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具争议的今春佛像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佛像市场兴起以来,2008年春季的佛像拍卖市场是最具争议的一个季度。参照成交数据、综合其他现象,很明显,今年春拍的佛像市场并没有沿袭过去两年的快速涨幅,似乎藏家在佛像这条高歌猛进的道路上突然停住脚步,往日的热闹嘎然而止。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令一些拍卖公司的拍卖策略出现调整,将一部分精品延缓放置秋拍,这多少影响了佛像拍卖在今春的精彩程度;而汶川地震的突然发生,也令许多拍卖行措手不及,如北京匡时和北京保利先后受地震因素影响,许多内地及海外买家根本无法到达拍卖现场,从而影响到拍卖的结果。许多人士多用“调整和回落”来形容这个季度的市场,佛像市场经过一年半的“异常火暴”之后,调整难免会出现,而这现象,也标志着佛像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这,才有利于这个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先向佛像市场发出“调整”信号的是北京翰海佛像专场。这个“调整”早在2007年春拍已露出端倪。在经历了2D06年秋拍中佛像市场的“疯抢”之后,进入到2007年春拍,少数资深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眼界放宽,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有规划的进入拍场,他们根据自我需求购进有升值空间的佛像拍品,这部分人带动了佛像市场的调整。
在2007年春拍,北京翰海推出了高古佛像拍品,也就是元代以前的佛造像,包括一些来自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等地的造像。在当时,许多内地买家还没有认识到高古佛的价值,这个专场中少部分高古佛拍品由内地买家竞得,大数分高古佛由港台地区买家竞得。这季度拍卖使一些买家看到了高古佛的价值,并开始注意高古佛市场,这是佛像市场里最初的“调整”。在2007年春拍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永宣宫廷造像的市场价格达到了一个高峰,可以说,这一季度的永宣宫廷造像拍品全部成交,而且价位不断上涨。这种现象其实是一个极危险的信号,因为永宣造像的艺术价值有限,数量相对较多,而且在当时,内地的永宣宫廷造像价位已高出国际永宣造像价位许多,对于一个受国际市场推动的新兴市场来说,这是不正常的。果然,到了2007年的秋季拍卖,各拍卖公司推出的永宣宫廷造像皆受阻,不论是成交价和成交率都与春拍相比有所降低。在这一季的拍卖中,受损最严重的是北京保利,北京保利在2007年秋拍第一次推出佛像专场,有心将蛋糕做到最大,从北京邢姓藏家手中一次拿到了数件永宣造像标的,结果近半流拍,损失惨重,而其他标的,则因缺少亮点而流拍惨重。北京保利的这一场拍卖成交率低于50%,它无形地打击了这个新兴的市场,令一些刚刚进入佛像市场的买家止步。
一直以来,作为宫廷造像精品的永宣造像一直是市场的一个热点,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更是将永宣宫廷造像的市场推到了顶峰。永宣造像市场曾经被看作是佛像市场的中流砥柱,业内人士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永宣造像市场有着自身的特点:永宣造像相对于其他宫廷造像来说,仍然数量庞大,虽然这一时期的造像吸取造像的特点,做工精美,比例合适,但匠气依然很重。造型独特、极为精美的造像传世并不多。
天价的永宣宫廷造像被买家勇于接盘的时间在2007年,然而这些拍品在当时竞得的价位已是天价,短期内再次推出,肯定估价较高,虽从长期市场来看,这些造像的价位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但有能力接盘的人在短时间内不会增加,这导致了永宣宫廷造像大量流拍。
在今春的佛像拍卖市场上,北京翰海仅推出了一件曾被多次著录的永乐造像,此拍品再次现身时的起拍价竞比两年前的成交价低了近100万元,较低的起拍价位保证了此件拍品的顺利成交;而北京匡时推出两件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像,结果全部流拍,其中39号拍品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像曾于去年北京匡时秋拍推出,当时价位已高达616万元,但这件拍品最后由于买家未交割而未能成交,这个“经历”影响到了这件拍品,且此件拍品拍前被给予了极高的期望,虽然估价为700万至8DO万元,与去年的落槌价相当,但这个价位在永宣宫廷造像价位回落的时候,还是明显偏高,这也是最终导致此件拍品再次流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专场中的38号拍品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估价虽然为50075元至550万元,但同样被给予了过高的期望,保留价却高达900万元,而买家仅出到了850万元,远高于买家的承受能力。类似这样拍卖公司受委托人的主观意识影响,导致一些拍品因估价过高出现流拍的状况在今春时有发生。被受委托人干预估价而流拍的现象不仅在佛像专场中如此,在其他拍卖中也十分常见,拍卖方对此种现象也是左右为难。而另一种出现估价过高的原因就是拍卖公司对拍品的市场价位把握不够,错估市场形势而导致拍品流拍。例如某拍行春拍推出的2124号拍品明铜漆绘龙纹药师佛造像,此件造像虽然体格较大,但由于今年春拍之前,中原佛像整体市场仍然没有好转,且此件造像艺术价值较低,却被拍行估价220万元至320万元,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同类拍品的价位已远远高过这个价位,但这个估价远高于内地市场中此类造像的价格,因此惨遭流拍。对于中原佛造像的竞拍,不能只看其体格,要看其工艺,工艺是否精美,艺术价值是否高是衡量中原佛造像价位的标准。随着海内外拍卖机构对中原佛造像市场的推动,中原佛造像未来的市场前景相信将会有所改善。
随着拍卖会的场场深入,国内外买家经过数次的拍卖“实战”,买家也越来越成熟,难免在拍卖中会选择拍品越来越挑剔,这也要求拍卖公司推出的专场更趋专业化。今春主推佛像三家拍卖公司中,北京翰海的佛像专场推出一批国际市场认可的佛像艺术品上拍,希望以此引领佛像市场。但是,风险也与之相随,国际化的艺术品在内地市场有时“水土不服”,买家并不买账,这主要由于内地买家对拍品的认识与国际买家的认识有出入而引起。在今春拍卖中,北京翰海推出的1753号拍品,16世纪铜鎏金大成就者“Damarupa”,这件造像在国际市场中经常见到,曾在海外出版的多本著录中都曾见到过与此件造像相同的作品,在海外买家中的认知度极高,然而此件拍品,在内地市场中仅见此尊,以至于此件造像的中文名字都不可考。此件造像全身透露出一种很强的张力,反映了工匠高超的技艺,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上乘之作,然而由于国内市场对此类造像的认识不足,而惨遭流拍。除此件之外,上拍的1775号拍品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此件造像高为32厘米,通体鎏金,金水一流,造型端庄,刻划细腻,肢体语言表达得极为到位,是一件十分少见的元代造像,国际市场价位较高,而在此次拍卖中的估价并不算高,为80万至120万元,然而此件造像的嘴部刻划并不似常见的微笑相,而是一种比较内敛的表情,与常见的造像表相不一样,因此没有买家竞得。
无庸讳言,拍卖中总会有一些中下水平的拍品上拍,这些拍品在拍场之下已有一个明确的价位,在拍场上,买家难免会参照拍场下的价位,如果这些拍品的估价过于“顶”,那么能接受的人自不会多。当然这里也有偶然因素,在北京匡时春拍上,曾上拍了一组9件乾隆款铜鎏金无量寿佛,此类无量寿佛的拍卖上价位在6万至8万元左右,然而在此次拍卖中,这9件拍品全被一山西卖家以十数万元成交,多件落槌价达到14万元。只因为此买家供奉无量寿佛,这种偶然现象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