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释早期玉琮蕴涵的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释早期玉琮蕴涵的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其基本形状是外体呈立方体,中穿一圆孔。《说文解字》上释“琮,瑞玉,大八寸,似车毂”。《白虎通・文质篇》载:“圆中牙身方外曰琮”。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玉琮盛于新石器时代至殷商,如江浙一带良渚文化遗址所出土的玉琮就最有特色和最著名,其中有的还雕有兽面纹饰。汉朝以后,玉琮极少出现。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玉琮的特点

新石器时现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沁后呈雾状乳白色。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普遍使用两面对钻的管钻技术,并有了较高的抛光技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出土玉琮分为两种:一种为镯状,表面多施单圈或双圈目纹带獠牙的兽面纹饰。另一种为方或弧方状,圆孔,以四连棱为中心线饰若干组兽面纹。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一件“琮王”属于后一种,是透闪石系列的软玉精制而成,黄白色带紫红色,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重6500克。每面用4.2厘米宽的竖槽一分为二,以转角外为中心线,运用线刻和浅浮雕的手法勾勒出八组兽面纹。竖槽内又琢出八组神面图案。图案上端为一呈弓形的冠,冠下为一呈倒梯形的人脸,重圈目,蒜鼻,阔嘴刻平齐的牙齿,“风”字形帽沿处遍施云涡纹,帽顶饰放射状羽毛纹,上臂平举,下臂弯曲。兽眼位于两肋之间。以浅浮雕搭配直线纹和云涡纹雕出兽的面眉脊和鼻,下为血盆大口,显露出四颗獠牙。人腿呈盘膝状置于兽嘴之下。羽冠、兽目、鼻嘴等部位均以浅浮雕表现,人面和四肢则以阴线刻划。简单地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凶恶的兽面纹,额上搭配一呆板的人面形象,若仔细观察,我们就会为祖先卓越的艺术构思而感到震惊,人面与兽面确切地说应是人体与兽头的搭配,组合之巧妙以至整个画面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兽耳同时是人臂,人足同时是兽须,观测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两种形象。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藏玉琮,材质为透闪石,绿色软玉,受沁呈乳白色。器表以四角为中线,分为上下两节,合成简化神徽图案,共四组。每组上节为神人面纹,下节为神兽面纹。两节面纹皆线刻繁密的卷云纹作地纹。

商代玉琮在玉器中所占比例甚小,商代前期几乎不见,后期出土较多。多为外方内圆,素面或有数道弦纹或简单的图案,有短射,形制与良渚文化宽短形琮比较接近。如四川金沙出土的弦纹玉琮,高16.5厘米,宽11厘米。灰白玉表面呈现黄、黑、褐等多色沁斑和一些灰白色筋条状斑。方柱体,外方内圆,中空。共分四节,每节刻画九道平行直线弦纹,三道为一组,线条平直而规整,纤细而流畅。河南安阳花园庄出土的玉琮高4.47厘米。黄褐色,整体素面,打磨光滑。内圆略扁,射较低。还有虢国墓地出土的带有铭文“小臣”字样的玉琮。

周代时期玉琮数量较多,这一时期玉琮形制上多为外圆内方,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出土地点也比较广'例如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玉琮直径5厘米,孔径3.8厘米,高2.6厘米。青色,局部有褐色斑。体呈外方内圆状,中空,通体光素。周原出土玉琮从质地上看为西北玉材,为就地取材制作。洛阳市出土的玉琮玉色青中泛白,通体抛光。琮呈扁体,内圆外方,有短射。河南三门峡出土的玉琮,白玉,玉质温润,部分受沁为红色。体矮小,内圆外方,上下两端有短射,通体光素。山东鲁国刘台子墓地出土的玉琮。南阳市考古研究所收藏的玉琮高4.2厘米,宽6.7厘米,内径5.5厘米,部分有黑漆古。但到了东周,琮从形体上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琮的外表面雕刻出修饰的纹饰或凸纹。山西太原金胜村出土的玉琮,边长4.6厘米,孔径3.5厘米,厚1.83厘米。

玉琮的文化内涵

1 原始社会玉是神在人间的代表

良渚文化玉器的发达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原始崇拜的作用。以兽面和神人组成的神面纹是良渚玉器装饰的主要题材,也是良渚人崇拜的主神。玉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中介,它体现了以兽面神崇拜为核心的神权,故纹饰比其他玉器雕琢工艺精致得多。良渚大墓内的主人,拥有代表神权、沟通天地的琮。他们凭借神的力量建立和加强自己的权势和威严,支配人间的生死和财富。玉是巫奉献给神的礼品,巫是神的意志体现者。因此,玉又是神在人间的代表。对于共同体神祗的崇拜,有一部分是属于较高级的图腾崇拜,另一部分已超出氏族部落的范围,具有普遍的宗教意义。这种崇拜产自原始思维中期,神密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色彩依然浓厚,但是人的要素已开始侵入,人已经成为神的一部分,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形体来塑神祗。这种自然力量的人性化正是原始宗教从低走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必然趋势。

2 王权时期玉琮由巫玉向礼玉转变

琮作为六器之一,最重要的作用是礼地。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在玉种、色彩和器形上,规定得十分明确和严格。《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四方、玄璜礼北方”。六瑞是周王朝正式建立的国家典章制度。六瑞标志官职高低。据《周礼・考工记》记载,琮的大小规格与其主人地位应配称,可知为古代仪礼之器。《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此外还有殓葬的用途,《周礼・典瑞》载“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以疏璧琮以敛尸”。西周时期的玉琮基本上从石器时代为原始巫术服务、商代为祖先神祈祷发展到祭祀自然神。

3 对玉琮所内含的文化内涵的不同见解

也有学者认为琮不仅仅是用于祭地,而应是贯通天地的重要礼器,我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而琮内圆外方,从形状上也能看出琮是天地贯通的法器,良渚文化的玉琮多通体遍饰兽面纹,因为作为一个传统,巫师通天地的工作必须受到动物帮助。如《道藏》录的一篇《太上凳三矫灵应经》中讲龙、虎、鹿三矫,能助修道士“上天入地,穿山入水”。而琮的拥有者必定是能贯通天地与神交流的巫者即一个部落的领导阶层。外国学者安克斯认为琮是象征地母的女阴,其上驵纹近似坤卦。高本汉认为玉琮是为宗庙里盛“且”(男性生殖器)的石函。吉斯拉认为琮是家屋里烟囱的象征,为家屋中崇拜的对象。郭宝钧先生认为琮的前身为木质,是织机上持琮翻交者。近年来日本学者林巳奈夫提出琮来源于镯,以后逐渐演变为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