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养“失能”释放“有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养“失能”释放“有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7年2月21日清晨,奉节县青龙镇黄坪村在鸡鸣声中渐渐苏醒。

还不到7点,48岁的村民石辉清和妻子张寿淑便早早来到屋子旁的养殖场忙碌起来。

捡拾鸡鸭蛋、收拾鸡鸭粪,然后给鸡鸭拌料、喂食。虽然辛苦,但石辉清和张寿淑却做得格外投入。

“石辉清,大清早的又在照顾你的‘宝贝’呀!”一个过路的村民对正忙碌着的石辉清喊道。

“既然是‘宝贝’,当然得好好照顾了。”石辉清笑着回应。

“晚一点再干也没得啥子的,哪用得着起这么早嘛。”

其实,外人哪里知道,养殖场养的这些鸡鸭,是石辉清盼了21年才得来的。

恶性循环

说起过去21年的生活,石辉清和妻子张寿淑便显得有些无奈和难过。

1996年,女儿石瑞兰出生。

女儿的到来,给石辉清夫妇带来了喜悦。

然而,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份喜悦,几个月后女儿的一次高烧,便粉碎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由于生病发烧,导致女儿成为脑瘫,那时候,妻子常常看着女儿就哭。”石辉清说。

但哭过之后,生活还得继续,女儿的病还得医治。

在此后的多年里,石辉清夫妇常常背着女儿奔走于市内各大医院,而女儿的治疗费用也让全家陷入治病―借债―治病的漫长循环中。

由于女儿常年需要照顾,所以,夫妻俩根本无法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除了种几亩地、打点零工外,再没有其他收入。

很快,石辉清家就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话说的就是过去21年我们家的真实情况。”石辉清感叹。

“石辉清家的情况虽属个例,但在农村却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从奉节全县来看,在107万总人口中,残疾人有22660人,占总人口的2%左右。其中,贫困家庭失能人员约2500余人。”奉节县民政局局长杨前禄介绍说。

因病致贫乃至家中有失能人员的贫困户,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

“从民政工作出发,如何来帮助这些有失能人员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杨前禄在思考。

把脉问症

2015年7月,奉节县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全县贫困家庭失能人员生存状况调查工作。

“主要是对失能人员数量、生活状况和帮扶需求进行全面摸底,为脱贫帮扶把脉问症。”杨前禄表示。

经过调查,工作人员发现,很多家庭因病致贫的原因,并不只是由于治病耗费了大量钱财。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一个失能人员,至少需要1―2名亲属专门照顾,从而导致这些亲属基本无法通过正常就业来增加家庭收入。”杨前禄坦言。

奉节县青莲镇紫霞村一组的黄中民,对此感触最深。

2010年,黄中民12岁的儿子在上学途中不幸被落石砸中头部,造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如今,一晃七年过去了。

“七年里,我们夫妻俩天天守着儿子,几乎寸步不离,生怕他再出什么意外。”黄中民说。

在照顾儿子的七年里,掌握木工技术的黄中民和妻子放弃了一切外出务工的机会,家里的土地仅能够维持生存。就这样,黄中民成为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

“即便给这些失能家庭办理低保,也只够他们维持基本生活,很难使其摆脱贫困。这些家庭随着家里劳动力被束缚以及自然衰老,贫困程度只会愈来愈严重。”奉节县民政局社会福利科主任万方国说。

“主要劳动力无法正常工作,才是这些家庭长期困的主因。”杨前禄表示。

集中供养

石辉清、黄中民这类失能人员贫困家庭的脱贫难问题很快引起奉节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释放被束缚的劳动能力,让这些因病致贫家庭真正具备脱贫能力。”这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

而要释放被束缚的劳动力,首先必须妥善安置失能人员。

“能否考虑将贫困家庭的失能人员,由民政福利机构进行兜底式托管。”杨前禄提出建议。

2015年11月,《奉节县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救助办法》出台,一场“政府兜底保障、释放劳动能力、助推精准脱贫”的改革随即启动。

按照该救助办法,奉节县通过“创新帮扶方式、明确帮扶对象、规范申报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四项举措,从全县筛选出需政府兜底保障提供护理服务的1013名失能人员,进行集中供养。

“简单来说,我们通过严格把关,将帮扶对象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同时,选取吐祥镇、草堂镇和永乐镇三所失能人员养护院为试点,通过整合“五保”、低保、社会救助、慈善捐款等资金,按一名失能人员每月1500元的标准,由财政统一拨付,政府兜底保障,确保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正常运行。”杨前禄介绍。

同时,杨前禄也指出:“对照顾失能人员的护工,采取每名护工人员服务3―5名失能人员,每增加10名失能人员增加一名工作人员的方式,保障服务精细化。”

随着工作的完善,对贫困家庭失能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的实际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简单算术

时间进入到2016年初。

刚过完春节,石辉清和妻子张寿淑便将女儿送入奉节县永乐养护中心。

随后,释放出劳动力的夫妻俩在家发展农副业,养起了鸡、鸭。

因为本来就享受建卡贫困户的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又没有了后顾之忧,石辉清的养殖业发展得很快。

“全年收入超过4万元。”2017年2月21日,张寿淑对记者说起去年赚的钱仍有些激动。

2016年6月中旬,黄中明也将儿子送进了永乐养护中心。

随后,黄中民到江苏扬州做起了木工,每月工资5000多元。妻子肖红春留在老家孝老带小,同时做点零活,每月也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现在我们两口子都有活做,很快就能脱贫了。”2017年春节,回到家里的黄中民对脱贫充满信心。

“我们认为,这是小投入换取大收益的脱贫方式。”杨前禄说。

杨前禄算了一笔账,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后,成本大幅下降,平均每人每月为1500元,一年为18000元,1013名失能人员一年的总投入为1800多万元。

“按集中供养1名失能人员释放2名劳动力算,这1800万元的投入,换来的就是超过2000名以上健壮劳动力的正常就业。”杨前禄介绍,这些劳动力就业热情极高,按人均打工收入每月3000元计算,一年就是36000元,2000多人一年的收入超过7200万元。

“投入1800万元,能够产出7200万元,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它却可以让1000多家建卡贫困户因此真正实现脱贫。”对于这项改革的前景,杨前禄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