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包头出土西汉黄釉陶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包头出土西汉黄釉陶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此陶尊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召湾的一座西汉墓中。尊体为直筒形,壁微斜,子母口,平底下附三只呈蹲踞状的熊足。盖隆起表面呈峰峦状,为博山式盖的变体。通体施黄釉,造型给人以古朴、浑厚之感。通高22.2厘米,口径18.3厘米。尊体表面满布浮雕,口沿下及底边各饰一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其间浮雕繁缛,略带夸张,内容分为古神话故事、瑞应禽兽、甲胄武士、舞蹈戏乐图等。共29种47图,分为六组,叙述如下:

第一组,包括玉兔捣药、神女、西王母、怪神和三足乌。

在峰林间有一神女脚踏浮云,似乎正凝视捣药的玉兔,玉兔的身后是西王母正举臂放飞一只三足乌,脚旁蹲踞一只怪兽。

第二组,包括甲胄武士、翼马、雌猪、蟾蜍、坐枭、独角羊、鸡、狸、熊、虎等。

武士高鼻阔眼,方口宽额,身穿铠甲,神态威武,分立于门的两侧。武士身边蹲有两只熊,可能与“圣王化熊”的故事有关。

天马敛翼,在悠闲地吃“龙刍”。

雌猪翘尾竖耳,作奔跑状。另有两头小猪崽反向奔跑作哺乳状,场面生动而活泼。

鸡,或作鸠,也作奔走觅食状。鸠者不噎之鸟,常被做成鸠首杖赐给老人,欲老人不噎。鸠亦曾救驾,被视为大瑞鸟。“鸡瑞”的起源见于《淮南子》,言扶桑树上的金鸡一叫,昆仑山上的玉鸡便应,于是普天下的雄鸡皆鸣,天下则大白。

蟾蜍在汉代图画中常象征月亮,与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有关。到汉代阴阳五行说盛行之时,蟾蜍代表阴性。

坐枭多绘于棺头位置,此鸟昼盲而夜明,是守夜之瑞禽。

独角羊体肥硕,作漫步状。

双狸作翘尾顾视状。

白虎在山林丛中,一虎昂首翘尾,似在奔跑扑食,凶猛异常。作为四灵之一的白虎,不仅作为西方的天象,又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且能吃鬼。

第三组,包括羿、扶桑树、日、三足乌、蛇和螭龙。

羿蹬足弓腿,张弓搭箭,欲射树上的三足鸟。三足鸟象征的是太阳,又叫“阳乌”。即传说中的“后羿射日”。

蛇和螭龙,蛇体长如龙,头大。其下有一独角龙,勾尾昂首,作匍匐伏。龙是四灵之一,为东方的天象。帝王多自称龙种,可见汉人对龙感情之深。

第四组,包括牛首人身、树冠、鸡首人身三怪。

《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牛首人身,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其右一人戴树冠。古人幻想上天有天梯,以树为梯则有建木;以山为梯则有昆仑。如此那树冠的怪人则是建木的“神化”。左有炎帝,又有帝喾(kù),正待攀登上天或刚从天上下来。再右有鸡首人,《帝王世纪》:“帝喾生而有神异,自言其名曰俊”。俊在甲骨文中是鸟首人身的象形字,即帝俊。总之,帝俊的朋友和后裔与鸟有密切的关系。古书中将帝王“兽格化”或“人格化”的例子颇多,这或许是古人用神话对氏族起源的一种解释。为我们研究“图腾”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第五组,神怪宴乐。身着羽装的两个怪神,赤膊跣足。左者,手舞足蹈。右者,跽坐挥臂,作为舞者打拍伴奏状。

第六组,九尾狐。一狐翘尾回首,其状惊恐。九尾狐在秦汉时是作为吉祥瑞应之物而广为流传的。

以上内容以升仙和长生不死为主题,配以神话、祥瑞和宴乐题材。反映了西汉中晚期社会,阴阳五行、黄老思想、神话传说、长生迷信在意识形态中的流行。其中,神话的意味较浓厚。神话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构造出来的,有些是对自然的一种解释,有些则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幻想。神话之所以脍炙人口,千载不衰,就是源于深厚的社会基础。

釉陶尊,内容之丰富,纹饰之繁缛,装饰风格之独特,为汉尊中仅见,是研究汉代思想意识形态、美术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