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维梅尔帽子》所叙述的故事都以贸易对世界的影响和对一般人的影响为核心铺陈的。通过对维梅尔画作的透彻分析,为我们展示了隐藏在其背后的那些奇妙的故事和历史事件,内容丰富,让我们对维梅尔的画作及其所描绘的年代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式、写作手法,把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美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一些未曾被发现的东西。

关键词:《维梅尔的帽子》; 贸易全球化; 跨学科结合; 多角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6-3315(2016)02-126-002

至今为止,众多的学者、历史学家都是以理法性、规范性、陈述性语气来记载历史事件、研究历史理论,而卜正民著、刘彬翻译的《维梅尔的帽子》[1]这本书则大不相同。题目咋一看以为是文学作品,实则是一本历史著作。作者善于发现一些新事物,不仅享受浮于表面的鉴赏快乐,还能够穿透表象将画中物品看作是代表绘画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的符号。通过对维梅尔画作的解读来研究历史,研究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等,在分析西方历史的同时,穿插讲述相对应时期的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

一、透过表象剖析本质,全方位对维梅尔的画作进行分析

通过对某一个实物的分析,可以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人们的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比如:第一章第12页《台夫特一景》这幅画,作者选择河港为点引申出多方面的事件。作者通过对河港的分析,其一:想到17世纪的全球气候问题,进而写到气候问题对农作物的影响及产生的疾病等,接着又写到这个问题对世界人口增减问题的影响。通过对画作的分析,我们看到的场景说明17世纪的历史是全球性的降温,寒冷的冬天使农作物生长旺季缩短,多雨使土壤变得湿润,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人民患病的机率升高。自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60年代的一百年间,瘟疫悄然进入世界各地人口稠密的地方。严寒和瘟疫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人口增长起到遏制作用。其二:同时作者还想到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成立、发展、解体的过程。作为全世界第一大股份公司,voc成立于1602年。荷兰共和国当时的政策,迫使许多贸易公司利用亚洲贸易的崛起之势,合并成一个商业组织。Voc将实力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荷兰在国际竞争中享有巨大的优势,从而主导面向亚洲的海上贸易。短短数十年间,voc证明了自己是17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贸易公司,并成为目前主导全球化经济的大型商业企业的范本,这三个字母的组合也成了当时最知名的公司商标,实际上这可能是第一个全球化标志。不过,18世纪90年代破产,并于1800年解体。说明作者用联系的思想来看历史,而不是把历史事件独立起来研究。通过把一幅画全部分析完,就可以把一段时期的历史贯穿起来,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独特视角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诠释历史事件

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读书,提高读者的兴趣,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很有吸引力,这是作者写作的成功之处。作者在解读画作的时候,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比如:在《军官和微笑的女子》这幅画中,作者大胆的猜测这位女子是画家维梅尔的妻子,军官戴的帽子是维梅尔的。作者很细心的分析军官在恳求女子,女子掌控着整个局面。说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那就是说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作者还通过这个事件,联系到当时的维梅尔生活的年代经历的重大过度的事件:从军队到民间社会、从君主制度到共和政体、从天主教到加尔文教、货栈到公司、帝国到共和国、战争到贸易。

三、仔细分析画作,详细之处令人惊叹

文章第55页,作者在分析《在一扇打开的窗前看信的年轻女子》这幅画时,写到:“x射线分析表明,维梅尔起初曾在墙壁上挂了一幅丘比特的画,好让读者知道她正在看一封情书,但他后来决定去掉这种明显的象征性暗示。于是,就把它涂掉了。”这表明作者的大胆猜测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站在事实的角度出发思考的。此外,作者还对本画中的其他物品展开分析,如:桌子上盖的土耳其毛毯、歪放在地毯中央的是海狸帽子、桌子上盛满水果的中国瓷盘等。通过这众多实物的分析,来引导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从而以此为点,引出下文作者要讲述的一段历史。为了说明当时全球经济贸易已经有所发展,东西方之间已经有贸易往来,在第77页,作者就提到:“《在一扇打开的窗前看信的年轻女子》中的klapmuts瓷器也出现在《睡着的女人》一画中,《戴珍珠项链的女子》左手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carrack式姜罐,在同一张桌子上,戴项链女子的正前方,有一只曲面很陡的小碗――这莫非是维梅尔收藏的又一件中国瓷器?”说明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的房子都是用中国瓷器来装饰的,中国的瓷器在欧洲社会有了普遍的使用,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瓷器在欧洲很有市场和需求,这个刺激了欧洲陶瓷生产业的发展,有名的有:台夫特瓷器。因此,在英国的瓷盘被称为“中国”(china),但在爱尔兰他们就被称为“台夫特”(delph)。装饰物的流通不是一方的,而是互相的。因此,不仅是中国的商品流入到欧洲,欧洲的物品和画作也同样会在中国流通。作者进一步对比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对外来事物的态度的差异及原因,在第81页:“如果说欧洲人的房间里有放异域物品的位置,中国人的房间里可没有。这个问题并不关乎美学或文化,这是因为双方能够承受的与更广泛的世界的关系紧密程度是不同的。”说明为期大约一个世纪的世界各地的掠夺和贸易已将欧洲人训练成外国珍宝的鉴赏家,而中国与欧洲不同,对珍奇异宝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发现新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在一扇打开的窗户前看信的年轻女子》和《军官和微笑的女子》这两幅画,发现两幅画的空间、主题相同,展示对象不同,作者就大胆猜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画卷中相同的房间、桌子、女主人及同样的衣服,不过第二幅有一个女子和一位男子,第一幅画中那个男子在第一幅画中消失了,只剩下那位女子在读一封信。因此作者就猜测认为,男子虽然不在画中,其实也是存在的,很可能是出远门到达地球的另一半的地方。通过对比表象,就很容易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故事,映射出全球经济贸易有了发展。

五、运用联系的观点,研究历史

教会我们如何从一个事物想到下一个事物,比如第113页第五章吸烟学校,提到作者在参观台夫特某一博物馆时,无意中看到一只青花大瓷盘。瓷盘直径43公分,绘有中国庭景致,庭院里有神仙、学者、仆人、神话中的动物,教人目不暇接。但它只是一个赝品。为什么呢?因为盘子上有吸烟的人,中国,没有哪个瓷器画匠会在盘子上画上吸烟的人,一直到了18世纪的晚期,中国艺术家才愿意将吸烟的人入画,而且只见于素描或木版画中。维梅尔从未画过吸烟的人,这只盘子可能是欧洲艺术家最早描绘中国人抽烟的作品。作者就开始联想了“那位画师从哪里得知中国人吸烟的?他不是在模仿中国原件,因为那时不会有中国画家在瓷器上画吸烟的情景。如果那是他自己想出的画面,想必是因为他听说过中国人吸烟的事。他对全球动态已略有所知。”“事实上当时没有人注意到吸烟是如何融入人们生活的。这一现象正是17世纪全球人口流动所产生的效应,而这个效应的产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吸烟习惯走向全球并不是必然的,但事实它确实风行全球。那件台夫特瓷盘上的吸烟仙人,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门,穿过那扇门,我们将会回到17世纪正处于形成演变之中的世界。”通过作者的想象,引起下文对吸烟这一历史现象的陈述,讲到吸烟的起源、向外延伸到影响、不同的文化吸烟的方式也稍有不同、烟草的作用、烟草传入中国的途径及在中国的传播等。

卜正民以维梅尔画作的细节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出入在17世纪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广阔世界。从船难、屠杀到全球气候模式、烟草传播史、过往事件尽收眼底。读了这本书之后,最大感触就是,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视角,学着从新颖的、独特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开拓自己的视野、注重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不过该书也有其不足之处。作者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了很多想法和结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很周密的分析,也会有一些研究不到位的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去发掘研究。而且一般学术文章都会引用大量史料做论据,并标明出处。而本书没有,学术方面不太规范。不过瑕不掩瑜,本书仍不失是一部有很高水准的著作,值得我们去好好地阅读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正民著,刘彬翻译.《维梅尔的帽子》[M]上海:上海市文汇出版社,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