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懂算计的古村板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懂算计的古村板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家湖南永兴有座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板梁,我竟不知道。好友间有位当地的父母官,知我好扛“大炮”,建议我去。

我只笑笑。这几年四处采风,阅村无数,铜子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听来分外刺耳;照相机刚端起就听见“照相要收钱”的话语,热情立即委顿。

“板梁不会。民风很纯朴,村民们还不晓算计这些。”他这话打动了我。3月24日,自驾车从长沙出发,3个多小时后,我们已在板梁的风火墙下忙不迭地按起了快门。

几百年来,四口古井各有分工

村里很静。静得能听到草生长的声音。走过四块两米多长的大青石板搭成的桥,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便一脚踏进了数百年前。没有繁忙和紧张,只有清净、透明、淡然和自若。老头老太太倚着墙角晒太阳,对我们的问候总是淡淡一笑。

板梁的灵动,来自于水。村中任何一个地方向下挖,不用多深,就能冒出泉水来。有些房屋的地基下,竟然也有清泉汩汩涌出。但村民不在自家院中打井取水,而是共用村中集体打的四口井。

说是井,我觉得称为池塘不为过,浅浅的、方方正正的。井水清澈见底,井里还长着水草,水草间有不知名的小鱼在游动。第一口井最小,泉水从井底冒出,流进下面三个较大的井,然后汇入村前的小溪。四口井各自有不同的使命:第一个出泉水;第二个供饮用;第三个用于生活用品洗涤;最后一个给小孩玩水和洗澡。

这个几百年来定下的规矩,每个板梁人都严格恪守,就连不谙世事的孩童也不例外。

小河里漂来了板梁村的名字

有历史的村落总有很多故事。那位板梁老人一口土话,估计只有我这样的乡亲才能听明白。他跷着二郎腿坐在门前的石阶上讲起板梁的故事,竟让我抽了半包烟。

板梁的名字是老祖宗们偶然起的,他说。按规矩,盖祠堂要择吉时盖上梁。当年盖宗祠,一切准备妥当时,发现事先备好的大门上梁不见了。多不吉利!全村人又急又怕。这时有村民发现村前的小河里漂来一块木板――就它了!打捞了上来,人们把它当作上梁安了上去,板梁就此得名。据说这块木板现在依旧安稳地躺在下板梁祠堂的大门之上。

他还告诉我一个秘密,一个藏在门上的秘密。板梁村分上、中、下三个部分。怎么分呢? “看户对(大门上梁到大门墙顶之间的空间)!”老人得意地说。三个板梁的户对都不一样,下板梁人家的户对往往被木板挡住或者被砌成了一堵墙;中板梁人家的户对大多由四扇雕花窗户组成,意在标明心胸宽广;上板梁人家的户对则是对半分,两侧各一扇窗,中间是木板抑或砖墙。听了半天我依然一知半解,但再三观察,基本能看出中板梁村的房子是要比其他两村的高一个档次。

友好的村落,甚至没有向你吠叫的狗

为了拍出灰墙与天空的反差,我用闪光灯补光。希望能拍出时空反差与岁月交织。结果阳光灿烂时拍的片子,却有点像傍晚时光的景致。片子不理想,眼睛记录了更真实的:小女孩趴在自家篱笆上静静地专注于我手里的相机,却不知道我也在同样地专注于她;老阿妈在自家院里忙家务,全然忽略我这个外人的进入,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她的身上、手上。声声刀具的砍声我却似乎没有听到,四周依旧静如当初,岁月是村前的小溪无声流淌。

在板梁村里行走采风了一天,我连一条冲着我狂吠的狗都没遇到;家家户户敞着大门,取景拍摄无人过问,我反倒有点被冷落的感觉。早上坐在村口取景时搁下的三脚架和零食,夕阳西下依旧躺在那儿,准备迎接月光。

天际中微微的湛蓝提醒我们应该踏上归途了。一直沉浸在拍摄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怀揣着因过度耗电而几近罢工的相机,走在回程的小水泥路上,我还是忍不住再三回望。

夜、月、当时的光亮

[拍摄手记]光圈:F7.1;曝光:1/106S ;时间:7:30 PM

小村断电,渐入黑暗。月光星辰点亮的世界,让它神秘得愈显张扬。掉转车头,我用车前灯帮忙照亮一隅,开始耐心等待……直等到村里归家的小伙骑着摩托车驰骋而过,我按下了快门

阳光、老人、静静的时光

[拍摄手记]光圈值:F5;曝光:1/320S;时间:9:30 AM

阳光透过天井洒在老阿妈身上让她愈显得安静慈祥,对于我的来到,她没有热情的邀请也没有跟我讲一句话,而是自顾自的忙家务。家里只有她一人,可她依旧每天这样忙碌着

童真、银锁、回到过去

[拍摄手记]光圈值:F11 曝光:1/200S;时间:4:00 PM

古村比较开阔的打谷坪旁,斜跨楼梯下两对专注我的眼神。

穿花棉袄的小男孩胸前戴着我少时也戴过的银锁,让我倍感温暖,我问他吃饭没有,他说阿妈不在家

Tips

1、板梁古村距郴州市45公里,距永兴县城20公里。京珠高速耒阳公平站下转入107国道,约三小时即达板梁村所在的高亭乡。小村明清时期是金陵县的重要集镇,也是古官道通桂阳、耒阳的商埠之地。村内明清建筑成片。

2、全村刘姓,同姓同宗,一百多户人家,共2000余人。

3、村内耕地面积1260亩,一个自然村落布局,辖19个村民小组,村民以种粮、种烤烟为业。在村里饮泉水吃野菜是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