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读戏剧语言,洞察世道沧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读戏剧语言,洞察世道沧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其第二幕被选人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雷雨》是唯一一部人选的中国现当代戏剧,文本篇幅较长,矛盾冲突跌宕起伏,人物关系交错,人性复杂。教学过程中,针对文本特点,结合单元主题,我在长文短教、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性复杂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教材分析

(一)解读作品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讲述了“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故事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剧作以“雷雨”为题,一是因为矛盾冲突的高潮发生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雷雨》作为文学样式出现在课本中,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剧本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具有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我们要了解人物,就要分析人物的对话独白。为此,我确定了《雷雨》一课的教学目标:理解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通过有感情的阅读,揣摩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内心世界,借以分析周朴园人性的复杂。

课本节选的是第二幕,在这一幕中,戏剧集中展示了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周朴园是本幕乃至整部戏剧的核心人物。两个家庭的悲剧,三十年前的旧事和三十年后的现实都与周朴园有关,而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事纠葛的核心都是周朴园。为此,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人新课,理清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

《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交错,人性复杂。这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课本节选的第二幕前对整个戏剧情节有一个整体了解,并理清本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因此,我设计了“导人新课,理清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的环节。

2.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第一个环节,学生们对整部戏剧剧情和人物关系有了整体的了解,并明确了节选部分的主要人物和矛盾冲突。接下来便进入第二个环节: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周朴园,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对于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周朴园爱不爱侍萍”这一问题展开。这样纵然可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文本中研读人物的话语来解读人物形象,但这样得出的“爱”与“不爱”或“也爱也不爱”的结论,显然不能深入周朴园的内心,全面地解读其性格特征。

作家曹禺自己曾经说过:“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透过作者的阐述,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作者旨在塑造一个“人性复杂”的周朴园。因此,对周朴园的解读,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爱与不爱”去分析,也不能简单地用“资本家贪婪自私”的话语给周朴园贴上阶级属性的标签。

通过对课文节选部分的研读,可以发现其表现的是两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在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是怀念的,而对于眼前“活着的”鲁侍萍却表现出冷酷、严厉的情感态度。应该说,怀念是真实的,冷酷也是真实的。这都是周朴园内心的真实写照,学生们可以在文中找出根据。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诵读的环节,让学生分角色诵读最能展现人物内心的对话,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在解决完这两个问题之后,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怀念,对活着的鲁侍萍却表现出冷酷的一面,该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怀念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填补内心情感的空虚,目的非关爱,而是利己。)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周朴园人性的复杂。

另一个矛盾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两人关系特殊,既是父子关系,也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在两人的矛盾冲突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朴园?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们比较容易得出如下结论:作为父亲的周朴园,有温情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冷酷;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残忍、狡诈。

3.人物形象总结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分析,学生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复杂的周朴园,既有温情的一面,也有自私、冷酷的一面。最后用作家自己的话语作结,定位周朴园形象的特点――人性的复杂。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理清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

师――今天,我们学习戏剧《雷雨》。作者是著名剧作家曹禺。(板书课题、作者)《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课本节选的是第二幕。之前的情况,我们来看课题注解①,请一位同学读。(找一位学生阅读课题注解①)

师――课本节选的第二幕,有几个主要人物?主要表现的是谁与谁的矛盾冲突?

明确:主要人物有周朴园、侍萍、鲁大海、周萍和周冲。主要表现的是周朴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

师――还有谁和谁的冲突?

明确:周朴园与鲁大海。

师――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谁能说一说?

板书设计:

侍萍

周朴园

鲁大海

(二)分析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周朴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没有认出眼前的侍萍,认为侍萍30年前就死了,周朴园对于“死去的”侍萍是什么样的情感态度?(给学生4分钟时间看书)

明确:怀念,愧疚。30年的时间没有忘记;保留着侍萍的生活习惯,夏天里关窗;要为她修坟;课本61页相关语段。

师――对于死去的侍萍他是怀念的,但他没有想到站在面前的这个人竟然就是侍萍。周朴园对活着的侍萍是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学生会结合60―63页来回答,引导学生关注60页相关语段)

指导诵读:读出周朴园的复杂的心理――由“温情、惊讶、紧张”到“冷酷、严厉”。

师――对“死的”怀念,对活的冷酷。回头再看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该怎样理解?怀念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填补内心情感的空虚,目的非关爱,而是利己。

师――侍萍表明身份后,周朴园由温情到翻脸速度极快,面对侍萍的愤诉,接下来周朴园是怎样对待侍萍的?

明确:劝慰――柔情哄骗――永不相见

师――另一个矛盾冲突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两人关系特殊,既是父子关系,也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在两人的矛盾冲突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朴园?

明确:

作为父亲的周朴园:有温情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冷酷。知道鲁大海是自己儿子的第一反应不是骨肉亲情,而是儿子罢工反对自己。开除鲁大海。冷酷。

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让江堤出险,警察打死矿工。残忍,狡诈。

(三)总结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

附:课题注解①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其中《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相关情节: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爱上女仆梅侍萍,并有了两个儿子。后来,周家为娶门当户对的富家小姐,在年三十晚上,将刚生下第二个儿子(鲁大海)的梅侍萍赶出门,并强迫留下长子周萍。走投无路的侍萍抱着儿子投河自杀,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后来,侍萍又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侍萍在济南某校当佣人,鲁贵在周公馆当差,四凤在这里做侍女,鲁大海在周家煤矿当工人。一天,侍萍从济南回来看女儿,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繁漪叫到周公馆,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这时,作为罢工代表的鲁大海也恰好来找周朴园谈判。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教学反思

《雷雨》一课篇幅较长,再加上学生戏剧知识的匮乏,一节课的时间教授此文颇有一些难度。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在实现长文短教目标上是颇有成效的:

1.课前介绍文体常识,引导学生把握戏剧文体特征。

课前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包括戏剧的概念、戏剧的种类、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适合舞台表演、要有戏剧冲突、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戏剧的语言及特色(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

2.根据文本特征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有的放矢,不过多旁骛。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而戏剧人物形象的刻画,除了舞台说明和动作外,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这节课的课堂设计紧紧围绕戏剧的特点,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揣摩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内心世界。问题的设计具体有序,且层层深入,直击人物内心深处。课堂上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标。再者,课堂要围绕文本展开。课堂教学可以进行适当拓展,但不能为了拓展而过多脱离文本,那样只会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