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已成为趋势,教育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使学习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怎样高效使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和手段,保证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是广大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应运而生本文就高职院校引入微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及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微课 高职院校 教学

近年来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纷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教育技术界目前正在热议的微课,还是由教育部牵头所组织的高校以及中小学的微课大赛,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热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教育不具备的独特的特征,从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来看,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更加重视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微课的引入必将开辟新的教学局面。

1 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1.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这一理念的最早提出是以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 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icro-lecture)但这个名词的真正创始人却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学者(One Minute Scholar)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微课在我国,最早的微课当属“凤凰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特别适合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播放学习,目前凤凰微课已向全球正式。开发这样的移动学习新应用,目的在于让人们能通过手机、电脑这些终端设备,在学校里、在路上、在休息时都能进行学习,满足了大众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快餐式知识学习的需求。

按照《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精心准备时间在10-20分钟的教学视频。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实现学习的随时性和互动性,更为新时代的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1.2 微课的特点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目前很多教师和学者都在对微课进行研究,很多院校也就微课本身、微课的特点开展各种讨论,从而更好地通过微课平台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教学设计的创新。总结各方的研究成果来看,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 短小精悍

微课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微”字上,从时间、内容、形式都体现出“微”的特点。时间上,微课与传统意义上的45 分钟左右课堂时间不同,一般控制在10 分钟左右;内容上则要求“小而精”,只要求讲解某个知识点或完成某个教学环节;在表现形式上,微课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多媒体终端设备播放出来的,配套的数据量在几十兆,便于网络传输和分享。

1.2.2 针对性强

微课有其明确的课程目标,它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课是在学科专业知识的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专项课题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有较为明确的目标;第二微课的目标非常清晰,它的存在意义就是为高职教育教学环节提供服务,保证课题研究项目开发顺利进行;教学指向明确,它的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十分明确,微课就是为某项专业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中的具体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展开的。

1.2.3 凸显情境

微课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地点尽可能地结合课程主题来选择,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以仿真或全真工作任务驱动专业理论学习和岗位技能训练。教师和学生都要按照相应课程主题统一着装,再加上教学道具,使得整堂课的情境性十分突出明显,这是很多日常教学活动所无法达到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等。

1.2.4 易于分享

微课内容精悍、具体,将教师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展示,易于同行和业界的交流点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的视频简短,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它的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有利于教师的合作交流;微课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它更适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对课程内容发表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教师也可以通过与网络学习者的互动,通过总结学习者对自己课程的评价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方法的完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微课引入高职院校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探讨微课的应用方式之前,首先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一下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从目前微课的研究与实践中,可以发现微课的作用主要有几点:

2.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创学习新体验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微课的制作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也都是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微课时间虽短,但教师前期投入很大,目标也是为了让微课能够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不断重复的乏味和理论教学的枯燥。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应该是其一大特色,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微课设计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开创学习新体验。

2.2 展示教师教学风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教师通过微课的展示,不仅将某个知识点进行了较好的阐述,对自身也有很好的宣传效果。高职院校技能、技术性的知识通常会以教师示范操作、现场演示等形式体现,具有直观性和情境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一般也只能对着本校的同学讲解和展示。这样使得优秀教师的课堂正效应没有及时传播开来。而通过微课,对那些优秀的微课作品,广大学习者或专业人士会给出积极的正面反馈和评价,这些鼓励都是对这些教师认真工作的最好的激励,教师本人通过微课的平台来与网友互动,加强交流与沟通,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更加努力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2.3 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倡导移动学习

如今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印刷品、书籍杂志期刊等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在改变人们联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微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移动手持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这已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网络媒体授课的形式是比较感兴趣的。微课作为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形式,通过互联网媒介,促进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将知识与技能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拓宽知识与技能传播覆盖面,尽可能将知识与技能普及到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2.4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优化教学能力

通过微课,教师在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的同时,其他院校的教师及业界的培训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展示他们的教学过程和培训过程,通过相互给出的反馈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评价,在这样不断的讨论中,很多教学上的难题也许就迎刃而解,知识的更新更加及时,这样的交流不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还及到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如何实现自我突破,如何体现教学效果的优化等。

3 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3.1 吸引原则

教师所开发的微课要能对“消费者”――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要想使得微课能够成为资源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作为微课开发者,一定要站在高职高专学生的角度来下功夫。这方面可以从微课的易学性和趣味性上“做文章”。所开发的微课应该使得“消费者”流连忘返,教师要放下开发者的骄傲姿态,使得开发的微课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特点。需要“消费者”不停地反复点击观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这种学习资源的效力,使得学习者满载而归。

3.2 效用原则

高职院校教师开发的微课要在保证“微小”的前提下,能够使得学生觉得这些微小的学习资源有用。微课开发者不要为了赶时髦或者为了哗众取宠,而在一些没有教育或者学习价值但是做起来表面漂亮的资源上做文章。这是一切微课都要参照的原则,如果没有这个原则,必然会遭搁浅。

3.3 灵活原则

微课被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是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等节点灵活应用。在课前,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微课,预先了解授课内容,便于师生在课堂上探讨问题,直至学习者掌握该知识点或技能。在课中应用微课,教师把微课当作纯粹的教学资源,在教学需要时,集中播放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和直观地理解重难点知识。在课后应用微课。教师课后发放微课,为学生提供可以反复学习的课程视频,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课堂知识。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自主补习,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3.4 反馈原则

微课开发、应用与交流共享之后,需要对微课程进行多元评价和微课程的教学与应用评价,为接下来微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教育评价、多元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都可以用于微课程的评价,及时的评价与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更优秀微课的开发与共享。

4 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4.1 整合微课与现实课堂关系

微课作为一种“微型视频教学资源”,被教师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微课应当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操作过程的演示、课后的练习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堂现实要求灵活应用。在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包括进行学情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开发适合的微课。另外,在课后还需要补充一系列的辅助教学资源。通过对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微视频、辅助学习资源的整合都应为完成现实课堂的教学任务而服务。

4.2 开通微课教学支持服务渠道

微课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与异步、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及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学支持服务承担着线上辅导的职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架与学习路径,可避免学习内容过于零散造成学生迷失。同时,教学支持服务还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的学习可以无处不在,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续。

4.3 推动学生养成移动学习的习惯

在网络时代, 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选择性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特别是高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微课具有“直接”的培养效果。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在现实中,高职高专学生的移动设备终端设备用来打游戏、聊天、购物、刷微博、微信等休闲、娱乐活动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工具来使用,这方面教师和学校有义务进行引导和推动,让学生养成主动进行移动学习的习惯。

4.4 建设系统性微课资源体系

碎片化、片段化的微课需要系统性的归类和划分,需要多种类型的资源以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并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这种关联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性的网状结构;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前进的。高职院校的一门微课设计雏形出来之后,需要经过教师同行、学生和企业界人士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和实验中不断对微课程进行完善,特别要关注的是这门微课在与其它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并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这个网络结构,这样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同时,学习资源动态生成的实现需通过师生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体现。教学反馈包括学生的学习分析与教师的教学反思。微课程学习平台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足迹,供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也可以供教师进行学习分析,以便在正式课堂上能够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因此,评价与反馈也可以对微课程的前端分析与设计提供改进意见。

5 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初见成效,但如何更好地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并与具体的应用情境进行整合,以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仍然有很长的路去探究,但随着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新型教学资源的不断推行,相信将来会有更为深入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来解答这些问题。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有意义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 2013(29).

[3]马秀芳.高校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4]李俊.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13(24).

[5]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6]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7]张建列,李宇红.微课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N].广东科技报,20130118.

[8]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N].远程教育杂志,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