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道及其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道及其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海淀三山五园绿道”为例,来探讨绿道在相对新型的城市背景下,如何与自然地貌环境和谐统一,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绿道的含义及分类进行探讨,论述了绿道在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给出了绿道建设的规模要求及在中国绿道建设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绿道

1.绿道概述

1.1绿道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绿道是一种线性的开放空间,绿道规划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道体系强调绿地空间的连接性,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线性绿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

现代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最初的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到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综合绿地系统。就“greenway”的翻译成“绿道”而言,即呈带状布局的绿色廊道,但从具体的形式而言,绿道在规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分歧,特别是对绿道的规模存在较大的争议,多数关于绿道的研究表明:只有其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游憩及社会价值。

对于其争议,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逐步探索,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可把绿道理解为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地的相互联通及结构优化,使同样面积的绿地产生较大而有效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植被及自然资源破坏较为严重,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其绿道的规划方法及建设思路必然会有其特殊性,在规划及修建性绿道时应以植被及生态的恢复为首要任务。从专业分工的角度而言,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以及风景园林师都在积极参与城市及区域规划的工作。了解绿道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城市规划的从业者而言,从微观上,绿道理论能从风景园林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城市设计层面的带状公园或带状绿地的类绿道的规划思路及方法;对于风景园林师和建筑师而言,绿道理论能为他们在设计中更好地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深化其绿地设计的整体结构及布局的系统性。因此,绿道理论对于城市规划中各个专业间的协作,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性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自然保护、风景保护、游憩利用,地表水资源平衡,空气及水资源净化,渔林资源管理,提升附近地块经济价值以及创造长期社会价值。

1.2北京海淀三山五园绿道概述

北京海淀三山五园绿道总长度36.09km,建设面积为62.8hm(见图1-1)。建设范围涉及海淀区海淀镇和四季青镇2个镇,东起清华大学西门,西至西山森林公园西门,北到万泉河支线河道南侧巡河道,南至长春健身院。绿道线路串联了香山公园、北京植物园、颐和园、圆明园、西山森林公园等大型历史名园和海淀公园、玉东公园、北坞公园、丹青圃公园等郊野休闲公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众多休闲娱乐设施和农业观光等绿色产业。形成了“一线、四环、四延伸”的整体格局。

三山五园绿道道路宽度在2.5-3m,主体面层采用彩色沥青,可骑行、步行使用,绿道内包括游客服务点8处,服务内容包含小卖部、休息、自行车租赁存放、卫生间、机动车临时停放等。沿绿道间隔1kin设置一处休息场地,共18处。设立各类标识牌。目前以上设施还在不断完善改进之中,见图1-2、图1-3、图1-4。

三山五园地区建设的绿道,实际上是一套具有休闲、健身功能的城市慢行系统,包括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2部分,游客可以在绿道上漫步、骑行,惬意享受沿途的风景。如今该处景观已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都市绿廊”。

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尽量减少古树名木的运输移栽。在乔木的选择上主要以银杏、法桐、紫叶李等北方常见乔木树种为主,灌木及地被植物同样选用锦带,红瑞木、金银木、萱草等北京常见植物种类,既有季节的变化,色彩的搭配,又方便管理养护。

城市带状绿地在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方面效果突出,其效果要优于同等面积的其它平面形式的绿地,尤其是常用的块状绿地。相比而言,带状绿地可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范围,最为明显的效果是其能提升更多的房地产项目价值。就城市设计层面而言,绿道的形式可理解为营建较小规模的带状绿地,但对其宽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城市中生态廊道的宽度至少要达到61m之上,因为只有达到相应的面积和长宽的绿地才有可能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就城市规划及城乡区域规划而言,绿道是城市扩张的一种有序模式,其规模一般较大,其定位更多的是对城市自然风景的保护与利用,同时绿道也是对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限制方法。

2.城市绿道景观规划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2.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把绿道建设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结合起来,系统考虑,整体谋划。把绿道建设规划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建设,实现绿道建设的结构系统化、功能多样化。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为城市居民提供的一条可供休闲游憩的步行道系统。根据地形现状因形就势,使绿道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健身、休闲、观光的功能相一致,体现浓厚的城市地域特色和生态自然特色。不破坏地质地貌,严格保护水源山体。赋予绿道丰富的文化内涵,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建设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文体健身服务设施,使绿道既是健身休闲之道,也是文化体验之道。

2.2营造环境,创步行绿道

营造舒适的绿道环境,使城市分散的绿色空间或主要节点进行连通,形成相互贯穿的综合性的绿色步行通道网络,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城市现代休闲活动的功能需要。建设以绿化为主的线性开放绿地空间,使城市休闲活动依托连续完整的展开,步行者不受机动车和嘈杂商业人流的影响。让绿道成为日常散步、跑步锻炼、自行车、轮滑、滑板等康乐性活动场所,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方便地到达社区内部或社区之间以及城市其它的重要场所,如学校、商场、城市公园或者是办公地等,使城市绿道成为城市步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3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建立健全绿道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绿道建设的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绿道建设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非某个综合区域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地政府是最具有策划和实施绿道网络影响力的。从建设管理效率角度看,绿道项目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区域实体来监督项目建设。非政府组织在一个区域内多元化存在,它们与当地组织、志愿者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然而没有一个组织能做到注重绿道的所有方面――生态、休闲、历史和文化。

3.绿道的规模及展望

尽管当前的研究依然处于不断完善和验证的阶段,但是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一些可能的结果。由于国内绿道发展处于起步状态,国家层面或大的区域层面上的绿道规划还比较少,从业人员及民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中推广应用绿道,普及绿道的相关思路及优点。在短期内,城市主要绿地的连接将会逐渐减轻城市环境的压力。从长远来看,绿地周边的广大区域与文化遗产将同时得到保护和增值。以绿道为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重要的环节,将必然成为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使用功能和体现城市土地价值综合提升等优越性的城市生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