需求推导,用户更在乎结果而非过程。同样是记录图像信息,如果用户体验结果证明,他们对双摄带来景深和亮度的优化并不敏感,甚至仍然习惯于单摄眼中的世界,双摄的出现就成了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