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办学特色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办学特色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众多地方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尤其对一些成立时间较短的私立二本院校来说,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声誉,办出水平,是这些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力探析基于就业导向的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问题,积极寻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促进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使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 创新人才 地方院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如今已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型高校的重要发展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培养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应用型高校不仅应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创新人才,而且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深入反思,真切理解创新人才培养的含义,以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切实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充分条件。

一、创新型人才内涵

“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创新型人才通常具备一些显著的特征,如发现问题的能力突出,对问题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感知度;视野和胸怀的开放性和宽广性;思维有着显著的灵活性,能够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认识问题还有着显著的新颖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的整合和贯通;同时,创新型人才通常具有鲜明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突出特质:即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办学”与“教学”上的创新意识

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首先要扭转传统办学模式下的仅以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来衡量教学成果与质量的办学标准,向狠抓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办学模式转轨,并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的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时刻将创新教学理念贯彻始终,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培养与发展。此外,要积极培育和涵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整个学校创新氛围的包围和影响。为此,首先应当积极培养和树立学生创新的自信心,而树立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就是大力推动学生在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勇于发现自己和了解自己,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努力开展多姿多彩的专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次,学校应当积极树立和重奖创新型学生人才榜样,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学生创业一定的具体支持,同时对在创新活动中取得成果的同学,多加鼓励和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进步。

(二)建立和培养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

注重学校师资队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要素之一。师资队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诸多手段达成,其中主要包括:多种形式和渠道鼓励教师加强专业技能的在职深造和学习;加强与兄弟院校与合作企业的专业与行业交流以及师资、技术的培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岗前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到科研或生产实践基地深入锻炼等等,这些都是带动和提高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有益途径。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构建创新型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包括:一是要大力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与时俱进,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最前沿来做好教学内容的拓展,为学生创新实践和尝试奠定基础。二是要及时更新教材。注重引进和采用国内外经典教材,同时做好自编教材的建设,紧密跟进专业发展进程,拓宽学生专业尝试和广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型教学方法转轨,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与自学的机会,提升学生独立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而为学生提供的重要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平台,是打造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劳动和教学相结合模式、校方引进企业模式、校企互动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等类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当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本地人才市场特点、企业发展特点选择和创新合作模式。而这些合作模式会有效促进学生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对课程体系设计、主考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等提出要求,因此,也会推动校方围绕这些内容在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出系统的、及时的调整。通过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构建以高校为中心,以企业和科研单位为基础的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紧密融合,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实战基地”;同时,应用型高校可以跟进企业和市场的发展,适时调整和更新人才需求导向,并及时调整和更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保障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链接。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具体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一)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和深化产学研合作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办学水平的基础。这就需要,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挖掘和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和深度,有效依托和利用企业或行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大力拓展学生专业实践、职业素质与技能训练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与社会未来所需求的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度。为此,要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企事业及科研单位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创新“订单式”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大力提倡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极大地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推行“预就业”制度,深化本科生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有机结合

“预就业”机制是毕业生就业前的初步工作体验,是正式就业的热身赛。“预就业”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可以直接参与与就业相关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预就业”制度签约合作单位可以从初选学生中直接观察、考核、招聘从业人员。同时,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到企业学习、实践的机会,甚至在假期可以到企业去实习,可以很好地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结合起来,在企业进行,并推行校内与校外的双导师制度,对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预就业”制度彻底打破了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模式,将就业培训和选择关口前移,企业可以提前选拔和预定优秀学生,高校可以提前做出人才培养规划。

(三)强化毕业生的就业引导与指导工作,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

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对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找准定位,把握好就业心态的重要基础。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构建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一是要从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到就业方案等制度措施的落实;从就业信息搜集、到毕业生就业成果跟踪、回访;从学生就业适应程度调查到企业对就业学生综合考核与评价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构筑学校毕业就业指导体系。二是要加强就业引导与具体指导工作的落实,将就业指导课与学生去企业实践实习的课程结合起来,以学分的形式列入教学计划,固定下来,有效突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保证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时明,石正兰.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0(57).

[2]肖云龙.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74-175.

[3]张田林.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先导作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4(4).

[4]任晓敏.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研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

作者简介:陈凌白,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金融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高级经济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与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