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该做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课改的亮点,是以小学生为实践主体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是小学生作为一个主体进行构思、酝酿、准备、实施、总结等方面活动的过程。在活动的成果交流阶段,孩子通过写作、制作、表演、演说等方式呈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时,无不显示出主体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不到规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社会实践;主体性;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举步维艰。
(一)师资配备
相对于其他学科,综合实践这一课程师资的配备这一块相对薄弱,相关的培训也很少。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二)课程研究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往往是兼任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对综合实践这一课程进行研究与学
习,遇到问题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
(三)低效课堂
由于缺乏有效课程的开发的理论引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中存在盲目、随意、零星等现象,导致出现课程浪费现象。活动形式单调呆板、缺乏新意,用讲座和各式参观活动等代替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抹杀他们的兴趣。
二、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那么到底如何规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随着教育部对这一新型课程的重视,师资队伍的庞大、相关课程的培训的增多指日可待。那我们老师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重视和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成就综合实践课程的“高效课堂”。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动手做;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为学生提供直观、有效的实物或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究而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独特性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结合教材及学生具体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小学生学习并快速接收新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因此,在学习研究新知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本已存在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本能,激发其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具体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诱导、出示实物、课件、演示实验等展示研究对象的动态、静态图像和声音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活动能力及互相协作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形成,知识、经验的获得,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是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了大量的各种实践活动,但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相对来说,其实验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这个过程推导出结论。
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动手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1.通过合理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方法体验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明白事理
动手操作活动包括各种实验操作、手工制作活动。在课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示范指导,又要做宏观的组织和调控。在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研究、归纳和创造,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2.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组织学生参与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包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各种事物、现象的户外观察、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搜集和查阅各门各类的资料。学校教育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很有限,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能力,比在教室里的“清谈”更重要。结合教材、结合各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活动带领学生到外面的世界去,在社会、自然中真正意义地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鼓励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多种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学习策略“学”出来的。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搜集材料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反思评价等活动,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研讨、分工协作、共同攻关,集体交流和总结等,所有这些,与原有活动课程所强调的“团队活动”“科技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相比,更注重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的发展内涵。
小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所进行的新的经验或意义的建构应当通过诸多活动方式来实现。这些方式包括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等。只有这样,小学生经验体系的重组和新的能力和价值的建构才最为有效,也才能实现课程的真正
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