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基础,而且还要有较强的阅读感知能力。因为从写作过程中的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以及遣词造句、修辞上都是从阅读感知上获得的。所以说,作文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关键词】小学语文 ; 作文 ;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27-01

多年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问题,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二是,主要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对不同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表现手法结合范文来分析,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与批判性;三是,忽视了作文教学情感因素的作用,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烘托环境所带来的真实气氛,未能“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考虑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这样,导致学生怕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就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主要是写自己所想,注重印象深刻,感动的内容。可以说:“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成为作文的首要原则。不论从写作的观念,写作的内容,写作过程,都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那么,要使枯燥的作文教学变得活起来,让学生从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甚至主动快乐地写作文。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了解、研究它。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主要是他们对写作文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怕写作文的学生,他们要么认为作文高不可攀,要么认为乏味,无内容可写,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写作就失去了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写作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表述自己的意思”,不做“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那么,我们教师在引导写作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写话”,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意思”的能力。例如: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只要把这件事用文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记叙文了。或者说,同学们发表对事件的看法,通过整理,那就是一篇议论文了。只是我们平时不大注意到生活中的“口头”作文罢了。

二、灵活命题 , 发展学生的作文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中学生由于习惯于命题作文,并且教师要求两节课内完成,长此下去,学生作文变成想当然的“拍脑袋”,本来生活的真实情感,变成为了作文而编造生活,这样的作文很难反映学生的真情实感,难以突出学生张扬的个性,因为写作没有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觉布置学生作文时,总会有相当部分学生建议自己能否独立命题、立意,进行自由创作?为此,我改变策略,从学生生活命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取,容易引起兴趣。因为生活中的题材广阔,比比皆是,学生只要善于总结、归纳平时的生活所得就可以了。例如:看了一本什么书,一部什么影视剧集,可以向同学们介绍、讨论或者发表见解,抒写个人感受等等,尽管建议还是不成熟,起码是学生的内心真实反映。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兴趣高了,作文水平也得到了进步。而且,这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极有帮助。

三、互批互改 ,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批改,应该是师生共有的活动,而不能只看作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精批细改或全批全改。《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动是“人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里强调的是互动、合作。因为传统式的精批细改,导致了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功夫,并且总是那么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学生反而会失去写作的欲望。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权力交还学生,老师对作文“批中有评”,学生之间的“批评”,甚至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批评”提出质疑。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学生只有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进行同学间的互批互改,在对照中尝到修改的甜头,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做好审题指导。

每一次习作,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训练的要求之外,重点是找出本次习作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部分作为思维的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详细地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步骤。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s版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花的世界》,其习作要求是: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长势,记住他们的名称。通过查找或访问,搜集花的照片、图片和有关知识,如花的生长地、花期、花的用途和花的传说等。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花的形状、颜色、长势和花的相关知识(如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等)作为创意、创新的部分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选材立意和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认识哪些花,最喜欢什么花?(2)它们的形状、颜色、长势怎样?(3)你还知道这些花的哪些相关知识?(如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等)(4)你为什么喜欢它?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前半部分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后半部分在于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学生认识的花肯定很多很多,如:、梅花、牡丹、月季、果树开的花、野花等,这样学生的选材范围就扩大了。但是这些花他们不一定全都喜欢,所以应该“有的放矢”,既要放得宽又要收得紧。第二第三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对指定对象进行发散思维,对花的了解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

这样,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了“灵活”二字,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习作,学生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感,保证了作文的“质”和“量”,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