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网络给我们广大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广泛的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道德问题。本文就网络道德问题,以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现状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进而提出了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

1 网络道德概述

“所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1]“而网络道德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网上公民的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来调节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网民在网络生活中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网络道德是新环境催生的产物,它与我们的时代相符合,是在网络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具体体现出了网络道德的原则,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是健康的网络道德的本质概括。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言行不文明、说脏话、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

“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3]显示,有30%的同学在上网聊天或者回复评论的时候,使用过不文明用语,或者是“谐音”和“英文缩写”。对于不文明用语,40%的同学认为在网络上可以使用,在现实生活中不可以使用,15%的同学认为对熟人可以使用,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则认为随时都可以用,高兴了要用,不高兴也要用,已经成为自己的口头禅了。同时,也发现大家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心态也都大同小异。认为:“他又看不见我,也不知道我是谁,骂他几句怎么了。是他先骂我的,我只是以牙还牙,不能输了气势”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言行不文明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了,有时候可能自己都不在意,就已经说出口了。

2.2 沉迷于网恋,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上网聊天已经成为大学生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活动,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显示,每个人都会上网聊天,大多数时候主要是用手机聊天。QQ则是使用最普遍的聊天工具,使用者高达95%,使用微信、陌陌等聊天工具的也很多。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陌生网友,并且大多数为异性网友。当问到平时都聊什么内容时,75%的同学是互相交流情感问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讨论学术问题的还不到10%,更有一部分同学是闲扯谩骂,打发时间。对于网恋问题,60%的同学认为不提倡也不反对,顺其自然。当问到有没有网恋经历时,20%的同学承认有过,65%的同学没有网恋经历,但有几个陌生网友,并且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情感是比较迷茫的。网络生活中,由于互相看不到对方,见面的机会也很少,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充满了憧憬,进而选择相信对方,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依赖,这就造成很多时候朋友们一起吃饭,有的人宁愿和网友聊天,也不跟同桌的人多说话,这极有可能造成我们人际关系的疏远。

2.3 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以逸待劳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供我们学习、借鉴之用。部分学生懒于动脑,过度依赖网络,别人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就拿过来,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成自己的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一直是坐享其成,而没有自己的主见,丢失了自己的思想,长期以往谈何进步。

2.4 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网上有过欺骗他人的行为。而且很多人认为又不认识对方,也见不着面,大家你骗我我骗你是很正常的,把我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怎样看待“黑客”的问题上,20%的同学认为“黑客”很牛,技术更是没的说,对“黑客”表示崇拜。并希望自己也能像“黑客”一样,分分钟破解别人密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丢失了诚信,颠倒了黑白,也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2.5 严重的人格冲突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在上网的时候,可以隐藏真实的自己,而把自己的另一面展现给对方。在现实中可能不是很优秀,但在网络上可以美化自己,怎么好听怎么说。亦或者现实中是一个乖乖的学生,而在网络上假扮成桀骜不驯的样子。现实中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好好先生,在网络上则是花言巧语,油嘴滑舌,更有甚者,颠倒自己的性别,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这已经是心理扭曲了。

如果不能协调好网络与现实中自己的角色,任凭这种人格冲突的现象愈演愈烈,必将严重阻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方面

3.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内部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酝酿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各种新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大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道德的发展也正处于“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加之网络上的信息过于鱼龙混杂、虚虚实实,这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的大学生们的道德认知无异于雪上加霜,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极大的干扰了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的视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非道德诱惑的陷阱中,从而引发道德失范。

3.2 网络的内在特点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

网络自身虚拟性、隐蔽性、全球性等特点,使得广大学生无法辨别是非,在茫茫的网络世界里迷失了自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缺乏思想准备,找不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难以取舍,甚至全盘接收,使自己原来的道德观念受到破坏。长此以往,错误的道德观慢慢滋生,产生道德失范的现象。

3.3 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成为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