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羌族文化与藏族文化互相采取了对话方式而共享共生。在对话语境中,羌族释比以本文化核心信仰与信仰的表达方式为原话语,把认同藏传佛教与本教文化中相似部分作为共享平台,在对话中显示与发展了羌族文化的价值与归约,也成就了羌藏文化和平、和谐、共处、共生、共同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羌族 释比文化 藏族文化

在各个民族文化对话中,宗教是其文化的最核心的,它们基本上由传入 [2]74。克劳福德・宁玛派在其影响巨大的《文化的解释》中论述到:作为文化的宗教是:“1、一个象征体系;2、其目的是建立人类强有力的、普遍的、恒久的情绪与动机;3、其建立方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4、给予这些观念披上实在性的外衣;5、使得这些情绪和动机仿佛具有独特的真实性。”[1]105

一、藏族佛教、本教与羌族宗教

(一)与羌族相邻的藏传佛教概况

羌族聚居地的茂县以北和以西是以藏族为主的松潘,黑水。理县是藏羌民族共居一县。汶川的卧龙、绵是羌族藏族共居。北川的西部北部是藏羌民族。总体说来,羌族处于汉藏之间。

藏族的宗教文化主要是藏传佛教和本教。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传佛教中有着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格鲁派,它们基本上由传入。阿坝州的藏传佛教大体经历了三个兴盛发展期。这个时期藏族宗教对于羌族的部分土司有较大影响。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土司都要念经,土司官寨里修有转经堂。如赤布苏的曲谷羌族大头人王泰昌家,陇木土司,木托土司官寨也有念经堂室。

(二)本教与羌族宗教

本教也称为苯波教,本教经典共分“九乘”即九部。“乘”指佛教之人修行的工具,比如船一类,这是认同与接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本教的“因乘”四部与羌族的释比宗教较为接近。比如在羌族释比中有占卜经典与仪式;有颂赞与祈求神灵的羌语称为“国若”、“刮巴尔”的经典与仪式;有讲解死法即丧葬,驱邪的经典与仪式。从历史与现实的调查看,本教与藏传佛教对于羌族地区的影响远比汉族的道教,佛教,儒教的影响少。

二、核心信仰的交流与对话:“自然神”与“佛”的各自光耀

藏传佛教与本教有着自身的信仰,有着阐释自己信仰的教义。《宗教简史》中解释“佛教”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找到“初转”与“佛、法、僧”三宝,由此被称为“佛陀”,简称:“佛”。意为:觉者、知者、智者。[5]251

羌族人民每年作国若,刮巴尔(还天愿),一个寨子的人都汇集到神树林里,烧起火堆,会手牵牛羊,释比敲鼓念诵经典“措学”解秽,解罪。由此,羌族人的国若、刮巴尔就是解罪的最好的方式。羌族的神灵信仰,核心是自然之道,人是自然之子,不会离开自然之道而去“轮回”,或者修炼永恒的“涅”。羌族释比在对话中,固守了本民族的核心信仰,核心是自然之道,由此保持了释比宗教文化的自身发展。

三、信仰表达方式对话的不同归约:恪守与认同

“藏人修寺,穿红衣;汉人修庙,穿青衣;羌人纳萨敬白石,穿白衣。”道出了羌藏汉三个民族在各自表达方式上的某种特征。羌族没有庙宇与神像,而汉族和藏族却又众多的寺院庙宇。特别是藏族辉煌的寺院,彰显着佛法天国的佛性招引。这种表达方式在羌族释比看来,匪夷所思,这不是人生最好的、终极的路径。羌族的神也不喜好这种表达。

(一)羌族神灵核心祭祀台 ――“纳萨神台”

纳萨就是为作为信仰的表达方式。羌族人没有为自己的信仰的神灵塑像建庙。这不是羌族人的建筑文化滞后或者原始所致。但是羌族人始终不塑神像,不为神修庙宇,其观念是:“神”在自然万物中,任何的广宇巨庙、高堂寺院都不能容纳于中。万物为神,万物为寺院神庙。由此,羌族人不修寺庙是本文化中自然为尊,自然为神的终极选择。

(二)从表达信仰的主体 ――人的宗教角色看,羌族释比文化中,释比是神灵的助手

释比是师徒制,3―5年学成,是半神半人。释比可以结婚生产,荤素都吃。羌族释比是自然的人与宗教(巫师)的人共同角色的承载体。他们可以凭借通天树自由来往天地,通过鼓声可以交通神灵,通过巫舞以呼天风电雨,交感巫术可以穿越现实与超现实,接触巫术可以让人与万物互渗。由此巫师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说,中国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是大巫师。 [11]32巫师在人类侧重现实这一方面发展,成为深度关注现实世界,改变现实世界的宗教角色。释比是朴素的“人本 ”文化,而非神本,佛本文化。

(三)羌族释比以自身的信仰表述方式为本民族和藏族民众、土司服务

表现一:释比为汶川绵瓦寺土司管辖藏族寨子罗汤寨、克哟寨时服务。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在清朝时期,每年的迎春春官会,县衙门要请 24寨的羌族释比击鼓到衙门大堂跳鼓祀神祈福。表现二:释比为“其俗信佛,每年遣僧入藏 ”的汶川的藏族瓦寺土司服务[12]。汶川羌锋课若寨王治国释比说师傅带着他到过土司官寨,并按照羌族的规矩作了三天两夜的击敲羊皮鼓打 “太平保护”,土司也按照羌族的规矩,杀羊祭祀,并且馈赠了羊腿与青稞太阳饼。

四、结论

比较而言,佛教的佛、灵是高度人文化,社会化的,是最高佛与教主的统一,其信仰学说博大精深,,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而羌族文化中释比及其理念也是人类的另一种精神遗产与智慧的显现。羌族释比宗教与藏族文化的对话,是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共享与发展的,以对话作为彼此亲和的平台,共同和平的建设本民族的文化,也共同为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5.

[2]史略编写组.藏传佛教史略[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74

[3]王辅仁.佛教史略[M].拉萨:人民出版社2005: 181,121,240.

[4]赵曦,赵洋.羌汉文化生态对话发展中释比文化[J].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

[5]安修 lee.宗教简史 [M].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7:251.

[6]赵曦.四川岷江上游羌族释比经调查[J].中国社科院民间文学论坛,1986,(5).

[7]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于乃昌.审美文化[M].拉萨:人民出版社,1999:33.

[9]赵曦,赵洋.非战祀和的宗教圣境心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8).

[10]卡西尔.人论[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119.

[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8: 32.

[12]祝世德.民国汶川县志・瓦寺土司(卷六 )[M].民国木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