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郑陈丽平:太极人生扬正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极于动中求静,是精神与动作完美结合的运动典范,有益于增进人体健康和精神修养的提升。太极动作轻柔,姿态优美,男女老少皆适合练习,太极因能强身健体、调和气血、修养身心,故颇受欢迎。近年来,学者日众,至今已蔚然成风。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弘扬太极,由郑天熊宗师创办,郑陈丽平主席精心管理发展的“香港太极总会”为弘扬太极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作出了贡献。难能可贵的是,郑陈丽平主席不仅热心会务和公益,并且在教授太极拳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注重强调它的体育价值和健身作用,能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理解、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伉俪同行,共创辉煌业
现任香港太极总会主席的郑陈丽平女士是香港太极总会创始人郑天熊先生的夫人。郑天熊先生原籍广东中山三乡镇平岚村,年幼时即嗜武术,1972年创立的“香港太极学会”致力于研究及发展太极武术,并于1979年创办“香港太极总会”,为弘扬和推广国术精粹奠定了组织基础。1975年郑天熊宗师与香港教育司署康乐体育事务部合作,由郑宗师培训师资,并担任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本港各区太极班之导师。郑宗师身前在对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中,任劳任怨,贡献良多。
在与郑陈丽平女士的对话过程中,笔者发现她对郑天熊师傅的敬仰之情,她一遍一遍地说着:“我们师傅很厉害的!他是一个爱国爱港爱乡重德的人。”在这里,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也随着国粹太极一代一代的传承。郑宗师生前深入研究太极理论,勤奋好学,在数十年的研习中对太极形成了独到而精辟的见解,着有《太极拳述要》、《健身太极拳》、《太极刀、剑、枪》、《太极拳功三百问》及《郑天熊太极武功h》等著作,并着有英文版的《武当太极拳》。郑宗师对太极理论和太极拳的完善发展与全球的传播推广做出了贡献,这些呕心历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太极宗师”的地位。
郑陈丽平女士自1983年起跟随郑宗师研习太极拳、刀、剑、枪,太极内功、柔功、太极推手、跌扑、散手等太极武术,尽得郑宗师真传。2002年郑天熊宗师将香港太极总会传交给郑陈丽平女士管理,并让其肩负香港太极总会总教练一职,郑陈丽平女士同年还当选为香港太极总会2002-04年第13届主席、连任2004-06年第14届主席,并担任2006-08年第15届主席,直至今日这个重担仍然由郑陈丽平女士担当着。郑陈丽平主席自接此重任以来,有赖会长李法平监督,各执行委员麦丽娴,邝灼勤,新井孝子,蔡锐勋全力协助,同心同力,推广太极武术,更与中山太极武术团体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联谊,对中山的太极武术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太极拳用道家哲学思想做理论指导,和道家内丹练养以及传统中医相结合,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不仅能修心养性,强壮体魄,亦可防身自卫,以巧拒敌。练习及教授太极是一项苦差事,然而,郑陈丽平主席却一直坚定的说:“辛苦无所谓,只要能帮到人就很开心了。”正是这样一种不怕辛苦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撑,才使得郑天熊宗师和郑陈丽平女士一路坚持至今,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香港太极总会以推广太极武术健身运动为宗旨,积极扩大师资,推动太极拳、功、刀、剑、枪等太极武术运动项目的发展,带动了全港无数市民学习及认识太极武术强身健体的作用。训练专业教练进行教学及举办各项太极武术活动,深得广大市民欢迎和热爱。
弘扬太极,桃李满天下
目前香港太极总会的会友人数已达到三十多万人,会员遍及世界各地,并与国内、外武术界交流沟通、切磋研究,全心全意致力于提升太极武术水平。
郑陈丽平女士为了弘扬太极,更是亲授太极武术予学员、太极训练班学员并培训太极拳教练人才。郑陈丽平女士经常抽时间到三乡太极山庄教小朋友打太极。郑陈丽平女士既感慨又满足地说:“教三、四年级的小孩子是很辛苦的。打好基础很重要,所以更是要尽心尽力,责无旁贷。”要把太极武术发扬光大,就要吸引小朋友,从小培养。即使孩子们长大后没有成为武术界的人中之龙,但只要他们爱好,就可以去影响身边的人,这对太极的继承和发展已经足够了。万事起头难,正是以郑陈丽平女士为核心的香港太极总会全体成员不辞辛劳的付出,才为国术太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和接班人。
香港太极总会的学员遍及五大洲,不仅有黄皮肤,还有白皮肤和黑皮肤的学徒。他们都热爱中国太极武术,并潜心学习。郑陈丽平女士还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香港警察慕名前来学拳,后来干脆不做警察全心学艺,现在他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太极师傅了,现居英国专教中国太极武术。想教太极武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学习、考核,合格后拿到证书(政府认可)才可以当教练。现在已有众多郑天熊宗师的徒子徒孙拿到证书后开太极馆教授学生了。还有更多和他们一样热衷太极的人,都在努力弘扬太极武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学习中国太极。他们为太极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不懈努力,为国之瑰宝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香港太极总会自创立以来历年持续主办并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多项全港及国际性大型太极活动。郑天熊宗师生前先后于1969年、1971年、1973年、1976年率众徒弟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吉隆坡、中国台湾等地参加国际华人武术擂台赛及国际擂台邀请赛,郑师门徒多次荣获冠军,战绩彪炳,受到香港体育界人士的瞩目和国家体育局的重视。郑宗师曾多次受邀到欧洲、澳洲、日本等地讲学和国际技艺专访交流。所到之地,均受到各地太极好友的热烈欢迎。此外,1994年香港太极总会协助市政局举办“国际康乐挑战日”太极万人大汇演,创下香港在同一年度进行体育运动人数最高纪录。2003年为“香港柏金逊症基金”柏金逊患者设计“爱心太极操”套路及“爱心太极操”筹款活动至今。2007年郑陈丽平女士带领学员参加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博爱火炬传递活动,洋溢着他们火热的爱国情。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增进了中国太极武术与外界的交流,也促进了太极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郑天熊宗师和郑陈丽平主席之女郑锡人也是从小练习太极,现在美国读书。他们一家人都以身作则,全力推广太极武术。郑陈丽平女士说:“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最重要了。”
回馈社会,爱随路行阔
郑陈丽平不仅全力管理香港太极总会的事务,她还热心公益,积极地为这个社会出一份力尽一份心。香港太极总会属于民间非牟利性质的组织机构,郑陈丽平女士极其谦和地说:“钱要太多是无用的,剩下足够自己生活就可以了,人要学会满足。帮到需要帮助的人才开心,生活才更有意义。”在这种人生价值观的驱使下,郑陈丽平女士时时刻刻饱含热情地去生活,去服务社会。
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太极武术,传承国粹。香港太极总会更加注重太极的体育价值和健身价值,积极宣扬太极强身健体的作用,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郑陈丽平女士说:“以前练太极,打擂台,要签生死状的。现在健身是主要目的。时代不同了,文化传承的内容也不一样了。”为了让国民有更好的身体素质,香港太极总会不仅教拳,还提供运动场地。
“改善神经系统,提神醒脑;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陶冶情操,培养美德;太极拳是环保产品……”在采访中,郑陈丽平如数家珍的把练习太极的好处娓娓道来。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事务繁忙,情绪紧张,欠缺运动,渐渐的就会失去健康以致降低工作效率。练习太极拳使人身强体壮,精神饱满,思维敏捷。香港太极总会本着健身的宗旨,积极为广大市民健康服务。
太极健身是郑天熊宗师(2005年已故)和郑陈丽平女士创办香港太极总会服务社会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总会还为“柏金逊症”义演筹集善款,到今天他们已为“柏金逊症基金”筹得逾百万元捐款。他们的学生也积极的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筹集款项,助人为乐,乐此不疲。这种为社会为他人的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并传承不息。
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始,郑天熊宗师再度深入研究太极哲理,从事著作,逐渐退出拳坛。郑宗师怀念故里三乡,回乡定居,建立“太极山庄”。并在家乡中山大办福利事业,为家乡兴建敬老院、学校、自来水工程、图书馆、游泳池等项目,捐款过百万。1989年被评为广东省“社会福利社会办先进个人”。2003年11月30日太极山庄内的“张三丰纪念馆”正式落成,中山市领导亲自前往剪彩祝贺。郑陈丽平女士作为郑天熊宗师的夫人,她一直支持着丈夫的慈善事业,不辞劳苦,并在郑宗师去世后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服务社会、造福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香港太极总会不仅为广大太极爱好者练习太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他们从太极文化中得到精神享受,使太极的魅力充满人间,他们更是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亦应当将“奉献”二字谨记心中,爱随路行永不变。
【人物简介】
郑陈丽平女士,师承郑天熊宗师,现任香港太极总会主席,师资训练班总教练;广东中山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香港体育界委员,中山市三乡镇武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山市三乡镇太极协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山青年协会名誉顾问;曾考取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并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证书。一生致力于太极武术的推广,积极弘扬太极文化,热心公益,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