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吸收到倾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吸收到倾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本文拟从语文学习的“吸收”和“倾吐”两个方面谈谈主体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一、充分体现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1.多一点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触摸”,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与“肢解”

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让学生感知一篇篇生动的文章,触摸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必然充实起来,需要“发货”的时候方可随时可取。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主动读、大量读,直接面对文本、感知文本。这样,语言学习中有关“吸收”的第一步―“形象感知”就迈出了。

2.多一点对语言材料的积累背诵,少一点对语法知识的灌输和系统讲解

这里的语言的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表达形式的积累、语言运用习惯的积累,也包括篇章结构知识的积累、写作表达知识的积累,等等。其中,我以为以语言材料的积累为主。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认为,“从童年脑力健全、思想单纯时开始注入这些诗书经文,虽然当时理解力不够,但一到了中年,从人生行为和人事理解的经历体验上便可发生如牛吃草的反刍作用,重新细嚼,自然便有营养补益的用处了。”由此可见,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了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一段段精彩的句群,乃至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会给他的语文功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累语言的方法很多,其中,记忆最持久、效果最明显的当首推“背诵”一法。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可见背诵在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凸现实践性,为学生尽可能广地拓宽运用语言的空间

吸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倾吐”,积累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因此,训练“倾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从语言训练的规律来看,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和写)是难点。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因所在。

1.模仿表达,多为学生提供运用课文语言的机会

学生读了教材,积累了语言,如果仅是长期储存,而没有运用的机会,那这些语言就在孩子们的语言仓库中退化为消极的语言。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让其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

(1)课堂教学中,议一议,让教材语言“立”起来。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了学生在“报告和讨论”,不再一味是听讲;教师在“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的热闹场面,那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局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讨论的热闹场面,而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的语言,运用教材的语言,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文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立体,与此同时,学生也反复操练了语言。

(2)作业设计中,改一改,使教材语言“变”起来。除了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在作业练习中,还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提供学生重新组织、运用课文语言的机会。例如,布置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复述、想象等作业,使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课外活动时,演一演,让教材语言“活”起来。教材中精彩的语言、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通过组织学生以表演、开故事会、编小品、演课本剧等活动形式,使教材语言得到活生生地再现,从而牢固掌握课文语言。

2.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观文者披文而入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时,滔滔不绝,下笔千言;无内容可写、无深切体会时,搔头摸耳,“举笔维艰”。其中,就涉及到学生胸中是否有物、有情的问题。作文应该是作者“写他的自得之见,抒他的自然之情,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说:“日记札记,有内容重资源,比之堂上限时作文,偏重语文形式之准确无误者,当然益处更多、效用更大。”“新课标”也指出:“习作指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记周记,多作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