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研究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研究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 A IH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一些中医药学者对AIH 进行了探索, 现对此进行总结分析。

1中医对AIH病名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多起病隐匿,也可呈急性甚至暴发性发作,约1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依据患者主要临床特征是以具有纳差、乏力,恶心、腹胀不适或疼痛、黄疸、低热、肝脾脾大等症状及体征,肝外表现常见关节炎、血管炎、皮疹、内分秘失调、甲状腺炎和干燥综合征等。可将本病归于祖国医学"黄疸"、"胁痛"、 "积聚"、"鼓胀"等范畴。AIH 既可表现为某一单独病证, 又可同时兼有数个病证。

2古代中医对肝病病机治法的认识

《内经》中从肝的生理特性出发,提出了"木郁达之"、"辛以散之"、"酸以敛之" 、"甘以缓之"等肝病用药法则,其胁痛与"肝热""寒气"有关,黄疸的形成与"湿热相交"有关,为后世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东汉张仲景将胁痛又分为实寒与虚寒,依据脉象的"紧弦"、"微弦",并将黄疸归经为太阴病与阳明病,开创淡渗利尿、泻热通腑等治疗方法。

隋唐到宋代,《诸病源候论・肝病诸候》对肝病从虚实立论,认为 "肝气之实也,则宜泄之",胁痛 "肝气盛为血有余,则宜泻之";《备急千金要方・肝脏篇》列肝实热方5首,黄疸方面,隋唐五代宜单验方为主,至北宋韩和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但是当时并未被其他医家认可,仍沿袭仲景之法。

金元以后,医家的治疗重点偏于肝脾,重视肝的疏泄,其中刘完素用逆气散治疗胸胁刺痛,张子和治疗胁痛先以吐法,继而服用木香槟榔丸,李东垣认为胁痛是"肝木妄行",治宜开通之。

明清时间对肝病的论点治法多样,张景岳认为治疗还需辩证气滞血瘀以及痰湿等,并提出了亦可应用补法,方选大举元煎等,陈士铎认为治胁痛必先平肝,平肝必须补肾,不必治胁痛,胁痛自平也。从而也形成了养肝阴补肝体的理法,叶天士则发展了止痛之法,提出"久痛入络"理念,对于黄疸的治法,张景岳提出阳黄多为脾湿郁热所致,须清火邪,阴黄宜培气血,赵献可认为有湿热发黄者,当从郁治,其他如理脾疏肝、活血祛瘀的方法的提出也比较贴近临床。

3现代名老中医对AIH的认识

AIH是现代医学疾病名词,名老中医的经验很大程度体现了中医目前的发展水平。就AIH而言,近年来不少名老中医也有深刻认识,举例如下。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实教授认为[1],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机关键为肝络郁滞, 流气和络为治法, 疏清化补为具体治法,因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木郁达之,清解不可过于苦寒, 以防伤阳,兼以化湿、利湿、化瘀。并柔养肝阴, 喜用芍药甘草汤,脾虚为根本,气、血、食积、痰湿等的瘀滞为标。

辽宁中医药大学卢秉久教授认为[2]:AIH 病位在肝、胆、脾、肾,其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内伤脾胃等,肝气不舒致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疏泄不利致胆汁疏泄失常,外溢肌肤则身目;气滞则胁痛;久病及肾,虚实夹杂,缠绵难愈。

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3]认为内外合邪,正邪相争是本病的发病机理。其病位在肝胆脾胃;肝郁和脾虚是本病的两个主要病机。治疗心得是此病病程长,久病体自虚,气血要注意,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

天津市名中医贾建伟教授[2]则指出AIH属于内伤而非外感,依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等范畴,辨证分型:以胁痛为主证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以黄疸为主证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治疗要点:补益为先,宜疏、宜调,调补兼施,喜用性平温和之品,以柴胡、枳壳、佛手等疏肝解郁。

总体上,各家均认为其病位在肝,不离脾胃气血,病机特点上以本虚标实为主。发病机制上认为AIH与肝气郁结,肝失疏降,木失调达;脾胃虚弱,升降失和,久则及肾,为虚实夹杂,脾虚与气郁并行等密切相关

4中医对AIH 的治疗研究进展

4.1辨证治疗 高丽英等[4]辩证AIH分为肝郁脾虚型,方选柴胡疏肝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脾虚失蕴型,方选二陈汤合三仁汤加味、淤血内阻型,方选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但仅限于临床经验及个例的报道,对具体治疗的病例数及疗效没有详细报道。

徐慧媛[5]归纳多年临床经验,辩证五型, 肝胆湿热型方选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 气滞血瘀型患者方选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府逐瘀汤合三甲汤治疗血瘀肝脾型; 肝肾阴虚型患者方选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治疗; 肝肾阳虚型患者则选用茵陈术附汤合金匮肾气丸治疗。

孙韬[6]将本病分为脾虚湿滞和肝肾阴虚两型,分别治以黄芩建中汤加减和一贯煎加减。

李超[7]认为治疗AIH 应以疏肝解郁为基本大法,配合健脾、养阴柔肝、活血行瘀、清热利湿等法。运用中医辨证治疗7例患者, 辨证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阴不足久病入络型, 分别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养阴柔肝活络之法。结果完全反应5 例, 部分反应2 例。

4.2基础方药治疗 在对AIH病因病机全面把握的基础上,以基础方加减,随证治疗,也是目前临床简便易行的一种思路与方法: 寇建仁等[8] 以补肝益肾、清热利湿、祛痰化瘀为法, 治疗1例A IH 患者, 方选金匮肾气丸加茵陈蒿汤化裁, 连服3月,肝功能正常。危北海[9]治疗A IH 合并肝硬化肝囊肿1例, 在健脾的基础上治以疏肝和胃, 活血化瘀, 滋阴宁心。经治疗、随访, 结果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均好转。介世杰等[10]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AIH 60例,对照组只选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研究周期共5年,结果提示治疗组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但样本量较大,没有流行病学的支持。

4.3固定方药 目前中医药研究开展了源自于名老中医经验处方的固定方治疗AIH较少,与其疗程的难以界定性有关: 张玮等[11]应用随机方法应用调免I号(生地黄15g, 灵芝15g赤芍15g, 川芎9g, 当归12g,黄芪15g, 垂盆草30g,等)与激素对照,入选患者24例,两组分别各12例,3个月后评价疗效。评价终点包括总体疗效,症状、体征的积分、生化指标肝功能、各项免疫指标等, 治疗组临床终点与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的对照组作用相近。

4.4 中西医结合治疗 邵凤珍等[12] 以应用滋肾柔肝方联合胸腺肽及甘草酸二铵治疗AIH 患者共40例,治疗期间均未用激素, 疗程3个月,观察结束后比较患者生化、免疫球蛋白、等指标。有效率为95%, 王欣欣等[13] 观察比较中药疏肝补肾化瘀法(具体方药为柴胡、白术、三七、陈皮、牡丹皮、茯苓、党参、当归、黄芪、牛膝、甘草等) , 并辨证加减,与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A IH 合并慢性乙肝30例,对照组应用甘草酸苷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吕霞等[14]认为A IH 属中医学黄疸范畴, 治则清热利湿退黄。采用茵陈蒿汤加味同时配合应用激素治疗20例A IH 患者,总有效率85% 。陈静[15]选取A IH 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均同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 治疗组同时加服六味地黄汤等,疗程均为8w。肝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胡咏华等[16]观察中药保肝片(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茵陈、甘草等)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保肝片结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的症状体征,抑制异常免疫,降低血清球蛋白等指标且无不良反应。

4.5 其他疗法 其他如中药外用、针灸、穴位敷贴、中药足浴等辅助治疗办法未检索到。

5中医对AIH研究的存在问题与展望

通过以上古今文献分析,可以看出,中医药对AIH的认识与研究已经取得诸多进展,比如对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分歧与共识均存在,分歧尤其体现在对辨证分型、基础病机的认识与把握,疗效评价、疗程、远期疗效评价等方面,以及不同中医治法及不同中医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及临床如何取舍,灵活应用等问题,尚缺乏更多地关注,多数研究方法缺乏科学设计,研究结果疗效的可信度较差,对本病基本病机及病机演变规律的研究更是缺乏。对中医中药影响AIH的机制没有进行探讨,因此,我们认为,今后,应以临床疗效的提高为目的,基于名老中医经验,采用规范的临床实验设计,科学评价不同中医治疗方案对AIH 的疗效,进而使之规范、容易推广应用,并开展分子生物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中药的调控机制,推广中医治疗办法,为临床更多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钱程亮.金实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0;42 (4): 25.

[2].张福奎,贾继东.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 20 ( 23 ): 1849-1853.

[3].关幼波,刘学勤主编.肝胆病诊疗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 476-481.

[4].高丽英,贾建伟,张华伟.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辨治探微[J].黑龙江中医药,2007; 1: 27-28.

[5].徐慧媛.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8; 36( 11 ): 14-16.

[6].孙韬.中医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 (5): 77-78.

[7].李超. 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7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2, 16( 4 ) : 227- 228.

[8].寇建仁, 林小平, 林宣雄. 金匮肾气丸复方治验[J].中医文献杂志,2003, 1: 54- 55.

[9].王艳. 危北海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硬化肝囊肿1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8) : 1151- 1152.

[10].介世杰, 张珍先. 逍遥散加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08, 23( 5) : 640- 641.

[11].张玮, 季光, 王育群, 等. 调免I号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2, 10: 13 - 15.

[12].邵凤珍, 张俊富. 滋肾柔肝活血法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疗效评价 [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5, 15 ( 4 ) : 202 -203

[13].王欣欣, 卢秉久. 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慢性乙肝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9 ) : 1269- 1270.

[14].吕霞, 杨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20 例[J].河北中医,2002, 24( 6 ) : 460~ 461

[15].陈静. 六味地黄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01, 23( 3 ) : 188~ 191

[16].胡咏华,刘建存,李云贵,等.保肝片治疗自身免疫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长沙医学院院报,2005; 5 ( 1 ) :30-34.编辑/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