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中小学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中小学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31-02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一直是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力性。教师往往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部分学生厌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极大地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给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带来了心理障碍,素质教育很难实施。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崇高师道,敬重师心,尊师爱生

“师道兴则天下兴,师道衰则天下衰”。从古到今,莫不如此。师心并非抽象而是具体可感的,它体现在师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中,是师者人格和精神力量的象征。师者以自己的人生感召他人,以自己的学识启迪他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引领他人。但师者不是上帝的代言人或层出不穷的理论体系的化身。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关系下一代的道德面貌、身心成长,关系明天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只要有师爱,学生就有欢乐,就有幸福,就有寄托,就有追求,就有希望。

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又要注重方法,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习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团结全作,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廉洁从教,恪守高沿情操,发扬奉献,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举止文明,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尊重家长,加强联系,听取意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马克思早在1866年就提出了一个基本观点: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权益”,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拥有的权利。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恰好相反。教师都是庄严的说教者、绝对的学术权威。数千年的“师道尊严”赋予了老师神圣而不可冒犯的地位,成了教学的“主子”,而学生只不过是教学的“奴才”而已,只能处于被灌输、被批评、被管教的地位。当然,我们承认,就一般意义而言,教师较之于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和品德上都应该高于学生,教师之所以为“师”,总有高于学生之处,而学生之所以为“生”,总有不如教师的地方。从工作关系上来讲,教师居于领导地位,学生是被领导者,学生应该尊重教师;从学问和道德上来说,教师一般比学生知之在先和知之较多。教师是指导者,学生应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地位上有不平等的地方。所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是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公民应该互相尊重对方人格、信仰和爱好,尤其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真正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但在有些问题上,教师不一定就比学生强,如唐代散文家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改变“惟我独尊”的陈腐观念,确立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绝对不能用简单的“家长式”方式 对待学生。对于学生应有的权力,教师无权干涉,更不能事事处处越俎代庖。对于学生的志趣和爱好,教师应给经爱护、鼓励和支持,而不得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为名粗暴地反对,横加指责,阻止和扼杀学生特长的发挥。即便是学生与教师有不同意见、观点和看法,也应该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相互理解。对于确实是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在适当的场合给以耐心的说服、正确的指导和诚恳的帮助,切忌对学生劈头盖脸地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将自己的情绪波动变化在课堂上流露出来,更不能喜怒无常。当然,民主平等是师生双方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学生也应该平等对待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关心教师疾苦,积极主支地配合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切不可对教师求全责备,因为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教学中有过失或过错也是难免的。只有师生双方做到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平等,才能达到互相理解、相信,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民主,互教互学,教学相长

“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是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重要表现”。首先,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惯例,彻底摒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堵塞了其回旋喷涌的思辨力。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在教学中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商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许多常识渊博、经验丰富、教学得法的教师都乐于和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指出自己教学中的漏洞,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这样做,既发展了学生聪明才智,促进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减少了教学失误,又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师威信。

其次,师生双方都要重新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角色定位可以唤起相应的行为。教师要由教育的主宰者、操纵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参与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职责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面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共同商讨。教师应问而不烦,答而不厌,和学生一起研讨,共同提高。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待人,任何蔑视、戏弄、挖苦,甚至责骂的举动和言词都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真诚、理解、互信、互助的关系,促进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自身个性智能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使之在参与教学时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求知过渡,逐渐形成自主参与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再提倡导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要敢于标新立异。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专制师生观,素质教育才能可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