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绪训练班》与理想化的心理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3年,由老戏骨尼克尔森和喜剧明星亚当・山德勒共同主演的《情绪训练班》在美国上演,拿下当周票房冠军。如果说《麻木》揭示了心理治疗中存在的缺陷,这部大受欢迎的电影却是在描绘一种理想的心理治疗。
主人公戴夫是个循规蹈矩的小职员,不敢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老板面前唯唯诺诺,喜欢一个女孩子很多年,就是不敢求婚。一次戴夫乘机旅行,和空姐发生冲突,被判去参加“情绪训练班”。
一个叫巴迪的怪老头主持训练班。和其他“心理大师”一样,他也有吓人的头衔,还有一大堆专著。然而和那些仪表端正,举止得体的心理大师完全不同,巴迪外表邋遢,疯疯癫癫,一会向陌生人树中指,一会在大庭广众下嘻笑怒骂,一会把盘子摔到墙上。因为法官命令戴夫必须由巴迪陪同进行训练,怪老头干脆进入戴夫的生活,将他折磨得够呛,甚至要夺走他的心上人。
影片最后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心理治疗,其目的不是要让戴夫如何克制自己的愤怒,而是教他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是戴夫的女友和巴迪设下的计谋。他们努力帮助戴夫融化掉多年形成的“壳”,帮他建立新的自我。
这部片子里所表现的心理治疗完全不同于现实。在现实中,心理治疗可以制怒、减压,却不能令人增加勇气。主人公戴夫谨小慎微,正是广大白领阶层的缩影。而他通过心理治疗得到成长的标志,竟然是敢于在老板面前拍桌子!
在《麻木》中,心理治疗家都呆在自己的诊所里,像观察病人一样观察来访者。而《情绪训练班》只是在开始时出现了“小组心理咨询”的场面,余下情节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巴迪是在戴夫的生活里教他怎么改变自己。
从效果来说,这当然最好不过了。心理治疗室不同于现实生活,在那里形成的心态变化往往难以延续到现实中。然而这样做要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非常之大,使得它根本不能实现。在《麻木》中,哈德森每换一次治疗师,就要计算一下口袋里的钱,经常抱怨自己花了许多钱却没有效果。他之所以去勾引女心理医生,只是因为这样可以省下费用,并且让对方在治疗时更投入。
反观《情绪训练班》,戴夫在剧中遇到的许多人都是巴迪偷偷安排的,其中有法官、警察、橄榄球运动员。有的人不仅被安排在特定场合与戴夫接触,甚至要化妆以改变身份。单是巴迪本人消耗在戴夫身上的时间就长达数周。而戴夫由于是被法官强制接受心理治疗,不用付任何费用。这等活雷锋般的好事在现实的心理治疗中完全不存在。
当然,本片编剧并非不了解心理治疗的现实。影片中出现的情绪训练班活动完全写实。然而编剧从真实的心理治疗出发,笔锋一转,去描写根本不存在的心理训练,恐怕也是出于对心理治疗现状的不满。 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