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电子信息专业中的教学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电子信息专业中的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能应用能力。

关键词:一体化 高职教育 电子信息专业 教学模式

在搞好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工之间的距离,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一、探索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面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二、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电子技术业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电子工艺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表面安装技术迅猛发展并在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职业学校关于电子信息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要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首先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

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大力推进“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为了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还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我们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另外,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类培训学习和技能比赛,从而提高了教学技能。

2、编写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有相近之处,是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实践的一种培养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但是,一体化教学过程要求理论与实训设备完全匹配,需要配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材,特别是将相关课程整合后的一体化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要组织教师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标准按照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来设计,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

3、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模块化。高职教育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应从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入手,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要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如将《电子装配工艺》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中还可以设若干子模块),每个模块做到围绕技能训练这个中心,多学科相互渗透,理论知识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

要使学生了解电子的发展过程,从电子整机产品制造工艺的实际出发,了解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电路图的识读与常用工艺文件、印制电路板、常用装配工具与准备工艺、焊接技术、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总装与检验等内容。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够马上适应社会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现行的理论、实训单独教学过程中,上理论课时学生听起来感觉抽象、难理解、难学;上实训课时,学生能够按图焊接、安装电路,但对电路中各个电子元件所起的作用及电路工作原理却了解甚微。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把实训课改为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的电子实验实训课较恰当,即在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期间,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实验实训课,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验实训内容。如在学习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时,在理论课中介绍电路结构,分析工作原理和各个电子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并介绍电路的安装、调试、故障检查方法,然后安排实验实训课进行安装、调试。这样,学生通过理论课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等知识,通过实验实训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改进,可以大大革除现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病。

4、完善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考评是一体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体化教学在考评之前,教师要充分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以防所编试题难度过大或难度过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体化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认真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这样打出来的平时成绩说服力强。一体化试题中理论宜占30%,实操宜占70%,以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特色。

三、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在电子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突出了“技能训练”这个职业教育核心,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

在一体化教学中,以任务驱动,由实践过程引出理论知识和技能,理论的讲述必须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要求实习设备与理论知识完全匹配,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否则,设备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纪律就会涣散,达不到一体化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一体化教学在真正实施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学校可根据教学资源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开展实训,并加大在实训项目资金上的投入,适当的和企业合作,把企业的生产线引入学校,做到互利双赢。

通过一体化教学,有效迎合了高职学生对“操作技能实践充满兴趣”的群体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无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其他课程当中有着相当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伟宏从案例到反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杨清学《电子装配工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