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严肃音乐进校园的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严肃音乐进校园的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倡导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严肃音乐是诸要素之一,但背后却存在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音乐教育被严重忽视,流行世俗音乐风靡一时的不正常现象。本文旨在通过中外音乐教育观念的比较,凸显我国音乐教育中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2―2006这几年间,李岚清副总理曾在部分大学作了关于《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教育部提出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号召,中央财政为此拨款几千万元,以扩大高雅艺术在大学校园的普及面,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高雅艺术的欣赏者和受益者。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先后有中央十大艺术团体、各省市艺术团体和部分高校学生艺术团体参加,波及二十余省市自治区,先后共举办了几百场文艺表演,其中尤其以严肃音乐为中坚。国家为什么花如此大的精力和财力来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呢?从这些活动的背后我们会看出什么问题呢?众所周知,国家如果在某一方面花大力气进行宣传和倡导,甚至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那一定是这一方面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如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因为东西部出现了经济上较大的差异;2006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和之前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是因为城乡差异和贫富悬殊过大,社会出现了不和谐因素;2006年下半年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亲自到场讲话,是因为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① 所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也是因为近几年大学生受媒体、网络和流行音乐所害,导致了人文艺术素质严重退化。这种现象背后,不外乎存在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较大误区、流行时尚对严肃音乐的误导、中外艺术教育存在巨大差异等等。

一、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误区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对课程目标作了清晰的界定:“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②这仅仅是书本上或专家们对理想音乐教育的描述,实际情况往往与之大相径庭。有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就曾经这样说过:提美育别到我们这儿来,我们就是靠分数维持学校的牌子……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教学大纲中所占课时比例仅为3%-5%,且多在小学及初中阶段进行,到高中阶段除参加音乐专业考试的学生,其它学生一般不涉及到正规的音乐教育。如果就课时安排来说,中小学音乐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即使有一定的课时,且大多以城镇中小学执行较好,由于家长的重视,较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可一旦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加大,绝大多数家长选择了放弃;而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学生由于师资和家庭贫困的问题存在,受到的音乐教育几乎没有,音乐教师待遇问题和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农村中小学生受到的教育和熏陶可想而知,即使能够了解的多是来自于电视和网络。

即使城镇学生,在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10-16岁阶段,也主要对流行歌曲、歌星趋之若鹜,整天带着MP3、随身听之类播放设备,哼着流行音乐,学校音乐教育只是教几首学生并不喜爱的具有传统教育意义的歌曲,弹的也大多是老掉牙的风琴,甚至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连风琴也没有,怎么能吸引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音乐教育的主流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电视网络,这是音乐教育的失败和悲哀。

二、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1.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师资的摇篮,但高校音乐教育的生源又是建立在基础音乐教育薄弱的基础之上,在高校扩招的前提下,生源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在小学曾受过一定程度的音乐相关培训,后选择放弃的学生,在参加普通高考无望的情况下,由于音乐专业招生文化考分要求相对较低,在高三突击培训而来;此外还有部分是从来没有音乐素养的学生,在高考的强迫下,临时改变突击培训考入的,这两部分学生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占了总人数的近70%以上。

2.无论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还是艺术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使用沿习了艺术院校专业学科的老一套,以技能技法教学为主,师能训练欠缺③;高校扩招片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音乐教育教学的特点,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大多出现2-3人课、4人课,甚至还有7-8个学生上一堂专业课的情况,每人平均接受教师指导的时间不足10分钟,这样的情形如何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

3. 师资严重匮乏,高校扩招后由于生源增加,学生所学专业也呈纷繁复杂之趋向,例如学生所学民乐的种类就出现了二胡、笛子、古筝、琵琶、箫、扬琴、唢呐等,西洋乐器除钢琴、小提琴等常见乐器外,另外出现了如大提琴、大小号、架子鼓、电吉它及其它管弦乐器,如此多门类的乐器,加上声乐上不同种类唱法,对师资要求之全之高可想而知。但实际情况则是许多办学院系穷于应付,为了控制师资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下,宁愿教师滥竽充数,少开甚至不开相应的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全部统一到钢琴、声乐两大主修课程,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挥,限制了专业的多样特长。

4. 所有高校几乎在基础教学中对全体学生开设公外、公体、公共计算机、德育等课程,唯独没有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普通学生接受音乐、美学教育只能靠电视、网络及少得可怜的文艺活动或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也是几十年难得一见的政府行为,大学艺术教育是基础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恶化,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仅仅是一句空谈。《中国文化报》曾载文谈到:年已七旬的歌唱家李光羲先生一向倾心于“高雅艺术”的宣传和普及,他难以忘怀在一所著名高校座谈时学生们给他递的条子――“李老师,我们害怕‘经典’二字”、“我们不懂交响乐”、“什么是好歌坏歌”、“我们不愿意听人说通俗歌曲的坏话”……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近几年在艺术歌曲进校园和严肃音乐普及推广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该院交响乐团团长、打击乐演奏家金纪广先生也谈到了一次和李光羲先生类似的“遭遇”――在另一所著名高校演出时进行的艺术歌曲讨论座谈会上,从本科生到博士生,提出的问题中98%以上是关于通俗音乐和港台歌曲的。高校学生如此,也反映了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特别是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不完善是一脉相承的。

三、流行时尚对音乐艺术的误导

1.近几年风靡一时的湖南卫视的超女选拔比赛,为大中小学生们提供了一夜成名的机会,众多青少年及家长对此乐此不疲、津津乐道,对超女们的表演如痴如醉,而对少数被热捧超女的音乐素质之低下熟视无睹,音乐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被时尚、个性所取代,乐感和节奏被与众不同所取代,就连被西方视为低端的说唱乐也成为青少年崇拜的时尚。这背后是高雅艺术和严肃音乐不被大众所接受、所亲近的悲哀,是基础音乐教育匮乏的具体体现。

2.反之,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是选拔高雅音乐人才的平台,但在歌手的综合素质测试时,部分歌手对文学常识和基本音乐知识张冠李戴,更加说明音乐教育和文化教育被基础教育体系严重割裂开来,高雅而严肃的音乐与流行音乐没能更好地融洽而未能成为引领大众音乐文化的主流。

四、中外音乐艺术教育的差异

1.学习观念之间的差异加拿大皇家山音乐学院院长保罗・道尼恩认为:中国学生很早就进入专业训练,年轻时通常都比西方学生的演奏技巧高,而西方学生对音乐的整体了解和感受,对音乐史和文化背景的知识更多,视野更广;中国学生的独奏能力相当好,西方学生有较多的协奏经验;西方学生阅读新谱的能力稍强于中国学生,但中国学生有非常敏锐的听力,耳朵的训练非常好。西方教育家相信人类的精神能通过艺术得到最真实和彻底的表露,他们就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质。而我国一些音乐教育机构,往往将音乐教育简化为一种乐器教学和技巧训练,而过度技巧化使学生只会按乐谱弹奏,不能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④

2.学习目的的差异美国父母希望孩子能在艺术训练的过程中获得创造力和感受力,这些孩子今后可能是做医生、律师或宇航员,未必去当一个钢琴演奏家。日本人要求孩子研习钢琴,是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而中国家长更多的是为了高考或成名找一条捷径。

3.社会传承的差异中国的音乐创作常常是“礼”的附庸、“道”的工具,常常被执政者强调“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抑制了艺术创新;而西方则把音乐作为“上界的语言”,使之获得自由发展和新的生命。⑤

五、对策和建议

1.加大政府对音乐教育的投入,改善贫困落后地区的办学条件,强化音乐师资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音乐教师安心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积极参与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有选择地开发当地的、不同民族的艺术资源引入课堂,将民族的、原生态的音乐素材补充进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音乐艺术学习与社区的音乐艺术生活、社会文明建设、民族艺术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紧密结合。⑥比如贵州省黔东南的榕江县将侗族民歌引入中小学的音乐教材的做法就受到学界广泛的称赞。严肃音乐、高雅艺术不仅进高校,还应进中小学、进贫困落后地区,不断改善提高大众对音乐教育,特别是对高雅艺术、严肃音乐的认识。

2.利用政府行为,调整政策法规,在升学考试中强化综合能力考评,加入艺术知识点,提高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达到促进全民素质提高的初衷。同时坚持举办公益性的普及活动,让高雅音乐“艺”味深长,比如:北京国际音乐节9年来坚持每届推出的儿童免费音乐专场、音乐大师课、“高雅音乐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以及相对应的学生套票等低价政策。“莫扎特神奇之旅”、儿童版歌剧《魔笛》、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交响京剧《杨门女将》这些活动和作品以及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杜梅,大提琴家梅斯基,钢琴家巴杜拉-斯科达等国际音乐大师的悉心传授,不论是艺术品质还是推广效果,带给观众的思想震撼和艺术感染都是格外强烈而深刻。

3.在中小学乃至高校加强严肃音乐的教育,利用多媒体,增加课时,不断强化音乐欣赏的教育功能,使广大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培养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强调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形势对音乐师资的要求,虽然存在生源规模扩大、师资紧缺的现象,但应坚持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采用零课时的方法,强化学生选修多门音乐专业技能;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专业技能掌握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好的学生教师单独进行辅导,水平较差的学生则采用多人同时上课,便于相互学习;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多参与社会文娱表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创新的积极性,不仅会奏会唱,还会编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①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2月23日

②朱则平等.《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01.06

③赵意明.《试论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J].《艺术探索》,2003年第6期:25-26.

④苏军.《专家比较中外音乐教学差异指出音乐教育不应过度技巧化》.新浪,2006.07.19

⑤蔡仲德.《今天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意义何在》[M].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

⑥杨立梅.《实施艺术新课程最突出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与实验区老师谈艺术课程(之一)》[J].艺术教育.2003.5:16-17.

张红霞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