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塑化剂”风波再起 保鲜膜能致人不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塑化剂”风波再起 保鲜膜能致人不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天气一热,街边随处可见切好的蒙着保鲜膜的西瓜,不少人认为使用保鲜膜比较干净卫生,不过近日一则新闻却让人们用的不再安心。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6种PVC保鲜膜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调查还发现,一半超市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专家称,这种保鲜膜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保鲜膜分为聚乙烯(PE)膜、聚氯乙烯(PVC)膜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鲜膜3种。其中,PE和PVDC两种可以放心使用,而PVC不太稳定,遇到油腻、酸碱性、高温会释放出聚氯乙烯小分子,渗透到食品里,因此被质疑会释放出致癌物质。

PVC与PE区别

1.看包装。有没有“QS”标志、编号和生产厂家详细地址,标注PE或聚乙烯的保鲜膜可以放心使用;写着聚氯乙烯(PVC)或没有写材质的尽量不要选。

2.看颜色。整卷颜色泛黄色的为PVC材质,白色的为PE。

3.手揉搓。PE保鲜膜一般黏性和透明度较差,用手揉搓后容易打开,而PVC保鲜膜则透明度和黏性较好,用手揉搓不易展开。

4.烧一下。PE保鲜膜用火点燃后,火焰呈黄色,迅速燃烧,离开火源也不会熄灭,有滴油现象和蜡烛燃烧的味道;而PVC保鲜膜不易点燃,火焰根部有淡淡绿色并冒黑烟,离开火源后会熄灭,且有刺鼻异味。

5.去超市。超市销售的一般是PE保鲜膜,农贸市场销售的大多为PVC保鲜膜。

为什么食品包装材料里会有塑化剂?

使用塑化剂是塑料加工工艺的需要,同时也能赋予产品一些有益的特性,因此它被允许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这和直接加入食品完全是两码事。比如DEHP可以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多种材质的食品包装材料,在欧美它也是允许使用的。

塑化剂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并非随意使用,国家标准对使用量、残留量或迁移量有严格规定,比如DEHP从包装材料跑到食品中的量不能超过1.5毫克/公斤,这与发达国家的管理规定是一致的。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制定食品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因为管理好包装材料就足够了。

塑化剂可能带来些健康危害?

塑化剂的急性毒性很低,比如DEHP,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大约2克以上可能致死,换算到成人大约相当于6公斤。给小鼠一次性吃大约0.6克也能引起死亡,换算到成人大约相当于1.8公斤,恐怕人一辈子也吃不到这么多。

塑化剂的主要问题是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比如在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发现DEHP能影响动物的生殖发育,干扰内分泌。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也没有找到它对人类造成不良影响的确切证据,也没出现过相应的病例。

有些人担心,塑化剂吃一点可能没事,可架不住每天都吃一点,到最后会不会“积少成多”?还是以DEHP为例,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它有蓄积性(也就是不能积少成多),而且绝大部分在2天内排出体外。所以总体上说,塑化剂属于“排的快、存不住”的污染物,和蓄积性比较强的重金属污染物不太一样。

符合国标的食品包装材料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那些违法违规产品则可能存在滥用或迁移量超标的问题。

尽管合乎标准的产品不存在安全性问题,但公众也有办法主动减少塑化剂暴露。首先,尽量买正规厂家在正规卖场出售的产品,因为相对三无产品和不正规卖场,他们会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更多的保证。如果选择了三无产品,也就自动放弃了这一份保险。第二,塑料制品尽量不要用来盛放、储存油脂含量高的食品。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相似相容”原理,这不仅仅针对塑化剂,其他有机物也更容易被油脂溶出,这也不利于塑料制品本身的使用寿命。第三,塑料制品不要高温加热,除非特别标明“可用于微波炉”,或标明了可耐受的温度。 最后,生活中大家要最好尽量减少不易自然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不单是为了防塑化剂,更是为了我们不堪重负的环境。

任何一种造福人类的技术,都不可避免的伴随有负面特征。科技的善恶之分完全取决于掌握它、使用它的人。食品添加剂合理合法使用有利于保障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但滥用却是法理不容。塑化剂也一样。

本文部分观点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