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西部12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开展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创业兴趣浓厚,但面临着创业能力和创业执行力双重不足的问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强烈,但对高校创业课程的参与度较低;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不足,创业教育专任师资短缺、创业教育课程过于理论化以及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化等问题突出。对此,西部地方工科院校必须加快创业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匹配的师资团队,积极推进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阶段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联动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3-0057-07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信息支撑和技术平台。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参与到大众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高校知识创新和科研转化、促进大学生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主导力量,培养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现代工程技术革新的原动力[1]。同时,工科院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基地,担负着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西部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从整体来看,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依然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还不完善,尤其缺少足够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撑,这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所限,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创业教育与中东部相比起步较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思维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西部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在促进西部科技振兴和创新创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是科技创业的急先锋[2]。提升西部地方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血液,对推动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本课题组对我国西部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开展了实地调查研究,并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云南、广西、四川和贵州4省12所省属工科院校全日制大三、大四本科生为样本。其中,四川选择5所,分别为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广西选择4所,分别为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学院;云南选择2所,分别为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工商学院;贵州1所,为贵州理工学院。

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调研形式,按照随机抽样发放纸质问卷482份、电子问卷526份,共计1008份,实际收回925份,经过筛选有效问卷812份,问卷有效率为87.78%。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执行力、创业准备以及创业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参与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方式、创业教育师资等相关情况的调查;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对政府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的认知调查。

三、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分析

1.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动机、创业动力和创业执行力

创业兴趣是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的关键[3]。通过对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准备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状况。从创业的兴趣情况来看,通过调查发现,受访的大学生中有563位对创业感兴趣,占比高达69.33%;21.45%的大学生表示创业兴趣一般;仅有近10%的大学生对创业表示没兴趣。可见创业问题对在读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遍表达了对创业的兴趣,与工科类院校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谋而合。

从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认知看,61.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开辟一份事业;27.42%的受访者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将创业喻为开发一份创新的项目;也有10.78%的受访者以赚取更多的金钱作为创业的主要目的,认为创业仅仅是一份能赚钱的工作。由此可见,当前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动机和出发点各异,但整体来看大学生对创业的考虑较为长远,并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金钱利益,创业动机的价值取向相对较好。

从创业动力来源看,56.18%的大学生认为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是创业的主要动力,而将就读高校和专业支持作为创业动力的比例为20.35%,也有将近18%的受访者表示创业动力源于社会媒体的宣传。数据表明,家庭、朋友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至为关键;同时,高校专业教育、创业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媒体宣传对大学生创业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从大学生创业执行层面来看,受访大学生中超过68.97%曾经考虑过创业或者有创业意向,但真正在着手准备创业的受访者占比不足5%。当问及“如果自己有创业的想法,你会如何对待”的问题时,有59.72%的受访者表示会犹豫不决,担心自己的创业想法不成熟或存在缺陷;23.84%的大学生表示不敢去实施,认为现实和想法存在很大的差距;仅有不足10%的受访者表示会立即执行,变想法为现实。可见,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未来创业还停留在较为感性的层面,创业执行力不足是其显著特征,真正着手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并不高。

2.大学生对自身创业能力、创业风险以及创业准备的认知

创业能力是发现或创造一个新领域、新事物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所具备的各类知识、技能的综合素质表现[4],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从受访大学生对“你现有的创业方面知识和技能满足创业要求吗?”的回答结果来看,认为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创业需要的比例分别为3.03%、14.12%,25.3%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而认为个人现有能力不满足创业需要的比例高达56.47%。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现实状况,对自身创业能力缺乏清晰的了解,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同时,将受访者按照重要性由大到小对创业相关的能力进行排序,调查结果表明近70%的大学生将沟通交际能力、市场洞察能力、人际关系等能力排在前三位,然后依次为心理承受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专业知识,尤为需要重视的是大部分受访者将专业知识作为创业能力最低端,对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可能会致使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轻视现象。

此外,从创业能力获得的主渠道来看,26.3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是提升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将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创业设计大赛、参与社团活动、创业案例自己学习以及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作为提升个人创业能力主渠道的比例分别为20.65%、16.60%、14.57%、13.77%、8.10%。可见,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有风险,对于大学生这类初创者而言,只有对创业风险做出科学评估、认知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从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态度调查来看,“对未来创业风险是否做好心理准备”的回答中,8.41%的学生表示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0.45%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准备;35.62%表示没过多考虑,走一步算一步;25.52%的学生表示完全没做好心理准备。同时,针对“如果第一次创业失败你会如何抉择”的问题,76.84%的大学生表示会暂时放弃创业打算,会另谋职业为以后积累经验;15.26%的受访者选择放弃创业,寻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仅有7.89%的大学生选择继续筹集资金,进行第二次创业。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面对创业失败或创业挫折的心理准备还不够充分,缺乏对创业风险的有效评估和认知,并且在创业选择的坚持度还有待提升,在创业教育中需要对大学生加以合理引导,使其在对创业风险做出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认知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

从大学生创业前会做哪些准备的调查来看,创业前选择去企业实习或向企业家求助经验的占54.37%,选择看创业类书籍进行自主学习的占28.16%,16.02%的大学生选择参加创业大赛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同时,针对“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创业”的问题上,15.84%选择在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专利或良好项目的情况下会选择创业,23.56%的受访者表示,在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会选择创业,60.59%的受访者认为,在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才会进行创业。这突显出资金积累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也显示出大学生对于创业准备未能做出科学的规划,资金固然重要,但对于工科类院校来讲,如果在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创业,即使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也难以保证获得创业成功,尤其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项目或专利支撑对于其创业至关重要。

在创业时点选择的调查中,选择在校期间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9.19%;选择毕业1-3年内进行创业的比例为26.5%;而选择毕业三年以后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64.31%。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对待创业的态度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比较注重原始资本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简单的一时冲动或完全凭借自己的想法做事,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大学生创业成熟的一面。从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区域意向上来看,43.85%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创业,37.34%的学生表示会以西部地区作为创业的起点,而18.81%的学生选择到中部地区创业。可见,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是学生就业创业的热点区域,但是随着西部地区创业环境的日益改善,对大学生的创业吸引力逐渐增强,对于位于西部的工科院校大学生而言,西部地区在地域上自然占有本位优势。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留住人才,切实为西部发展服务。

(二)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分析

1.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态度、参与度以及需求偏好

大学生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直接受众,其对创业教育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到个人参与,同时还关系到高校创业教育能否有序有效开展。为了深入了解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看法,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查,针对“是否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分别占28.87%、62.89%,认为“无所谓”的占6.19%,而觉得没必要的仅为2.06%;关于“是否希望接受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或培训”的问题,其中,84.3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11.54%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仅有4.14%给出了不希望的回答。从以上两组数据可知,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给出积极的回应,对参与创业教育课程或创业培训表达出内心的渴望。从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来看,85.76%的大学生表示未曾参加过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或创业培训,14.24%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创业教育课程或培训。从这点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参与度和普及率还处于低位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宣传工作不到位,未能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以至于很多高校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偏好,特设定“你更倾向于何种创业教育形式”问题,调查结果表明,52.54%的学生更需要学校提供专业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参与创业实践活动;18.87%的学生更希望学校能与社会专业组织合作共同设立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全过程的职业规划和创业就业的指导,以增加创业的成功率;15.42%的大学生认为应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必修课或创业讲座,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教育学者定期开办讲座;6.4%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4.47%的学生认为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学生最期望的创业教育活动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咨询服务机构。从当前西部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部分专业设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或实践平台,但开设独立的创业咨询服务机构仍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中的短板,大多高校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难免会与大学生的真实偏好相脱节。

2.大学生对创业师资和创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认知

高校创业教育离不开师资保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好坏直接关系着创业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5]。与对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科类院校而言,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从当前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配备调查来看,师资不足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第一大障碍。通过对“本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发现,近45%的学生选择了创业师资队伍缺乏这一选项,其次是缺乏创业实践基地,占比为34.25%,还有19.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创业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指导。此外,针对“各学院是否为大学生配备创业指导教师”的问题,44.52%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答案,37.7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仅有17.73%的学生给出肯定答案,尽管一些学院配备了相应的创业指导教师,但由于宣传和动员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当前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陷入了专业化师资队伍不足,而现有创业教育教师却又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双重困境。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高校创业教育也必须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形式和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84.12%的受访者表示,目前的创业教育仅仅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并未形成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见,当前西部工科高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过于偏向理论教育,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忽视甚至完全撇开实践教育,背离了工科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通过对西部12所工科院校的调查发现,仅有2所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学分教育体系,大部分学校并未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而是将创业教育穿插于就业指导课程当中,表明大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完善。

3.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28%的受访者对其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效果表示非常满意,7.45%的受访者表示满意,18.42%的学生认为一般,而高达64.8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还有6.0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根据调查数据,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表示出不满态度,值得深思,尤其在各个工科院校竭力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给出的满意度评价却如此之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各个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此外,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创业能力的提升情况,课题组也开展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4.21%的学生认为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对其创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28.5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升,但提升力度不大;48.65%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提升;19.6%表示不清楚。可见,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作用有限,也进一步突显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现实困境,需要多方面强化创业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作用。

(三)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的认知

针对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文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国家创业政策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创业方向以及创业效果,而大学生对于政府创业政策的知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创业积极性,对“国家有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知晓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5.28%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国家创业政策,比较了解;32.53%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关注,知道一些;59.48%的大学生表示很少关注,几乎不了解;2.71%表示一点都不知道。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的知晓程度还比较低,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关于国家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对此,各院校应加大开展创业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以多种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国家最新的创业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社会外部环境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宏观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针对当前社会外部环境是否适应大学生创业的问题调查中,62.85%的大学生认为适合,22.05%的大学生认为不适合,15.1%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外部环境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对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政府应继续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文化氛围,改善外部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平台。

四、结论及建议

(一)调查结论

1.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兴趣高昂,但创业能力和创业执行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受访大学生普遍对创业表示感兴趣,并且很大一部分考虑过创业,但真正投身于创业的大学生比例较小,执行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创业中的第一大障碍。除此之外,创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根据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不断提高其创业能力。

2.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渴求强烈,但实际参与度较低

受访大学生中有高达92%的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教育都表达了正向需求,肯定了创业教育对其自身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但从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生参与比例来看,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足15%。针对这一状况,高校创业教育管理者要从多方面找寻原因,采取相关举措以提升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度。

3.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供给与大学生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创业供给与学生的创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供给不足,现有的创业师资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要;二是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需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一元化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主要贯穿于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理论课程当中,教育形式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形式单一,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仅需要理论教学,同时也需要创业实践指导、企业家和学者专家讲座、创业大赛活动以及创业模拟项目运营等多元化形式。

(二)对策建议

相对于文科院校而言,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工科院校比较强调对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技术扎实,比较容易掌握本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这也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所在;另一方面,工科院校大学的创业主要以科技创业为主,有一部分甚至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也更容易把新技术、新知识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对西部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创业教育对策,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带动西部大学生整体创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双导师制”为指导,推进创业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因此,必须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当前,西部地方工科院校的创业师资队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素质层次不一,很多创业教育教师是由辅导员兼任,身份出现双重叠加,导致现有创业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为扭转这一状况,必须加快专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双导师制”为指导,打造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在校内挖掘有较强创业理论知识素养的教师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校内创业导师,在校外聘请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或具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工作者作为学生创业的校外创业导师,逐步形成校内优质师资与企业兼职导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提升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队伍的教育水平,更好更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6],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西部地方工科院校要切实改变当前以单一创业理论课程为主导的倾向,积极加快多元化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以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首先,加快完善理论型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实现理论教学模块化。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细分为各个模块,并作为一个系列课程进行推广,而不再仅仅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部分,着重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策划领导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创业素养。

其次,构建活动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创业活动体验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活动型创业课程的核心就在于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理论教育形式,如定期开展一些参观企业的市场调查、访问消费者、企业家创业专题讲座以及创业计划大赛等,使大学生通过商业模拟游戏、创业角色扮演、团体项目磨练、案例讨论等多样形式的活动体验,以达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效果,从而在创业活动体验过程中使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最后,加快促进实践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突破当前理论教育的辖制,提高西部工科院校实践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将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7]。按照课程性质可以将创业实践课程分为两类,分别是模拟实验型课程和社会实践型课程。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将创业实践课程划分为生产操作实践课程、社会交往实践课程、经营管理实践课程三类。通过将创业实践课程精细化,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效果。

3.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阶段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为此,必须构建阶段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以规范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随意和混乱局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向流程化、系统化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基础。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要实现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但最终目的都是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服务。大学生创业教育包含三个不同的阶段,并且各个阶段所应开展的创业教育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具体如图1所示。

创业教育的第一阶段,即“创业感性发动”,作为创业教育的初始层次,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信念,通过校园广播站宣讲、创业教育政策宣传、创业信息交流、创业演讲等形式,创设情感与舆论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愿望和热情。

创业教育的第二阶段,即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传授”,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学分体系中,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学习,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使学生从创业“自在的冲动”迁移到“自为的认知”,最终达到“自发的行动”。

创业教育的第三个阶段,即“创业实践操作”,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创业项目运营或者创业实践大赛等形式,以达到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并且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在自为”的创业项目运营,让其切身实地感受创业过程,并从创业项目运营中检验其愿望、能力与效果的一致性,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创业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意义,从而培养具有豁达心态、远大理想、高尚情操以及较强实操能力的创业者。

4.构建“多元”联动的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到多方利益群体,不只是高校自身的事情,需要各方主体的配合和支持。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等多方主体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多元”联动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首先,政府应作为主导者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从多方面为大学创业提供支持。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政府要起到促进作用[8]。政府应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以减轻大学生创业负担,适时降低大学生创业准入门槛,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让人人都能够享有自主创业的机会。

其次,高校应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大学生创业前的教育培训与咨询辅导。

再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上,应广泛吸纳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尤其是行业企业的参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由企业家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交流咨询。

最后,提升家庭教育的感染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要合理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创业期待和职业价值观,充分尊重和支持子女的职业选择,成为其创业发展道路上的坚强后盾。

参 考 文 献

[1]李伟,林佩云,陈雄锋,刘运春.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4(2):30-33.

[2]蒋研川,朱莹,卢培煜.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创业调查及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重庆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6):80-83.

[3]王小军.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6):44-46.

[4]万智萍,陶强,王凤,任志健.应用型高校工科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及发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03-207.

[5]李菁,邵刚,雷玲.工科大学生“创业链式教育”实践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0-113.

[6]魏银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14-17.

[7]郭礼智,彭光良.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4):152-155.

[8]吴家曦,应云进,劳俊华.全面实施创业教育着力推进创新型创业[J].浙江经济,2009(11):46-48.

Abstract As the main force of entrepreneurship in West, training to adapt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quired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suppor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t be separated. Our group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ther forms of status qu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2 West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field research,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entrepreneurship, but faced with th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and entrepreneurial shortage of double execution problem; Stud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eds strong, but lower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support, a shortage of full-time facul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s too theoretical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form of single issues such prominent . In this regard, the western regional polytechnic colleges must acceler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ull-time teachers, the formation of a rational structure, part-time teaching team match, while also actively promoting diversifi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formation stage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the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multiple" linkage.

Key words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Author Hu Jie, lecturer of 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Transportation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Liuzhou 545000); Tan Lu, vice principal of 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Transportation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