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后的鸟图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后的鸟图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卡拉村,你可以看到肩挑两捆鸟笼的苗家妇女欢声笑语地走在田坎上,你还可以看到苗家汉子在田地里务农也不忘带上鸟笼子,放在田埂上“遛鸟”。

黔东南的丹寨被誉为“最后的图腾部落”,梯田环绕的高要、“锦鸡”飞舞的麻鸟、古纸飘香的石桥、蜡绘人生的排莫、鸟语“竹”香的卡拉……这些美丽村落还保留着人类原初生活的记忆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令去过的人魂牵梦萦。

水田里的倒影

卡拉村坐落在以万亩杜鹃花景观著称于世的龙泉山下,富贵河东岸,距离丹寨县城不到3公里。穿过一片宽阔水域,拐个弯就到了卡拉村的村口,三五个村童手提竹竿在小石桥上玩耍,两个发髻高绾、戴着银饰、穿着右衽绲领短衣的苗家妇女肩挑两捆鸟笼,欢声笑语地从田坎走来,水田里闪动着美丽身影……

一条清澈的河流环绕村寨,雄伟的翘角寨门立在河岸边,寨门木柱上凿刻着“东湖挂金钟百苗图苑藏鸟笼,竹编生绝技八方骚客赋卡拉”楹联,让人不觉想加快脚步,早一点欣赏到苗家人的竹编绝技。

进村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只鸟笼高挂在一棵棵行道树上,像是挂着一只只金色灯笼,煞是好看。卡拉村掩映在繁茂的树丛中,房屋多为二楼一底或一楼一底的青瓦木楼房,有的依山就势,建造成悬山式吊脚楼;有的屋前种稻,屋后为菜园子。上层供饮食起居,下层作灶房、养牲畜、放柴草、安磨具,另外再带一个外廊,是编制鸟笼的作坊。

村寨不大,住着百来户人。在村子的每个角落都能闻见竹子的清香,每家每户的院坝或晒台上都晒着鸟笼,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一只只鸟笼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划竹子的粗活一般由男人做,女人做打磨竹签、编制鸟笼的精细活,小孩子或在一旁学着做,或在一旁玩耍。

走在干净的青石板路上,有一家子吸引了我的镜头,父亲坐在屋前的田坎边将鱼竿伸进田里悠闲地垂钓着,母亲坐在一旁编制鸟笼,动作娴熟,默不作声,小孩趴在木质楼梯上自娱自乐。这幅恬静的田园生活场景不就是很多都市人向往的幸福生活吗?

爱鸟的苗家人

70岁的杨通元是卡拉村年纪最大、手艺最好的鸟笼编制艺人。拜访之时,老人家正坐在窗边,专心致志地为一只鸟笼“提花”,手上的刻刀在竹片上深深浅浅地雕刻着,一丝一缕的竹屑随着他轻呼一口气,飞扬落下。

“人老了,做不了力气大的活了,现在就帮大家提提花。他们把做好的鸟笼拿过来,我就在上面雕花鸟或龙凤图案。”我拾起一只完工的鸟笼拿到光线处细看,笼门竹枋上雕刻着飞凤朝阳的图案,精美的凤凰仰头展翅,长长的羽尾环绕了几乎整个鸟笼,笼中的站杆上也雕有花鸟,搭配上青花瓷的食盅,相得益彰。杨通元虽头发花白、皱纹深邃,却眼不花、手不抖,刀法稳健,雕工细腻雅致。雕刻这样一组图案,要花两三天时间,但是,一个普通的鸟笼因为有了这组雕花,可以卖到上千元钱。

“苗家人自古喜欢养鸟,我们卡拉编制鸟笼的历史有400多年了,家家户户都有编制鸟笼的好手,远近村寨喜欢养鸟的、斗鸟的,都到卡拉来买鸟笼子。”

杨通元说自己只是制作,没有收藏,也没有养鸟的嗜好,他喜欢握着刻刀慢慢地细数竹子的纹理,觉得做鸟笼比下地干活要轻松得多。

村中央一棵高大茂盛的护寨树下,一群人围成一团,欢呼雀跃。走近一看,原来在斗鸟,两只画眉关在一只大尺寸的方形鸟笼里,你抓我啄,厮杀得正酣。

见我拿着相机,一个围观的苗家小伙子主动让出位置来,热情地跟我介绍道:“那只黄嘴壳画眉神勇得很,百战百胜,没有哪只鸟战胜得了它。”几分钟后,另一只画眉果真惨叫着满笼逃,黄嘴壳画眉又获得了一次胜利。

养鸟和斗鸟是卡拉村很普遍的娱乐活动,平日里,在村口的河岸边、某户人家的院子里,不经意间都能看到斗鸟比赛,你甚至可以看到苗家人在田地里务农,也不忘带上鸟笼子,放在田埂上“遛鸟”,看得出他们对鸟的情结之深。

越来越卡拉

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寨里,已经有了4家农家乐,“明飞农家乐”是卡拉村开的头一家。2008年,吴明飞看到卡拉村鸟笼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前来卡拉村观光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但游客来到村里后,除了参观鸟笼工艺,看一看村民们跳芦笙舞,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于是,他将自家房屋进行整修扩建,并让妻子去城里学了几个月的厨艺,在卡拉村开了农家乐接待游客或前来订购鸟笼的商人。

走进“明飞农家乐”的院坝时,吴明飞拿着一把小刷子,端着一碗桐油,正在为几只新做好的鸟笼上油漆,见有来客,他停下活来,热情地为我端来茶水。“有客人来的时候,就接待客人,没客人的时候,就编鸟笼。日子过着不慌。”这个不到而立之年的苗家小伙子与妻子每年的收入有近10万元,比起在外面打工,这样的日子更舒坦安心。

在他家歇脚的时候,村支书王玉和用摩托车给吴明飞家托来两捆楠竹。作为卡拉村鸟笼协会会长王玉和每个月都要去云南、广西等地拉三四车竹子,然后挨家挨户分发。村民做好了鸟笼就送到协会去,根据工艺档次获得相应加工费。协会再将鸟笼统一销售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种“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了鸟笼生产的规模,令卡拉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笼之乡。

王玉和让吴明飞赶紧准备准备,下午要接待一个从上海来的摄影采风团。吴明飞快速地拟好一张买菜单子,骑着摩托车去城里采购了。他的妻子和父母留守家中为采风团准备晚饭,他妹妹立刻回屋穿上苗族盛装,急急忙忙赶去寨门口迎接客人。

盛装打扮的苗家妹子端起一碗碗米酒,热情地把客迎。客人喝过米酒后就被带去芦笙场观看表演,芦笙场是一块用鹅卵石拼贴出神秘图案的平坝,吴家妹子说鹅卵石拼的图案是苗家的鸟图腾。

穿着百鸟衣的苗家汉子吹奏起悦耳的芦笙,几十个美丽的苗家女子高绾发髻、插着锦鸡展翅状的头部银饰,上身穿对襟短衣,缀有叮当作响的银铃、银套和瓜子状银片,颈上带着数支银饰项圈,下身穿着窄筒裤,腰扎五尺长百褶裙,外挂数十条彩色花带垂至脚跟。她们和着芦笙调翩翩起舞,彩色花带好似锦鸡的华美羽尾飞舞起来,分外迷人。一只只高举的镜头记录下了“锦鸡舞”的神秘与优美。

傍晚时分,热闹开席,村支书王玉和端着米酒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说:“‘卡拉’在苗语里是‘好’的意思,但曾经的卡拉村很贫困,地少粮缺,世代都过得清苦。然而,祖传下来的竹编鸟笼技艺让大伙都‘卡拉’起来了。”

深藏大山里的卡拉村有恬静的一面、也有热闹的一面,每一面都深深将我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