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焦中产家庭“伪幸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中产家庭“伪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最早提出“幸福指数”概念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目前,西方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幸福指数”这一软指标,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幸福指数”概念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生活在一线大城市的人们幸福吗?《中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调查》针对全国35个样本城市展开,历经半年时间完成。根据综合测评,深圳的幸福指数排名全国城市倒数第一。

何谓中产家庭?

所谓中产阶级,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年龄在25~45岁之间。他们具有某项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他们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去追求生活质量,他们一般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的修养。

如果按照职业来划分,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教员、医生、记者、编辑都是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阶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蚁族”是中产阶级的后备军。或许很多人觉得自己硕士毕业也买不起房子、车子,就说自己不是中产阶级,其实国外的硕士、博士毕业后,要挣一套房子也得二三十年,哪有毕业后马上买得起房子的?

国家统计局目前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在我国,“中产阶级”首次得到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

八成受访者存在“伪幸福”现象

据称,“家庭幸福指数”的总体平均值旨在反映中国中产家庭生活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经过此次涉及数万人的大调查,有近35%的人为自己的家庭幸福打了“70~80分”,表明自己正享受着中等水平的家庭幸福;有近25%的人打了“80~90分”,表明他们有着明显的家庭幸福感;选择“非常幸福”,为自己的家庭幸福打了“90~100分”的受访者也占到总数量的10%。在本次调查中,中国中产家庭的总体幸福感还是比较高的,幸福感合格的受访者超过80%。

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中国家庭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在逐年提高。通过调查发现,中产阶级的幸福感提升速度和程度较之其他阶层更快也更为明显,但却存在着“伪幸福”现象,在看似幸福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一定的“幸福危机”。中国中产家庭在住房改善、子女教育、财富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和不足。

通过比较1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区的调查数据得出全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平均数,而在开展调查的10个地区中,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家庭幸福平均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家庭幸福平均指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广东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浙江4个地区,家庭幸福指数均在合格线以下,其中深圳和北京两地的家庭幸福指数更是位居本次调查的倒数两位。住房压力大、工作压力大、交通状况不佳、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是影响受访者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广东、山东的家庭幸福指数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多数受访者的幸福观是:健康平安、和谐和睦、吃穿不愁、安居乐业。这种幸福观比较简单直白,也反映了他们喜欢安逸生活,对当前生活状况基本满意的态度。较好的经济收入、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使得这两个地区的中产家庭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较为强烈。

大城市的“伪幸福”

生活在二、三线城市比一线城市更幸福

首先是经济压力相对较小,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困扰广大市民的住房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其次是交通状况相对良好,教育成本也相对低,居民可用于支配在家庭生活的时间、金钱更多;再次,二、三线城市拥有比一线城市更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有助于压力的释放、心情的愉悦。

家庭年收入11万~20万的中高收入群最幸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年收入在11万~20万的人群幸福感最强。调查发现,只有在非常贫穷时,收入才会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而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出现主观幸福感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在低收入到中高收入这一段,幸福感是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的,而到了高收入这个阶层,幸福感开始下降,高收入人群的幸福感普遍不如中高收入人群高。而高收入群体的不幸福最重要的原因是“实际拥有的物质生活与期望相差甚远”,其次是“工作不愉快”,另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分别是“住房条件不能满足需求”和“自己或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差”。

结婚3~10年的家庭幸福呈“U”形变化

调查发现,婚龄的长短对家庭幸福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婚龄在1~3年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强,婚龄在10年以上的人群幸福感程度居第二位,而结婚3~10年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低,甚至低于未婚人群。婚姻质量方面的问题,既与社会转型期的骚动而引起的婚姻价值观的失衡有关,也与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对婚姻的不合理期待有关。目前只有3%中国夫妇的夫妻关系可以称得上是高质量和完美型的。

三十出头时的家庭幸福感最强烈

本次调查覆盖20~40岁以上的人群,在所有年龄分布中,30~34岁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强,35岁以上人群次之,40岁左右的人群幸福感最差。因为30~34岁的人群,多数处于新婚的甜蜜阶段,或者忙于构筑爱巢、生育子女,这个年龄段更多的人正处于事业、个人收入、社会地位的上升阶段,生活水平也比刚组建家庭时有了更多的改善,家庭成员间的相处也更加融洽,幸福感随之提升。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40岁,人们的幸福感急剧下降。各项研究表明,这种反差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家庭生活的期望值开始逐渐上升,对家庭幸福的标准也随之提升。

家庭幸福感和学历成正比

本次调查中涉及的人群一半以上是大学学历,该人群的家庭幸福感程度也最强,二者成正比提升的关系。从我国社会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受教育程度与人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所得到的各种待遇和发展机会密切相关,由于个体对未来的信心、人生的目标有所提高,并且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了积极的评价,也就更加促使个体提升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动力,因而也就越可能较多地体验到家庭幸福。

中产家庭的真烦恼

一线城市高房价逼走白领

许景洪(化名)在广州工作了几年,去年选择回老家潮州定居。他说,2003年大专刚毕业时,工资是1000多元,工作了5年,工资也才涨到2000多元。但是房价这几年却是翻了几番,自己收入低,父母也是工薪阶层,根本就不敢想在广州买房,只能租房子住,而且为了少花点儿钱,只能在城郊租房子,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1个小时左右,遇上塞车那就更久了。“每天6时多就要起床,赶车去上班;下班回到家,都要7时多,还要自己做饭,有时实在累得不行,就只好吃盒饭,广州人才济济,感觉在这里没有前途,也看不到‘钱途’。而父母也经常劝我回去。”

年收入20万 照样活得累

冯珞和左诚仁夫妇二人,在深圳安家4年了,有车、有房、有孩子,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拼搏在这座竞争异常激烈的移民城市让这对夫妇感到压力非常大。“在深圳钱是赚不完的,有那么多标杆人物在那里,很多大学同学已经自己创业且小有成就了。”左诚仁说。然而沉重的房贷、孩子日后的教育经费以及父辈养老问题让他们觉得难以松懈,“在别人看来,我们夫妻俩生活在大城市,似乎什么都有了,却不知道我们承担着怎样的压力,有时觉得透不过气来。”妻子冯珞说,他们2007年买了一个90平方米的小高层,目前还欠银行近80万元贷款。她算了一下每个月的支出,儿子上幼儿园要2500元,养车大概在2000元左右,房贷每个月4500元,再加上平时日常开销大概3000元,如果请客吃饭一次动辄千元左右。“我们还是想尽早将房贷还完,这样算下来每个月结余真的不多。”

如何摆脱中产家庭的“伪幸福”

年收入11万单身男 如何安家理财

杨先生,今年30岁,还没有结婚,无任何有形资产,现有银行存款35万元,在深圳某市属国有企业上班,工作非常稳定,目前年薪11万元左右。去年在股市里投资12万元,现在还剩市值5万左右,深度套牢中。父母都已在老家退休,父母每月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是5000元左右。来深圳这么多年,他一直还在租房,现在的月房租是800元。

根据杨先生的情况,可以在工作单位附近购买一套约60平方米、单价在15000元/平方米左右两室住宅,总价约90万,先交两成首期18万,分30年按揭,由于购买的是第一套房,可享受贷款利率7折的优惠,按现行利率月供约3503元。杨先生可以现有银行存款支付首期,再花10万元左右装修。

杨先生平均月收入约9100元,应将生活费控制在3500元左右,扣除月供之后,可以每月做一份1000元的基金定投,然后寄500元给父母略尽孝心。股票目前暂时也不需要动,而剩下的约7万元存款可以做一些基金或银行受托理财产品,以获得较高的回报。

年收入5万 三管齐下置10万“嫁妆”

金小姐,工作2年不到的“85后”上海女孩儿,事业单位,与父母同住(不需要另外交钱);月收入约3500元,年收入5万左右。父母为其投保2000元左右,自己没有再买保险。个人开销一般每月500元左右,另外500元作为买衣服聚会等额外开销,一年中会有1~2次较大的开销投入:比如5000元的美容卡、健身卡、读书培训等。

金小姐可以通过基金定投来筹措“出嫁费”。基金定投业务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方式。基金定投简单来讲就是在连续几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每月都用固定金额投资申购同一只基金的投资方式,它的最大好处是平均投资成本,避免选时的风险。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基金定投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不是所有基金都适合做定投计划,如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二、基金定投时间越早越好,期限越长越好;三、分红方式不妨选择红利转投方式。

年收入13万 如何打造幸福三口之家

许女士,今年34岁,爱人36岁,家庭活期存款6000,固定存款10万,其中孩子准备教育3.6万。现有住房三套,一套房自住,目前市场价15万,一套房出租(700元/月),市场价20万,一套期房,2011年3月交付,贷款31万,市价50万。许女士收入比较稳定,年入3万,单位交保险;爱人在外地,是做汽车销售的,年收入最低10万,单位交保险。现在家庭月支出在1600元。每年保险(人身险和分红险)支出8000元,三人都有。月还贷2700元,股票投资10万元。家庭财产配置是否合理?还想买车,怎样实现?

目前许女士投资股市10万,直接投资股市风险较大。一般散户股民永远是一赚两平七赔的,作为散户来讲,无论是专业背景、操作的手法、心态的把握、团队的支持、,信息的渠道等各方面都不可能和机构相比。所以,建议降低股票的投资,或者全部卖出,转而配置折价率较高的封闭式基金进行投资。从交易特性上看,封基和股票一样可随时买卖,操作简单且交易费率远低于开基。另外,折价率是封基另一大优势,具有明显的高性价比特征。随着封基到期日的逐渐临近,折价率必将渐渐缩小,这很可能给持有人带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额外收益。

除家庭备用金以外的9万存款,完全可以考虑结合股市的部分资金拿来买车,依目前的家庭收入情况来看,完全能够支付养车的费用。值得提醒的是,购车后,家庭开支中至少需要增加1000元。

各国中产家庭标准

瑞典:2002年瑞典人均GDP为25400美元,中产阶级的比重占55%,85%的家庭拥有小轿车,75%的家庭有电脑,50%的家庭有郊外私人别墅,70%的家庭每年出国度假和旅游。在普通瑞典市民心目中,中产阶级是一对父母,一对孩子,人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

日本、韩国:日本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上线大约是6.8万美元,底线是4.4万美元;韩国在2~3.6万美元之间。

德国: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中产阶级大约占50%,富人占10%。目前,有相当多的德国中产阶级租住公寓。据调查,德国一栋房产的平均售价为26.3万欧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人员一辈子全部工资收入的35%。

美国:在美国,年收入在4~20万美元之间的家庭都属于中产阶级的队伍。美国的中产阶级分子在企业中大多担任中层管理职位,其中不乏“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会计师、计算机技术人员。有一种说法这样描述美国的中产阶级:“住在郊区,有1幢(分期付款)2~4间卧室的房子,两三个孩子,1只狗,2部汽车。门前是修剪整齐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拿薪水后马上开出15张以上的支票付账。

新加坡:新加坡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新加坡的房屋分为政府组屋、共管式公寓、私人公寓、私人排屋以及私人别墅几个种类。中产阶级一般选择私人公寓或排屋。私人公寓一般为比较豪华的结构。排屋又称联体别墅,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洋房,拥有自己的庭院、停车场。

法国:房租约占巴黎人月收入的1/3,甚至1/2。巴黎市中心平均房价每平方米2万多法郎,而在巴黎西部新建的豪华区,每平方米则达20万法郎。城里住不起,中产阶级以上的巴黎人便纷纷到乡下建“行宫”,每到周末开车到乡下度假。

印度: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15万卢比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只有不到10%的家庭买得起目前最流行的印日合资“玛鲁蒂”牌小汽车或日本的丰田摩托车;中等中产阶级的大多数只能买一部印度产轻便摩托车;而下等中产阶级中的多数人还得骑自行车上班。

中产家庭不能耽于幻影

驼铃耳畔:“中产阶层”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只要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富起来,那么对这种富裕就应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这可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

慧心的后花园:如果仅仅从硬指标上来看,我离中产的距离还很远,可要说生活质量,却未必比那些中产者差到哪里去,甚至有的地方还会比他们更滋润、更惬意。不是有人说,好事不可能全让一个人占去吗?看看中产者们被竞争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就知道这句话有多对了。

不灭的小强:中产阶层的培育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包括完善福利体系在内的制度体系这一进程还任重而道远,“80”、“90”加油,看你们的了。

海南人在北京: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中产阶层怕是连忌妒的资格都没有,但把它当成一个梦想,确实也能成为前进的动力。看到一篇报道说,北京中产阶层已占总人口40%,今天的蚁族很可能成为明天的“中产”,为了这个目标就算砸折骨头累断筋也得拼。

小飞侠:虽然都是中产,也会有差别。教授跟助教,差别就很大;一个资产几千万的私营企业主和年薪几万元的“白领”,也不是一回事。千万不要觉得中产都是一种人。

伪中产阶层:我认为庞大的“中产阶层”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幻影,这些人的收入来源都比较单一,很容易就会受到外来影响而锐减,如果一个中产者丢了工作,迟迟找不到下家,还有没有可能维持他的中产生活标准?再谈中产是不是还有意义?所以中产阶层绝不能耽于幻影,而要采取更多实际行动保存胜利果实,并挖掘更多上升空间。

芭比古丽儿:有钱并不能成为中产阶层的骄傲理由。个人认为,只有那些怀揣社会责任与强国梦的中产者们,才能被大家尊重。

不要将工作当做生命

深圳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伪幸福”这一现象目前确实存在,确实存在住房、工作以及缺少与家人相处的问题,难以拥有幸福感。

目前我国正处于“富而求贵”的状态,开始从注重工作逐渐过渡到需要提升生活质量、注重亲情。因此,不要将工作当做生命,本末倒置,进入这样的状态,很容易不幸福。另外要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修炼,一般而言能力强、思维更活,做起事情游刃有余的话,就不用太拼命,这样幸福感更容易获得。而从社会层面而言,不幸福更多是社会公平感的缺乏,这需要社会和政府营造一个宽松有温情的环境。(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