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揭开美联储救市的面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揭开美联储救市的面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联储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它全方位地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这是其成立95年来几乎没有的。用美联储前主席沃克尔的话说,美联储的本职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但在眼下,伯南克(现任美联储主席)等却在大力介入那些以前央行不会做的事。

这些“不会做的事”包括,推出创新的国债借贷机制、为贝尔斯登这样的单个金融机构提供间接融资以及给予更多一级交易商从贴现窗融资的资格等等,这是些“非常规性武器”。此外,单就注入流动性和降息频率及力度来说,现在的美联储也显得过于激进。

我们想知道的是:美联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得成功?可以说,这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马克思曾引用过格莱斯顿的一句话:“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受恋爱愚弄的人有增无减,受货币理论愚弄的人想必也是如此。

实际上,历史地看,这些争论只是货币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当代回响。那么,回溯货币经济学史,对美联储的大胆救市会有怎样的启示呢?答案是,短期内美联储的确能够改善经济运行,比如防止金融市场出现发散式动荡,抑制经济增长下滑过多,并将失业率控制在5个百分点以内;长期来看,美联储将为此付出代价,比如,美元贬值的长期化,以及通货膨胀的加速。

如果按照通常的理解将1776年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开端的话,有关货币中性的争论,即货币政策的变化是否有真实效应,开始得更早。1752年,大卫・休谟在《论货币》和《论利率》等著作中就探讨了货币数量论,即流通中货币数量的改变将导致所有物价的同比例的上升,而对所有实际变量,对有多少人工作,人们生产和消费物品的多少毫无影响。然而,休谟同时也注意到货币数量的改变因不均衡的分布而具有真实效应,同时货币收缩甚至会引致衰退。

在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盛行使得真实需求下降被认为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但弗里德曼和舒瓦茨的工作重新让人们注意到货币政策的作用。他们发现,1867-1960年间每一次主要的衰退之前都出现过货币供给的显著收缩,因而货币很可能是引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尽管“货币确实很重要”,但弗里德曼还是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也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和就业;也就是说,货币在长期仍然是中性的。时至今日,包括弗里德曼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是面纱,但一旦货币波动,实际产出就将振荡。”

卢卡斯认为1970年代经济学的主要发现是,预期到的货币增长和未预期到的货币增长具有迥异的效应。预期到的货币扩张具有通货膨胀税收效用,并将抬高名义利率,但正像休谟所说,并不改变就业和产出的结果。另一方面,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可以刺激产出;同时,未预期到的货币收缩可能引致衰退。这是运用理性预期所构造出的各种模型的一致结论,并成功地解释了通胀―产出间的短期权衡。这也同时可以解释货币的长期中性、弗里德曼和舒瓦茨所发现的美国的衰退以及萨金特对欧洲恶性通胀结束的研究。

进入19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了理性预期、最优化行为等新古典假设,但认为由于存在名义刚性和真实刚性,价格体系或者不能灵活地市场出清,或者行为人因为缺乏调整实际工资或实际价格的激励。一个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是价格和工资的交错调整。现实中,价格尤其是工资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并且在合同期很难改变。此时,即便发生了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由于合同未到期,实际工资和实际价格就无法立即作出调整,而只能等到合同到期时调整。这个渐进调整可能是一个较长的痛苦过程。此时,央行可以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减轻经济波动的痛苦。

从以上经典智慧可以看出,即便是自由派经济学家,也不否认货币政策在短期内的有效性;同时,即便是凯恩斯主义学者,也不认可货币政策在长期内的合理性。因而,在某一个时点,政策当局如何决策,仍然具有十足的艺术性。笔者倾向于认为,美联储现在的行动有足够的理由,但它也有足够的理由准备好改变货币政策风向以应对随之而来的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