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尼采哲学思想中的贵族情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尼采哲学思想中的贵族情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尼采的哲学当中满是至死不肯放下的贵族的气息。自以为高人一等。就是在这种迷梦与现实的极大反差中,尼采,诗人哲学家,彻底崩溃了。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两种道德的思想、对科学真理的态度以及超人理论和“上帝死了”的提出,无不体现着尼采根深蒂固的贵族情结

关键词:尼采;哲学思想;贵族情结

中图分类号:B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045-02

一、环境让尼采在心灵深处扎下了贵族情结,自身的性格和遭际更让他对贵族出身如此着迷。“我不是普通人……或许我本人就是一位圣人的化身。”[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年),常以波兰贵族血统而自傲的德国哲学家,他在诗歌、散文、音乐等文艺领域都有所造诣,至使他被誉为诗人哲学家。比之纯粹的哲学家,尼采的文章显得瑰美、奇诡、料峭,比之纯粹的诗人,尼采的文章难道真的没有寒酸、做作、发牢骚的嫌疑吗?但就算如此,尼采终究是在那么特别的时代,因为自身特别的气质和遭遇,加上所谓诗人哲学家的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成了伟人,了不起的伟人。强装诗情画意的表达方式模糊了很多人的视听。或把他当神一样的崇拜,尽管尼采自己试图用铁锤摧毁一切偶像权威,宣扬“上帝死了”。或者一相情愿地把尼采肢解了--重新估价一切是积极的,无限循环的理论是不对的,云云。尼采的所谓积极主动的意志主义到底能给生命以多大的力量--除了消灭生命,颠覆人类--“柔弱者和失败者将会消灭,这是我们对人类之爱的第一原则。”[2]

尼采的哲学思想与其说是一种兴奋剂,还不如说是一味。因为在尼采的思维深处充斥着庸俗的贵族情结。他就是在这种剪不断的情结中寻求自我安慰。简单地说,这种贵族情结的形成,一是自幼受到其父亲的影响(他父亲就曾为其远祖为波兰贵族而自傲);二是受当时德国封建等级残余的影响;三是源于资产阶级的天性(拒绝依靠人民,甚至藐视人民);四是因为现实的命运和天赋的性格(病弱和神经质)。

二、尼采哲学思想的主要方面都反映出他根深蒂固的贵族情结

第一,权力意志与其说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精神力量,不如说是在虚脱的梦幻中尼采对贵族身份的执迷不悟。尼采在《权力意志》一书中反复强调:“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它哉。”[3]权力意志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什么东西!尼采既不认为它是来自上帝或其它物质的精神实体,也不是独立自存的,不可认识的物自体。它是一种冲撞力,一种冲动,一种自我张扬、显露和自我膨胀的力量和过程。他认为,这种权力意志是人不断改善、扩大、增长、超越自身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的力量。“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隶的意志:这是以肉体为例……精神的功能是陶铸的意志,同化的意志,等等。”[4]不但人,而且所有东西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一切意义都是权力意志”。[5]权力意志有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侵占”和“征服”,“剥削”和“践踏”,“自私”和虐待异己。“缺乏权力意志的地方,就是没落。”[6]在权力意志理论下,难道真的可以看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吗?除了残暴和冷漠。生活在19世纪中后期的尼采,这只能是一种被迷梦异化了的思想。

第二,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二分使尼采找到了现世不能腾达的理由--我之所以不能被广泛的认同,是因为我至高无上。在不同阶级的人那里,道德这东西的确是不同的。但在所有人那里,道德的标准都用善恶来衡量。遗憾的是,这个统一的标准却是虚无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善恶观念。所以道德似乎是不可以谈论的东西。无论什么社会,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来看,道德并非是让人无所适从的东西。相反,道德规范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简言之,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乃是向善,求善。尼采却不认同。他认为大众的所谓德行,如怜悯、同情、仁慈、宽恕等,其实都是对人性的压抑,是非道德的。“人的天性是邪恶的,我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安慰:因为这保障了力。”[7]而这种“力”乃是要征服、压迫、剥削甚至消灭异己者的。如果不那样,权力意志如何实现?生命如何加强?个性需要如何得到满足?尼采把自己当老爷!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威严、冷峻的主人。主人自有主人的道德,那就是:不能为了同情、宽恕普通人或奴隶而压抑自己的生命本能。如果贵族“以使人发呕的崇高而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使自己成了道德感情的牺牲品,那就是堕落。”[8]所以,主人道德就是非道德。“较高级的人要向民众宣战”。[9]为什么要向群众宣战?这里已经不言自明了,那就是充分体现自己上等人的气质。

第三,上帝该死。因为上帝宣扬的众生平等阻碍了贵族身份的特殊化。“什么东西比恶行更有害呢?主动的怜悯一切柔弱者和失败者更有害:基督教!”[10]这样,我们就毫无理由认为尼采是真心的反基督教,认为尼采是无神论的志同道合者。如果仅仅凭借一句“上帝死了”就以为尼采加入了唯物主义党,不能不说是一种荒谬。上帝作为偶像,尼采认为是应该代表上等人的。既然上帝宣扬平等博爱,强调人与人是兄弟,要相互同情,普度天下。那么哪里还能显出尼采自以为高贵的波兰贵族后裔的身份呢?在尼采看来,普通人或下等人,只是一群牲畜。他们害怕、嫉妒、仇视强者,企图通过自己所遵奉的道德原则当作对抗强者的武器。“一切时代的弱者和平庸者的基本倾向就是削弱强者,拉下马来,而道德论断是主要手段。”[11]所以,尼采发怒了,咆哮道:这是文明的堕落。堕落了什么啊――亲爱的弗里得里希・威廉・尼采?是你的那顶象征贵族身份的礼帽?我想是的。尼采认为,“善良的人?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理想的奴隶,未来的奴隶”。[12]“基督教会因信仰道德而灭亡。”[13]

第四,惟有我才掌握真理,我的高贵处,乃在于我是一切价值的标准。“我是第一个发现真理的人”。[14]在权力意志的理论下,不但道德的标准被上等人独占,科学也是如此。科学是追求真理的。尼采看来,真理是不存在的。“真理,巨人的狂想!与人们何干?”[15]要是非得有一个叫做真理的东西,那就是我自己(当然不是普通人和下等人)。尼采露骨地说:“唯有我才掌握'真理'的准绳,我是唯一的仲裁者。”[16]这到底是在批判理性主义,还是在宣泄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如果以为这代表当时德国人对理性的失望,那是十分不妥的。在这里我们更应该从尼采自以为是的贵族情结来理解。作为深陷贵族身份迷梦的尼采而言,他歧视下等人和异己者。所以,当很多人都为“重新估价一切”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当我们以为尼采的本意真的就是反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尼采并没有为世界确立一个比基督教神学和理性主义更令人信服的真理标准。

第五,等级制是尼采鼓吹的理想政治体制,他认为在一个贵族政权的统治下,权力意志才不会受压抑。为什么在民主自由思想方兴未艾的时代尼采却高呼等级特权的口号?因为“这是伟人的特征:因为伟人要愚化庸众”。[17]尼采强调“人有高低贵贱之分”,[18]“只有天生的贵族,只有血缘的贵族”。[19]他自己当然毫无疑问是伟人的代表,是人类的精英。只有在等级制的社会中才真正彰显出贵族集团的非同一般。他认为,民主制,犹太人追求的选举制,乃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因为它将会抹杀伟人和庸众之间的区别,在主人和奴隶的对峙中缓和冲撞。而所有这些导致对敌意、残忍、复仇和暴力的需求下降的东西,都是文明退化的悲哀。

第六,尼采的思想的确征服了不少人的心脏,使不少人心跳加快、野心勃勃。他的“粉丝”们在张扬个性的今天依然激情四射。小辣妹小酷哥们内裤外穿装超人,摇臀甩头的目空一切,自私狭隘损人利己。处处从自己的立场和身份来显摆自己的尼采害怕被遗忘,特别害怕“堕落”成为普通人。因此他要为自己高人一等创造理论。有的人认为尼采只是反传统,我以为,尼采只是借反传统的幌子来维护自己的腐朽的地位,用时髦的语词为自己陈旧的思想辩护。比如宣扬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宣扬民族的不平等,鼓吹战争和血腥,唆使弱肉强食。甚至对于女人,尼采都从自己男人的立场,企图去占有,把她们当成工具和消遣的东西。孔子还只是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尼采却公开叫嚣,“你要走向妇人去么?别忘记了你的鞭子!”[20]在他那里,女人、市民、奴隶都只是贵族的生存条件。

三、从贵族情结的角度来理解尼采和他的哲学,似乎更加客观,而且也并不放弃我们同情的立场

莫雅平在他的论文中表示,我们真的应该原谅尼采的偏激之处。理由是,尼采是一个不幸的病人,自幼身体多病,35岁时已不得不因病退职,44岁是精神失常。我们的确没有理由去计较一个病人的偏激。问题是:这仅仅是偏激吗?再者,尼采的本身意愿,并非需要我们去怜悯他、同情他、原谅他,而是他要用他的思想去征服人们,奴役人们,然后让众人信仰他、崇拜他,确信他的高人一等。难道不是吗?我们只是一个尼采描述的下等人、“末人”,但我们并不吝惜对苦难者的同情,尽管并非尼采想要的。

“人,作为命运的人,因为负载自身,所以他就承载命运。人是典型的、英雄式的搬运夫啊!”[21]

参考文献:

[1][14]林郁:《尼采的智慧》,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1,p76,p77

[2][6][10]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刘崎译),台北:志文出版社,1975.5,p45,p48,p45

[3][4][8][16]转引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p102,p102,p101,p96

[5][7][9][11][12][13][17][18][19][21]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等译),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3,p71,p17,p16,p55,p259,p67,p7,p8,p43,p258

[15]尼采:《哲学与真理》(田立年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12,p5

[20]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楚图南译),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3,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