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生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生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U69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国内许多城市开始投身旅游行业,纷纷加快了旅游城市开发与建设的步伐,各类以人文、自然景观著称的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国内旅游业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之势。然而,驻足回首旅游行业高速发展的这些年,荣耀与声誉值固然值得人仰望,但在发展面前,许多问题更值得深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发展生态旅游是关键。

生态旅游的背景及发展。

在人类工业文明、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诉求也不断提高,简单的游玩旅行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诉求,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能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然而,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让人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回归自然的本能诉求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因为过度地开发,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的其实是破坏性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这就让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早在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先提出了“生态旅游”一词,并明确了生态旅游的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他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游客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领域,以研究、欣赏和享受等特定目的,在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欣赏风景和野生动植物”。由此不难看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旅游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对于经济利益的侧重性追求让这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并未得到广泛的认识与推广,直到 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这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正式得到确认及官方的政策支持。中国国家旅游局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这让生态旅游在此后的短短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快速发展。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的举办,更是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遇到的问题

1、旅游资源的粗放型开发与过度使用。开发旅游资源必须首先考虑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 而这恰恰最容易被忽视的。由于功利主义、享受主义大行其道,在景点开发建设过程中往往是重开发、轻保护,这种粗放型的旅游开发模式造成了许多珍稀自然资源的大面积破坏,而这种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严重的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蔓延到周边地区。

2、旅游附属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产业,景区的发展固然离不开这些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但这些产业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不能小觑,特别是酒店餐饮业和道路运输业,废水废渣排放、野生动物滥捕滥杀、伐木毁林、破坏植被等行为应引起高度重视。

3、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发展生态旅游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很多地区还仅是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炒作热点或是营销手段,并未根据其内涵开展实质性工作,这就导致了“只有口号,没有号角”的局面。这对打造生态旅游显然是不利的,出不了精品,对于真正向往生态出行的游客来说,就缺乏了实质性体验与享受。

4、游客及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对于很多未受环境污染危害的游客和居民来说,环境保护意识尚未深入人心,致使在游玩过程或生活中做出一些损害公德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乱排生活污水现象屡禁不止,“五一”、“十一”、“元旦”旅游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大景点几乎都是一片狼藉,不堪入目。

三、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分析。

1、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标准化认证。过去20年里,生态旅游在国内成为了旅游项目开发的热点,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精品景点却并不多见,并且难以区分及认证,这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浙江省旅游局委托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浙江省《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DB33T634―2007),并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成为国内第一个省级生态旅游地方标准; 今年6月1日,我国首个国家级别的生态旅游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正式实施,这无疑给国内出于困惑中的生态旅游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与具体要求。

2、科学规划,坚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双同时”原则。生态旅游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边环保边开发旅游,它是旅游开发、项目规划、环境保护及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将环境保护融入旅游景点建设规划中,作为前置条件及重点工程建设。在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四条中,也明确规定了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无数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先开发、后治理”只会导致资源衰败,最终导致城市被迫转型。要通过科学规划,协调好各行业产业布局,平衡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要根据城市承载力和旅游接待量合理规划道路运输业和酒店宾馆业发展。

3、加大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话题了,如何使人们在无论在生活中或游玩中树立良好的公德心,当地政府及旅游相关单位需要发挥好宣传主导作用,要把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覆盖率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名片形象建设中,以此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旅游城市及景点生态保护工作。同时,还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环境保护综合素质,要特别发挥好导游和景区讲解员的解说功能,要在介绍景点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教育的示范、引导与提醒作用。

生态旅游已经在全国乃至全球兴起,其产生源于传统旅游业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党的十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更好地印证了发展生态旅游的与时俱进性和高瞻远瞩性,它所倡导的是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文明发展,是对现今掠夺性开发模式的摒弃,是旅游城市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面对发展生态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实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水、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