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搭建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常常困惑课堂效率的低下,有时寻根究底也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我们常常对学生耳提面命、挥棒呵斥,是因为把自己当成了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习不单是学生的事,它需要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因教师的参与而带来的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对获得知识的渴望和满足。共同学习的效果是教学相长:教师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学生能切身感受教师教与学的过程,揭开教师备课授课的神秘面纱,快速融入求知的氛围。搭建起共同学习的平台,充分利用一切共同学习的机会,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课堂
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最好时机。把握好这个时机就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方面,教师应引领学生积极响应,主动投入,尽快获得共同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教师要从读上下工夫。师生共同读,才能克服朗读弊端,发挥朗读强势功能。一篇新的课文教师总喜欢喊一个学生来领读,其他学生听一遍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朗读的作用。读是整体感知,是培养语感的前提。教师都不重视朗读,如何激发学生对读的兴趣,又如何领悟由朗读而带来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参与到读的过程中去,这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基本步骤。要声情并茂地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与自己一起读,在朗读中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教师要安排时间与学生一起练习。特别是作文课,教师要放下架子,拿起稿子,写出精彩的句子。在共同欣赏中寻找互补,在共同探讨中获得进步。写作不单是学生的任务,教师也要乐于写作,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写作的激情与感悟。从而使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由厌恶变为接受,由拒绝变为热爱。
最后,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师不应只作总结性发言,也应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滔滔不绝、慷慨陈词代替冷眼旁观、巡回指导,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代替只言片语、孤陋寡闻。讨论的结果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一吐为快的喜悦和酣畅淋漓的。
所以,课堂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主战场的地位不可动摇,作用不可小觑。
二、及时利用课间
课间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作调整、休息、准备。但在不影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学习上的调查,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这一点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与基础好的同学交流沟通。安排知识的切入点,了解知识的疑难点,听取课堂的侧重点。这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结构,认真做好教案设计,达到课堂效果最优化。
第二,与基础较差的学生交谈。在这点上教师要花更多的心思。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些方法策略,因为在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的时候,这部分学生掉队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这也与教师的方法、态度等因素有关。通过交流,可以重新调整问题设计,合理安排教育时间,科学设计教师参与过程。利用好课间这一段时间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好课堂,让课间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师生共同学习的身影成为激励更多人热爱学习的动力,让师生共同探讨的话题成为刷新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
三、有效利用课外
课外备课的时间不仅仅是备学生如何在课上学习,更是对老师的活动做精心的设计准备。课外时间是教师对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探索和发现,对有利于师生共同学习的契机的不断挖掘和改进。
首先,教师要精心搜集材料。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要充分利用。比如在讲《晏子使楚》时,教师认真搜集有关晏子的故事。结合学生对晏子的一些了解,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讲述。把晏子的故事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契机,不断地补充故事的完整性,优化故事的生动性。另外教师更要善于利用这个故事的内涵,引领学生拓展延伸。试想如果教师对故事不熟悉,内容材料匮乏,知识结构陈旧,思想观念落后,纯粹利用教材说教,学生的知识面怎能拓宽,学习的兴趣怎能提高?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师生共同学习就是共同研究问题。课堂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共同学习,必须是难易适中且有针对性、探究性。质量较高的问题才能搭建起共同学习的桥梁。这些问题教师要利用各种网络工具收集。比如上沈从文的《端午节》时,教师可以搜集描写端午日赛龙舟的诗句,如: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让学生猜猜这写的是哪个节日,然后想想还有没有描写这个节日的诗句。针对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师生各自描述赛龙舟的场面,结合书本看看谁描述得更像。所提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而这与课外所花的时间是成正比的。
我们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感觉到教师参与的平等性,更直观地感觉到师生之间的差距和不足。
教师不仅是导演,更是一名演员。一个人的舞台是寂寞的,共同演绎的课堂才是完美的。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天补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