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脉神剑”吕梁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其实,在晋商以地域划分的帮派中,压根没有吕梁帮这一说。历史上,每个朝代对行政划分都有自己的考虑,太多的分分合合之后,便有了如今的吕梁。
有句话在吕梁山流传了很久——“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看不尽的彩家庄”。尽管,当年晋商的身影早已飘远,临县碛口、吴城古镇和离石枣林彩家庄依旧在沧桑中储藏着那段商道传奇。
从明末到清初,碛口是远近闻名的批发市场。这个著名的古渡口每一天都会将卸载的货物通过陆地运往太原与京城。同时,将来自京城等地货物运往西北。而作为碛口与太原之间的必经之地,吴城古镇在尘烟滚滚的轱辘声中,渐渐成为一个商品集散地与物流中心。而夹裹在碛口与吴城之间的彩家庄,同样繁荣一时。
可以想象,这样一派商贾云集货物往来的景象中,又岂能少的了吕梁商人的身影?
实话实说,吕梁帮中表现最为抢眼的还算来自汾阳的商人。
说起汾阳,就不能不提“若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明朝时期,朝廷打破酒类专卖枷锁,由此,近水楼台的汾阳商人迅速将汾酒制作工艺传播到全国各地。如今贵为国酒的茅台,正是当年一位思乡心切的汾阳商人用汾酒配方酿制而成。随后,大量的酿酒作坊如雨后春笋在东北大地诞生。除了我们熟知的茅台与东北烧锅,新疆的古城大曲、青海的青稞酒、武昌的汉汾酒、湖南的湘汾酒、邯郸的邯郸酒等同样都是汾酒的变种。因为这个缘故,在盐商、粮商、茶商、票商、旅蒙商等之后,晋商又多了一个称号——酒商。
有一段汾酒的历史不能忘记:清朝光绪年间,汾阳商人王协舒独资开办了“宝泉益”酒坊,聘请孝义人杨德龄为大掌柜。随后,王氏兄弟分家,三弟王协卿接管经营,改名义泉泳。大掌柜杨德龄先对酒坊进行增资改造,接着与杏花村的德厚成、崇盛永等几家制酒作坊协商,进行合并重组,成为当时晋商酒业最大的汾酒生产销售企业。1915年,义泉泳生产的“老白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
如果说酒商是汾阳商人或者说吕梁帮的专利,那么,中俄贸易中汾阳商人的表现就值得我们脱帽致敬了。雍正五年 (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两国在恰克图、祖鲁海尔、尼布楚三地通商。中方首到恰克图进行贸易的便是山西汾阳商人朱成龙。要论中俄贸易中的汾阳翘楚,则非牛允宽莫属。
像他的姓氏一样,经营皮毛业的牛允宽理所当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牛人。从最初的小本经营,精通经营之道的牛允宽很快便在俄国打开一片广阔天地。难得的是,有着俄国通之称的牛允宽很善于团结中外同仁,在旅俄华侨中极有威信。除了俄国,他还曾远涉波兰华沙、格旦斯克,德国柏林、莱比锡,日本东京,进行皮毛和茶叶交易。甚至与欧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贸易关系。
民国年间,京津两地的颜料行几乎被汾阳商人所垄断,仅在天津的商号就有300多家。“永信蔚”是山西汾阳人蔚官年在天津估衣街开设的一家颜料店。蔚官年本人为山西旅津同乡会会长。今天,当我们置身于这座保存完整的宅院中时,依稀可见那些闪光的岁月。
如今,碛口古镇已在无言中送走当年的喧哗,消失在历史中的吕梁帮,早已幻化为一片拂过吕梁山的云彩。倒是杏花村中的牧童,依旧在牛背上不肯放下手指,仿佛遥指着那些远去的背影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