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哈耶克经济伦理观的局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哈耶克经济伦理观的局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沿袭哈耶克的思想传统,运用现代博弈论分析制度的形成与自发的演化过程而产生的演化制度分析,形成了当代制度经济学中的一条理论主线。但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有局限的一面,哈耶克的自由理论、自发秩序理论、制度理论和平等思想中也存在着内在冲突和紧张,有其历史局限性。正确认识哈耶克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Follow hayek thought tradition, use the modern game theory analysis system formation and spontaneous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resulting evolutionary institutional analysis, formed the contemporary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ory in a line. But his economic ethical thoughts have limited side, hayek's free theory, spontaneous order theory, system theory and equality thought also exists inner conflict and nervous, has it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hayek's economic ethics for perfecting the order of the market economy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s.

关键词:哈耶克 市场秩序 人性

Keywords: Hayek Market order human nature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0XJC720002)。

作者简介:陆劲松(1975-),男,布依族,贵州开阳人,哲学硕士,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逻辑学。

根据哈耶克自己所极力主张的“理性不及”原理和“个人有限理性”,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哈耶克自己也不例外。他的自由市场秩序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和理论的自身不足。这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充分重视并给予同情的理解和客观的评价。

一、哈耶克的自由原理及其内蕴的矛盾

哈耶克对于“自由经济制度”的真切信念来源于他对知识(或信息)的分散性这一事实的认定。一方面,同一代人所拥有的知识不能充分的交流,也不能判断彼此间谁的知识更优。因此惟有使各个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得以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以此来保证正确的知识得以发展和传播;另一方面,前人习得的某些无法或未能诉诸语言、文字的默会知识,特别是某些经验,只能以制度或习俗的方式,融入到后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去,以这种方式使那些经由无数人竞争得来的知识继续发挥其作用。总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演进过程,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下,最优的知识能够脱颖而出,最好的制度能够长期维持。哈耶克的这一论证,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但其中也蕴涵着明显的矛盾。因为自由社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人际关系,因而也不断产生对新的社会协调方式的需要,这一进程中需要自由竞争提供驱动力;然而哈耶克又劝诫人们: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发现了这样一套确保自由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一个人或一代人所能拥有的丰富经验,因此我们绝不能狂妄到竟想去改变这一制度。这其实意味着要么是人类社会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自由社会的境界,“哈耶克式”的社会发展只能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要么是真正的自由社会从产生之日起就包含有日渐衰亡的因素。显然这二者肯定都非哈耶克所愿。在新经济自由主义阵营中,就有很多经济学家对其理论中的矛盾之处表示了怀疑。很典型地,詹姆斯・M・布坎南就试图在坚持知识分散性这一事实基础上,对他的理论进行某些修补。布坎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凡是所产生的制度结构,都必定是有效率的制度结构吗?”i布坎南使用了一个“地下经济”的例子证明了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是一种经常存在的需要。考察这样一个环境中,某个人从一笔资产获得税前投资收益10美元,而面对50%的边际税率。政府纳税5美元, 纳税人余留5美元。现在发现一个税收漏洞, 这个税收漏洞可以使这笔资产所代表的资本的收益逃避纳税。新的免税投资得到收益6美元,现在这6美元全为纳税人所得。尽管纳税人增加了收益,可是国家净损失4美元。 在全局的或总体的意义上讲,国家的经济效率比在发现税收漏洞以前低了。随着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学会新的免税选择,经济变得效率越来越低,直至达到某一点,这一点对于所有相关的人包括政府决策人都是显而易见的,这时出现的制度改革会倾向提高大规模效率,把经济转向某种总体最优。

哈耶克的自由制度构想可以理解为一种在规则强制力约束下的有限自由竞争制度。这一制度包含两种规则:一条规则旨在保护空间上的充分竞争,按哈耶克“自由竞争就是公平”的说法,也就是旨在保护公平;分散的知识只有通过相互竞争的方式,才能比较出彼此间的优劣,为了充分发挥这一自然的“优胜劣汰”过程的作用,就要求排除那些具有强制性质的知识。另一条规则则旨在保护时间上的效率。那些在先前的知识竞争中获胜得以保留下来的知识,正确性已经在以往的竞争中得到了保证,构成了是后来的知识竞争展开的基础。为了提高竞争的效率,就要求将具有知识基础性质的知识作为标准,直接排除掉那些与它们相对立的知识。这其中,所谓强制性知识,指的是这类知识具有不通过竞争而压制其他知识的性质。所谓具有知识基础性质的知识,就是在以往竞争中通过了竞争的考验保存下来的,作为现有知识产生和发展基础的知识,它的正确性或许难以被现有的知识解释,但通过了竞争过程的考验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了其确然无疑的正确性。哈耶克自由悖论的深层次根源在于:具有知识基础性质的知识是一种知识,做出某一知识是知识基础的判断又是另一种知识,这两种知识是不同类型的竞争的产物,它们不会同时产生结果,因此在知识基础产生到知识基础被确认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间隔,而在这一间隔中,公平规则与效率规则必然地会相互背离。在严格的哈耶克自由制度构架中,知识基础确认的滞后性,会不断产生公平与效率的背离。对哈耶克来说,他的自由悖论正是这种背离的表现。

二、哈耶克市场秩序论中的盲点

哈耶克在许多方面虽然对市场体系的运行原理目光锐利而坦率,他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盲点。例如,他很不经意地承认,市场秩序肯定不但会奖励成功,也会惩罚失败和错误,这是市场的“否定性反馈原理”所决定了的。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身处非人格化的市场之中的所有人都面对着“无过错失败”,面对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一个自由社会的自发秩序中,不能保证某人的技能和天赋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被浪费。诚如科斯洛夫斯基在《伦理经济学原理》所中指出的,哈耶克把市场的发生与确定规则的博弈模式相比较,但是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博弈者的运气和技巧,参加博弈的人必须遵守博弈的规则,由于有了这种规则,博弈的结果就不能由先入者来确定了。因此,偶然性成了―种公认的社会制度的因素。分配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办法,因为分配是―种博弈的结果,在这个结果中成就、运气和或然性同时在起作用。这种博弈的结果是没有保证的。但可以说,哈耶克并没有严肃对待这些问题。

哈耶克因边沁一派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是纠缠于功利计算的建构论理性主义者而颇有微辞,但是他自身也只能把如何最有利于使有益于人类的知识得到开发和利用作为一种评判制度的主要标准。他对自由市场社会的捍卫,简单说来就是坚称任何其他制度都不能做得比它更好或和它一样好,虽然它有其缺陷。另外对于那种把人作为单纯的资源看待,在有利可图时就雇用,只要辞退更有利便辞退的所谓“劳动的商品化”给劳动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消极后果、当共同体所依靠的工业失败时给共同体造成的破坏、长期失业破坏道德的作用以及马尔库塞所言的受市场主导的大众文化造成的“单一化”趋势等诸多方面,哈耶克能告诉我们只是:除非采用更严重的罪恶,这些罪恶是无法克服的。

对于韦伯十分强调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对大规模官僚组织的依赖及其由此给个人自由的影响这种现象,哈耶克本来应有更多的关注。他有时确实注意到了这个事实――例如,大量的人受雇于巨大的组织,这使他们以为报酬是由某个权力机构决定的――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影响。ii但是,哈耶克不断采用自由秩序或市场秩序这种说法,实质上是掩盖了现代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等级的和官僚制的事实。

三、哈耶克制度变迁理论中的人性基础的局限

哈耶克的制度变迁理论把人性看得过于狭窄,忽视了人的自我实现动机对制度变迁的影响。诚然,哈耶克认为人的行为受思想观念的引导,曾说过,“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的动物,而且也是一种遵循规则的动物”iii。这些人性特征都与人的自我实现有关,但都不是马斯洛意义上“自我实现”的全部内容。而且,哈耶克也没有将这些动机同人的其他动机很好地统一起来,并始终如一地贯彻到其理论逻辑之中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作为追求自我完善化和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一个社会对某种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与实践,往往构成了推动该社会制度变迁的一支重要力量。显然,哈耶克的理论却忽略了这种力量。

哈耶克的人性论观点表现得太过于消极和被动了,没有看到人性中自我反思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也就是忽视了人性中良知的力量。哈耶克在其制度理论中多偏重于宏观方面,基本未考虑人类的良知对行为、价值观和制度变迁的影响问题。然而,良心是深藏于人们内心深处判断善恶的最高准则,人凭借良心,抑制相互伤害的恶行,使人趋善避恶。良心是根植于人的本性的最高原则,人按良心的指定而行动就是人在自己心中发现公理之则并循此行事,最后达到自己为自己立法和自我约束。令人心生敬畏的良知力量蕴涵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所依凭的终极力量。这种理论上的忽视使他的解释人类社会制度演进的基本趋势的理论只能是一家之说,难以与现实中复杂情形相吻合。

四、哈耶克平等思想的偏颇

哈耶克强调市场效率,反对利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人为制造平等。哈耶克认为,平等虽然是值得争取的目标,但真正的平等是机会平等,而不是收入或财产的平等。iv在市场经济中,机会均等概念的实质与要义在于“重要的是人们在市场上应当能够自由地按照能找到的交易对手的价格进行买卖,任何人都能够应该自由生产、出售和买进任何可能生产或出售的东西,重要的是从事各种行业的机会应当在平等的条件上向一切人开放,任何人或集团企图通过公开或隐蔽的力量对此加以限制,均为法律所不许可的”v。哈耶克主张的效率原则确实是我们应该吸收的有益的经验,但他忽视公平的倾向则是我们不能赞同的。

由于哈耶克不是从人的需要出发,而是从现实的政治冲突出发来建设其理论体系,这就注定了他要否定“平等”的现实要求。哈耶克从专业经济学领域转向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研究的标志是《通向奴役之路》。而这一著作主要是意识形态的论辩,后来的《自由秩序原理》和《法律、立法与自由》等都是这种论辩的学理阐释。用哈耶克自己的话说是“增进理解,而不在煽动激情”,但不可否认的,他确实是出于现实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式的考虑,是在对“社会主义”及其后来的 “福利国家”的社会形态考察及其思想基础分析中有针对性地建立其理论系统的。

哈耶克认为:基于出身的先天环境与基于出生的天赋状况一样地是合理的现实,不能因平等的原因去剥夺已得优势者的权益,就像不能由于平等的原因去削弱天赋的先天优势一样,这是自由的要求。显然,在哈耶克看来,自由与平等之间产生价值冲突的情况下,自由是绝对优先的。哈耶克把一切试图调整优势地位群体的利益的做法都视为对自由的侵犯,是不正义的,实质上是维护社会的既得利益群体的权益的。而在当今“市场化”的热门话题之中,我们面临的不是对强者的不公,而是对弱者的无助,不是强势地位会被剥夺的问题,而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问题。因此,面对“自由”与“平等”,我们应审慎地权衡其现实中的地位。在我们的现实中,尽管要注意计划传统的局限,但决不能因为自由市场的原因而忘却了“平等”。个人的天赋、财产的非均等性的确造就了使人的多样性充分表现的社会,但非均等性可能进一步扩大,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我们的工作是效率与公平兼顾,把两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尽量使两者的矛盾最小化。

注释:

[1]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 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109

[2]Hayek,F.A.The Consititution of Liberty,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60.122

[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 [M]邓正来、张守东及李静冰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7

[4]周中之、高惠珠.经济伦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8

[5]F.A.Hayek.The Road to Serlfdom, London:Routledge.199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