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担保业“非正常”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担保业“非正常”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些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已不再是银行而是江浙的地下钱庄,也有一些境外资金和原来炒房的退出资金

“去年,我们担保的一家比亚迪经销商差点就倒闭了,如果不是后来国家鼓励小排量车的政策出台,小排量车销售起死回生,我们这两年的利润就全赔进去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担保行业也正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如今,“我和很多同行,打算全面收缩战线,”吕军告诉《望东方周刊》。

福建人吕军是上海一家担保公司的总经理。从今年开始,他将业务伙伴控制在了20家以内,更远期的目标,则是进一步缩减到10家左右。 上海担保企业的数量,已经从2008年的100多家,减少到80多家。很多中小型担保公司,也从贷款担保的正常业务战线撤退,走向小众化发展路线,转向了“自己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生意。

担保公司风险爆发

中国首家全国性的专业担保公司于1993年创办,但直到2001年3月,财政部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对担保机构的相关问题作了规定。

2002年6月《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明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且鼓励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吕军2003年离开工作了10年的银行进入担保业,2008年以前,吕军的担保业务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企业没有抵押,或者银行看不上他们提供的抵押品,于是就找到我们,让我们提供担保。”由于大多出身银行,所以担保公司和银行“很好说话”,而且,“要是借款方出了问题,就直接从担保公司的账户把钱划走,这样,银行的账面上没有不良记录。”吕军说,这让公司的业务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每天十几家企业自己找上门。”

经济快速发展,掩盖了模式内的一个重大隐忧一“按照正规的流程,如果借款方还不起贷款,那就应该对其资产查封、拍卖,这部分钱还给银行后,不足的部分由担保公司代偿,但实际的流程是,银行二话不说,先从担保公司存在银行的担保资金中把钱划走,然后担保公司再去找借款方要钱。”吕军说。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多处弱势,承担了全部的担保风险。于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担保公司一夜之间深陷泥潭。

基本上,“只要出一两件大事,一家担保公司就要了,”吕军说,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进一步增加了担保公司的生存难度。

按照政策,上海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实有担保资金的5倍,“也就是说,你必须在银行存11300万,才有资格担保5000万,这还是理想状况,实际根本达不到5000万,”但收益却只是按贷款金额的2.5%~3%收担保费。

“我们2008年担保的金融在1亿元差一点,也就是说,我们有2000多万是存在银行不能动的,”吕军说,除去成本,他的这家担保公司的收益其实只有200多万,“其中,还包括政府对担保公司的补贴,我们去年拿到的是100万。”

而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则透露,在行业协会2009年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上海担保企业的数量,已经从2008年的100多家,“减少到80多家,而且,除了协会内的会员企业,很多中小型担保公司,做正常业务的也不多了,也就是不大做贷款担保的业务了。”

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2007年1月成立,据协会提供的数据,当时上海共有担保机构89家,融资担保余额542亿元;当年底,上海各类注册担保机构已有106家,注册资金112亿元。2008年,上海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总额达237.65亿元,年末融资担保余额146.3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47.77%和26.12%。

非正常转型

而那些不做正常业务的担保公司,大多转向了“自己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生意,上海一家进行了这样“转型’的担保公司总经理蔡雯告诉《望东方周刊》。

和吕军的担保公司不同,蔡雯的公司规模较小,也不是上海担保协会的会员单位。在2005~2007年房地产火爆的时候,“我们几个从银行出来的股东,开了这家担保公司,专门做房地产贷款担保,才算赚了一笔钱。”

2008年以后,蔡雯开始转做其他行业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但过程却一波三折。

“一家外贸企业拿着一个名牌企业下的订单,找我们担保了400万,谁知不到3个月,这家企业就因为拖欠供货商货款被告上法庭,厂也被查封了,别说3%的担保费没拿到,如果这家企业破产,因为连带担保责任,我们就要代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后不到半年,蔡雯又被骗走了280万元。

“一家五金厂欠了很多债快倒闭了,就买通了我们的业务经理,伪造了报表、担保保证人和银行手续,骗到280万的贷款,就卷款逃跑了。”蔡雯说,因为这两笔担保造成的损失,“别说前几年的辛苦都白费,就连本都赔了进去。”

更严重的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蔡雯担保的中小企业中,“约3成出现了逾期还本付息,”而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是很少出现的。“正是因为融资难,中小企业都非常重视银行的信用记录,”蔡雯说,在她认识的担保公司里,几乎都出现了贷款企业逾期还本付息的现象,‘虽然大部分没有我这么高的比例,但大家都在说,传统的贷款担保模式已经没法做了。”

后来,蔡雯还考察了信用证打包贷款担保、承兑票据担保等业务模式,“可是时机不对,现在拿着国外银行的信用证也没用,因为外国银行也在倒闭。”

最终,蔡雯对她的担保公司进行了更彻底的转型,业务重心转移到了“自己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生意”,只不过,这次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不再是银行而是江浙的地下钱庄,“也有一些境外资金和原来炒房的退出资金,他们有钱,而我们手上有客户资源。”蔡雯说。

“月利7~8分,以房产担保,就在现价基础上打6折,机械设备元件、生产资料或者产品之类的抵押一般不接受,就算有关系介绍来的,也只能在原价基础上打5折以下抵押,”蔡雯说,这个利率水平在“圈子里’’不算高,月利9分的也很正常,“但我们觉得,现在的行情下,肯借9分利贷款的企业,就等于是卖血换水喝,这样的企业,现在就是很多地下钱庄也不敢借。”

担保公司“被收购”

仍在坚守贷款担保业务的公司,也在进行战线收缩,“原本我们有100多家合作企业,业务往来较多的有60家左右,现在,我们决定最多保留加家,而且,这些企业都是福建的石材企业。”吕军告诉《望东方周刊》。

担保公司原本大致分为3类:政策型、互助型和纯商业型。 “以前,互助型担保主要在钢贸企业中盛行,由于只有贸易没有生产实体,说

句不好听的,都是皮包公司,所以这类企业贷款比较难,后来,他们就以一个小群体的形式,互相担保,再向银行贷款。”吕军说,这样的模式,使得2008年钢价大幅波动时,担保公司和银行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有一家企业倒闭了,欠了几百万,互助担保的其他几家一看,这个老板也的确山穷水尽了,就一家凑一点,帮他把账还了。”吕军说,这件事刺激了大批的担保公司转型。

吕军就打算,在福建老家建立一个这样的石材互助担保群体,“石材产业的特别在于,这些企业的老板,很多都是一个县甚至一个村子出来的,知根知底,但是银行又不愿意接受他们的产品抵押,既不能把这些抵押的石材都拉走,因为堆场太大成本太高,又不放心把石材留在企业自己的地方,因为企业经营好的时候,石材都在那里,等你知道他经营有问题了,石材却早就不见了。”

吕军打算组织10家左右的石材企业,“比如集体出资1000万,扩大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就可以从银行贷款5000万了,以后,这些企业就不仅是借款人,还是担保公司的股东,那担保公司的风险就可以大大减少了。”吕军说,在福建、江浙、广东等地,正有很多中小企业自己组织企业,想以类似的形式建立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很多小群体,干脆就放出消息,要买下一家担保公司。”

另一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是:“企业集体出资成立一家抵押监管公司,比如10家企业出资100万,到时候,一些抵押品就不用拉走,由这些企业自己来监管,这样,就解决了担保公司害怕抵押品失踪的难题。”

这两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这些企业本身都是知根知底的,有的老板甚至就是一个村子里一起长大的,就算没有互相监督,一般的企业也不敢拿多年积累的行业信誉冒险。”

成本也大幅减少。“你知道现在发展一个新的客户要花多少精力吗?”吕军说,国内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并不严格,“一家企业有两三份财务报表都不稀奇。”所以,吕军考察一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先看报表,再看电表,然后看销售合同,再拿着合同,去抽查任意两个月的资金进出状况,分辨合同的真假,最后还要去看企业仓库的出入库单据,证明是不是有这么多商品生产出来,又运出去了,”而这一切,都要总经理级别的领导亲自去做,“因为怕业务经理被买通。”

但无论哪种模式,这都意味着担保公司会走上小众化的发展路线,“因为担保公司本身低收益、高风险的状况没有改变,如果10家石材企业出资成了担保公司的股东,那最可能的状况就是,资源被他们垄断,因为没有足够的利益刺激他们为别的企业担保,”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办公室该人士说。

也许,再担保机构的出现,可以缓解目前担保公司的窘迫。

2008年12月,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和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一起,进行了―个名为“上海市设立再担保机构方案研究”的专项课题,以吸取外地设立再担保公司或者基金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