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济增速的放缓给企业和银行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银行方面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的不断上升已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并结合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分析了当前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针对性的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寄希望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不良资产余额 不良资产率 不良资产证券化 带动效应 有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下行,我国GDP增速也持续回落,2015年GDP增速仅为6.9%,近乎是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严峻的经济形势给政府、企业、银行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防止实体经济步入衰退,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已制定并实行了包括全面营改增、国企改革、一路一带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货币政策方面已进行了多轮的降准降息,并适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新型政策工具,如PSL(抵押补充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SLO(短期流动性调节)等为市场补充流动性。尽管这些“药方”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着较高的经营杠杆,这在传统行业的国有企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双升,拨备覆盖率和盈利能力双降,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杠杆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因此当前对于不良债务的处理,针对银行方面提出了包括与负债企业进行债转股、将负债企业破产清算、将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在内的一些措施,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银行在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时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将这些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在这些方法中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条件分析

资产证券化一般指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用其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某部分特定资产而不是全部资产来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这部分特定资产就是不良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不良资产并不一定就是不能回收的资产。众所周知,1995年颁布的《贷款通则》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在此之后,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制度开始逐渐被引入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当中,从2002年起正式将银行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别,在这其中,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被划分为不良贷款,这就意味着损失概率大于30%的信贷资产都可能被划为不良资产的范畴。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美国经验

不良资产证券化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美国,当时为解决美国储贷协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布什政府依据国会通过的《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对储贷协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专门设立了RTC(清算信托公司)处理储贷协会的高不良资产。RTC从1989年成立至1994年之间,共接收了747家储贷协会共计4560亿美元的信贷资产,收回的总资产为3580亿美元,到了1995年末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950亿美元,并且RTC使得1460家储贷协会中的近90%恢复正常运营。RTC之所在回收储贷协会资产方面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其采用证券化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有着很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RTC在整个运作过程当中将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进行了“融合式”的证券化处理,借此发行新的债券取得的收入就高达250亿美元。除此之外,RTC所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产池中由于有优质资产,因此还具有优质资产的带动效应,使得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有所提高。由于RTC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和分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还能够增强其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并促进不良贷款的回收(李耀,2001),不良资产证券化很快便在意大利、韩国、日本流行开来,资产证券化开始逐渐成为国际不良资产市场中最常用的批量处理方式(郑磊,2014)。借鉴于美国的经验,中国于1999年成立了AMC(信达、东方、长城、华融)针对性的处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但这种方法与RTC所采用的方法其实并不一致。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RTC只是一个临时部门,在处理完储贷协会的不良资产后便解散,RTC相当于“清洁工”,而AMC则一直发展到了今天,其地位相当于“回收站”。国有商业银行以极高的折扣,一般而言为一到两折将不良资产卖给AMC,然后就交由AMC对资产进行处理,国有商业银行顺利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出表转移,但商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几乎全为高概率损失的资产,AMC的资产回收率不高,到2006年信达和东方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之前,四大AMC累计处理了1.21万亿的银行不良资产,累计回收现金仅为2000亿元,每年的不良资产的平均回收率仅为20%左右[1]。

(二)当前不良资产余额与不良资产率双升

不可否认的是,AMC的设立推动了我国早期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探索,例如,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德意志银行的合作、华融公司与中信信托的合作、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与瑞士第一信贷的合作都涉及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但国内首批正式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是2006年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东元2006-1优先级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信元2006-1重整资产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在此之后,2008年建行发行了“2008年建元重整资产证券化”包括优先级和次级两单,中诚信推出了“2008年信元重整资产证券化”包括优先级和次级两单,随着次贷危机的到来,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陷入了全面停滞的状态。近年来由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双升”的趋势。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12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及不良资产率都呈现出了较快的上升态势,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已经连续17个季度上升,目前的不良资产率达1.75%,不良资产余额已达13921亿元。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已达1.81%,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甚至已突破了2%,预计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还将继续增长。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增长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银行业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的担忧。基于此,2016年4月19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了《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标志着新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正式拉开。此次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余额为500亿元,而后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便率先在中债登了“中誉一期”和“和萃一、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隔八年后正式得以重启。目前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