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觅新疆武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觅新疆武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闻名遐迩的新疆和田玉,以其温润的特点备受世人的喜爱,也许和田玉能够比较典型地代表中华民族性格,就像辜鸿铭说的中国人看似温良,却自强不息。中国人使用的毛笔,看似柔弱,却能写出刚健遒劲的大字。和田玉看似温润,其质地却饱含刚毅。由于稀少,和田玉备显珍贵,世上的东西总是以稀为贵。新疆的武术也有点像和田玉,在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浩海中,新疆地域流行的武术显得那么的稀罕。

新疆深居大陆腹地,在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前,曾经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枢,东来西往的商贾、传教士、政客川流不息,举世瞩目的中国古代探险者张骞、法显、玄奘、长春真人等人物,他们不仅从域外带来了财富和信仰,更带来了文化,我们应该给他们加封文化使者的称号。新疆成为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引进西方的文化,同时中国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通过这座桥梁向外传播。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古代异域人眼中极其神秘,他们认为中国遍地黄金,人们生活极其富裕,有个叫维吉尔(Virgil)的罗马诗人断言中国人穿戴的丝绸是树上长出来的。因此罗马教皇派人潜入中国探听虚实,结果发现了丝绸生产的来龙去脉。当时东西交流的主要途径就是陆上的丝绸之路,新疆是必经之地,在丝绸向外流传过程中,和田一带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与江南类似,那些罗马密探们在此试种桑树,养蚕缫丝。随后他们将蚕茧藏在空心的拐杖里运往罗马,向教皇请功,从此中国的丝绸生产工艺落户欧洲。新疆是东西文化汇集地,在这个犹如一个大熔炉的文化汇集地,各路英豪携异域文化精要,进入这个熔炉后,不同文化在碰撞冲突中不断融合,产生了具备非常特色的地域文化。

古代西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可是作战的重要手段,武术当然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施展它作用的天地。不过我们大家一定要格外注意,新疆一带的居民多以畜牧业为主,加上地广人稀,作战的形式多以骑兵长途奔袭,辅以成千上万的士兵进行阵战。比如突厥内战一战就是20年,战事涉及的地域十分辽阔,依靠士兵的双脚,就算他们都是神行太保也难以在漫长的征战中保持必要的战斗力,推理可以帮助我们想象当时主要的作战形式只能依赖于骑兵。中原大军与新疆地域的政权作战也是如此,比如《中国历代战争简史》中记载了唐朝西征吐谷浑、高昌、西突厥的10年战事,唐太宗吸取隋炀帝东征的教训,采取了举兵少而精的策略,运用“机动对机动”的奇袭战法,广泛动用骑兵,以保障作战部队的机动性。即使在阵战中,将军们大多使用这样的阵型:正面长矛兵三行,其间配以强弩,两翼骑兵掩护,这种阵型成为新疆地区比较经典的作战形式。可以看得出来步兵主要的作用是防御,骑兵用于主动出击,是决胜的决定因素。骑兵作战形式限定了士兵习练作战技术的类型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地域所发展起来的武术自然显得更加质朴,与特殊的军事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套路的演化相对薄弱。

新疆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一个省份之一,有4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是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2个民族在新疆的居住历史较长,人数较多。东乡、壮、撒拉、藏、苗、彝、布依、朝鲜等34个民族也从祖国各地迁徙到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众多的民族,多彩的文化,是新疆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提,更是特色文化的摇篮。别的文化活动暂且不表,仅仅民族体育文化足以让人们眼花缭乱。赛马、刁羊、姑娘追、摔跤、射箭、高空走绳是非常耀眼的民族体育特色内容。还有表现柯尔克孜族好牧善骑的飞马拾银、马上角力、射元宝、日下赛跑、走马等项目。锡伯族族的角力、响箭特色非常显眼。塔吉克族爱鹰世人皆知,狩猎、戏鹰、鹰舞和牦牛刁羊体现着塔吉克人顽强、勇猛、刚毅的品质。乌兹别克族人喜好赛马、摔跤,技艺高超。俄罗斯族能歌善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俄罗斯踢踏舞就是他们独具风格的舞蹈之一,最流行的体育项目是意谓“击术”的“嘎里特克”,以及射击类项目。塔塔尔族人文生活丰富多彩,酷爱戏剧、舞蹈、音乐与体育。赛跳跑、赛马、爬杆、碰蛋都是塔塔尔族民间开展最为普遍的传统体育活动,数不胜数。据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新疆自治区民委、体育局和文化厅共同组织对新疆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普查统计,新疆各地的少数民族传统各类体育活动有278个项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民族体育项目体系,这是人们从事体育竞技、娱乐、健身活动的基础。这些异彩纷呈的民族体育活动内容,已经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以说这些本民族体育活动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因此对其他娱乐内容的需求迫切程度自然会有所减弱。有如此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武术自然就不像中原一样,显得那么的突出,它只是构成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机成分而已。在中原地区由于民族体育相对单一,加上中原人多好静,不善动,所以武术这项运动就显得比较醒目。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塑造出独特的民族性格,新疆的各少数民族所认同的价值观与中原的儒家文化是不同的。吃牛羊肉、啃大盘鸡的民族的确与每日三顿面食的民族存在差异,刚毅、坚强、豪迈、果敢无不与饮食习惯有关,当然更与自然环境有关,在自然物竞天择的进化中新疆的各个民族更加重视个体价值,常常从有利于个体出发,重视利益。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个人在茫茫的草原、戈壁上放牧,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独立自主,无法依赖他人的帮助,重自我的价值观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些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更多地依赖人们的体力、体能,年轻就拥有这样的资本,年轻人必然成为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在《北史・突厥传》中记载西域地区的民族多是“贱老贵壮、寡廉耻、无礼义,犹占之匈奴”。《淮南子・原道训》载:“雁门之比、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显然,古代丝绸之路地区的民族具有与汉儒文化完全不一样的价值伦理规范。虽然他们尊老爱幼,见到老人必须右手掩在胸前,三十度鞠躬,连声:“撒拉买里孔木”(祝您平安)!但是社会实实在在推崇的却是“贵壮贱弱”,“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在这种情况下,格外注重敬祖、尊祖、畏师的武术在这里就没有很好的生存空间。因为武术特别讲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可好,即使师傅老了,年轻人还得惟命是从,这可不太符合新疆大多少数民族的价值观。

民族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新疆的各个民族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这种方式使他们将牲畜作为主要的生活和生产工具,由此演变出来的体育活动内容无不与之有关。在中华民族体育中,新疆的马上运动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度最高的地域之一。任何文化都与其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新疆的各民族将马上运动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化高度,认为年初举行赛马等活动,以赛马游戏赌输赢,可以预测各部落来年生产、生活的前景如何。如徐松的《新疆赋》中描述:“龟兹岁朔斗羊马橐驼七日,观胜负以卜

岁盈耗。”这可是比较罕见的社会现象。可以想象人们为了来年的丰收和生活的美满,平日里一定会苦练马上技能,以求赢得胜利,这就极大地促进了马上运动的开展。马上运动也逐渐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社会时尚。就像现代人对青睐于摇滚、通俗歌曲、跆拳道一样。在这个氛围影响下,舞刀弄枪的武术活动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走进新疆,似乎进入民族节日的博览会,新疆的各个少数民族节日异常丰富,在这些民族节日中,本民族的民族体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人们载歌载舞,或参与塑造男子汉的运动中,或观看象征男子汉的运动。大家欢聚一堂的时刻就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绝佳时光,武术类的体育活动成为人们增进友谊、促进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武术也称国术,国术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很多内容都是国术的组成部分,比如新疆地区流行的摔跤、角力、射箭,都属曾经效力于搏杀的武术类范畴。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单纯的武术套路,散打、功法的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似乎不多,可能与此有关。

在众多民族中,回族人和塔塔尔人善于经商,其他民族与中原的民族一样不太注意在商品交易方面动脑子。这种情况不易于促进人们聚居的空间经济繁荣,因此这样的城镇生活缺乏必要的活力。因为一个城镇如果经商的人口占据五分之一的比例以上,那么这个城镇就有了城市的活力,就有了城市的样子。中国的城市多以军队占据主导地位为主,西域的城市更是如此。西方社会的城市则是以手工艺人、商人为主体,这样就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城市可以很好地促进文化的融合,提高某种民族体育活动内容的水平和境界。过去的西域,城镇的建立多是以人们赛马活动而带动起来的,至今哈萨克草原上还有“赛马场变城镇”的说法。据说,现在巩乃斯草原上的城镇,大多是昔日的马赛场地。所以,没有像样城市的环境,新疆的民族体育始终处于散漫的状态,不利于体育文化的体系建立,也不利于民族体育项目的分化和整合。自然,武术在这种环境中,像一只小鸟依偎于武术类的项目之中,没有及时的分化出来。

当然,不是说新疆的武术真像和田玉一般那么的罕见。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武功高超的民族,那就是回族。居住在新疆的回族,是一个尚武崇文、擅长习武的民族,他们对新疆的武术发展作用不容低估。在中国历朝历代东西交流过程中,特别是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漫长的茶马互市,以及成吉思汗和后人开辟的无比庞大的安全通畅的疆域,极大促进了穆斯林与中国的交往,从而是中原的武术产生特殊的变化,比如汤瓶拳就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武术套路。历史学家马明达认为:“约嘉庆、道光之间,河北省回族武术家常燕山,人称常巴巴,他将原本流行在中原地区的许多拳、棍武艺带到大西北,无分回汉,择徒而传。自他以后,经过一百多年,逐步形成了以八门拳、天启棍为核心的西北武术体系,传播遍及今人的甘、宁、青、新四省区。直到今天,常巴巴仍然是西北各族传统武术爱好者们共同尊奉的武术先贤。”另外,“马氏武艺”或“马氏通备武学”,是当代回族武术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通备体系主要传播在西北各省区,拥有不少回族和其他民族爱好者,不仅成为新疆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新疆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经常习练的内容有踏脚、古兰剑、燕尾剑、鱼尾剑、查拳、西域鞭、绊跤、翻子、劈挂、八极等内容。由于建国后国家对竞技武术的鼎力支持,长拳类型的武术套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较快,城镇居民,学校学生习练者较多。城镇中的中老人年健身大多选择太极运动,以及一些轻缓的功法内容。

我们不能不服自然地理的强大作用,由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取代了陆上的丝绸之路,这条被人们逐渐遗忘的道路,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很快变得比较孤独,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相对封闭的环境使新疆武术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与生产和生活高度关联,没有能够有效地转化成独立自主的体育项目。传播的范围和程度受到较大的制约,拳种相对单一,习武人群数量有限。从目前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在众多民族体育项目开展情况来看,武术的知名度在17位,远远不如马上运动、摔跤、达瓦孜、射箭、斗狗、斗羊、斗鸡、赛骆驼、秋千、棋类、赛龙舟、拔河、扳手腕、抱石头等项目闻名。武术受老百姓的喜爱程度仅仅在21位。这种现实情况,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新疆的武术尚处在“工具”向“玩具”转变的初级阶段,更没有进入“器具”阶段。任何体育项目都经过了从“工具”、“玩具”到“器具”这三个过渡性阶段,这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轨迹。当人们将某种肢体活动用于某种生活、生产活动之中时,大多是根据这种内容的功能和作用,以工具形式加以利用,以搏杀见长的武术当初就是一种军事、争斗的工具。工具的使用造就了人们强烈的功利性,有用、好用它就有价值。没用、不好用,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当战争形式改变后使武术这种工具没有了市场,武术开始向为人们娱乐服务方面转化,武术开始充当“玩具”。这个玩具很有意思,它不仅能够自娱,也就是可以孤芳自赏,对着阳光、月光的影子可以看到自己优美的姿态,高兴。也可以他娱,即能够通过套路、功法、搏击等形式的竞技或表演,能够给别人带来观赏的乐趣,可以迎来阵阵喝彩,同样高兴。不过武术这个玩具不太好玩,想练到技艺高超满足自娱和他娱的程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不称之为“功夫”呢。所以不少人就知难而退,敬而远之了,新疆的武术就是如此。由于武术的玩具阶段完全依赖的是人们的自觉自愿,不像在工具阶段,为了保家卫院人人迫切需要掌握搏杀的工具。而且在新疆能够作为玩具的民族体育太多、太丰富,那些内容又不需要过高的“功夫”,随意、即兴的项目都能拿来玩玩,何必像练习武术费那么大的功夫。所以,我们说新疆的武术尚处在进入“玩具”阶段的初期,武术在人们生活中如同和田玉一般,相对稀少,显得比较珍贵。如果将来有一天人们充分认识到武术的功能和作用,当人们有了闲暇、闲钱、闲情的时候,可能就会陶醉于这种越玩越有味的武术项目中,将它纳入生活方式之中,成为生活的“玩具”。如果将来有一天人们如居家过日子那样,使武术与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炊具、卧具、电视、手机、报纸、书刊等器具平起平坐,通过武术给人们的生活、身体带来的轻松、愉悦、健康,以及享受着传统文化的沐浴和滋养,到了这种“器具”状态,武术才能够真正地发扬光大。

新疆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是吐鲁番,那里盛产甜美的葡萄,我们愿新疆的武术将来像吐鲁番的葡萄一样一串串地结出硕果,结满新疆大地,造福于新疆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