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城小羽竞风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城小羽竞风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羽如流星,在都市之中,正在划出怎样令人沉醉的痕迹。小小羽球,在这几年成为都市人群体育锻炼的最爱之一。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羽毛球日益受到追捧和喜爱。

比起网球,打羽毛球主要在室内,不用受烈日炙烤,而且在运动量上也很激烈,技巧方面更适合国人都市中兴起羽球热并非偶然。

本刊采访了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扫描民间羽毛球运动的现状和热点。

京师羽坛 四大天王

&有故事的人

本刊记者光

在北京的业余羽毛球界,之前流传着“四大天王”的说法,现在则到处是“有故事的人”。

四大天王

郭晓宏实力偶像

郭老师绝对是北京业余羽毛球界的一代“天皇巨星”,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几年前,基本上一直包揽着北京各项业余羽毛球赛事的冠军。

这个一天体校没进过,一天专业训练没练过,全靠自学成材的业余羽毛球高手,竟然能够与国家队的专业运动员一较高下。

他技术动作非常全面,没有弱项,打球不靠身体全凭脑子,与他交手会让你有一种有劲使不上来的感觉,比赛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一直是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当中的超级偶像。

赵大鹏技术流高手

赵大鹏技术全面,在北京业余羽毛球界,单论技术动作算是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可是他一直以来的脚伤成为他登顶北京业余羽毛球界的最大障碍,不得不令人叹息。

陈光伟体能霸主

人称海南阿伟,绰号小海南。阿伟身体素质极为出色,其超强悍的体能在北京业余羽毛球界可谓出类拔萃。另外,见过阿伟打球的人都知道他那双腿,就好似按了弹簧,蹦得高,跑得快。看他杀球绝对是一种享受。

阎巍速度小飞人

外号小飞人,他的打法也是以进攻为主。在场上永远有一种必胜的气势。这也是许多爱好者推崇他的重要原因。与以上三位相比,小飞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年轻,技术方面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老于,一个有故事的人

北京大大小小的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不下百家,爱好者更是多得数不过来,但是每个业余高手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这里提到的老于绝对是个有故事的人。

老于叫于博,北京人,今年52岁,国电公司工程师。曾经一度下海经商,八年前才正式开始打羽毛球,现在在北京业余羽毛球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有人打球是认真学习技巧的,就爱钻研这个,讲的就是兴趣爱好;有人打球就是为了健身减肥,强身健体。“44岁那年,我开始喜欢上了羽毛球”,最初是为了强身健体,现在已经变成最大的兴趣爱好,或者不仅仅是兴趣爱好那么简单了。

刚开始打球,老于凭着自己以前踢足球的底子,自感打好羽毛球没什么大不了,仅凭一股不服输的蛮力和热情,走进了羽毛球的世界。没想到打了一年多,就因为练得过狠,膝关节、胯关节损伤,住进了医院。20多天的治疗以及缓慢的恢复过程对老于是沉痛的打击,更是深刻的教训。后来,他逐渐懂得了怎样科学练习才能提高技术,延长运动寿命,而这对已是五十多岁的他来说尤为重要。

练球竟能练到住进医院?那他是怎么练的呢?

“那时候,对羽毛球就是痴迷的状态,我一个人开一块场地,一个人练也不约人,练发球技术,练步伐移动。”在老于看来,他一个人“勤学苦练”没有觉得枯燥,一边练一边琢磨反而成了自己的乐趣。这还不算什么,老于最疯狂的事莫过于通宵打球的壮举。一次打球打到兴头上,老于和别人车轮战,竟然打了个通宵。

老于的另一大爱好就是搜集球拍,据说现在他手里的球拍差不多上百个,每一个都价值不菲。他在下海经商期间,脂肪肝、血脂高,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他可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而且还戒了烟酒,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迷恋上了羽毛球的缘故。

老于不光是球打得好,而且还善于总结理论、分析技巧的改进。“想打好羽毛球,不是光凭着满腔热情就行,还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为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提供保证。”下面是老于自己总结出来打羽毛球的“非常6+1”理论。

用“眼+脚+手+技术+头脑+健康的身体。这是“6”,还有个“1”则更为重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我称它们为缺一不可的“非常6+1”。

“眼”――要学会怎么去盯住对方打过来的球;

“脚”――羽毛球最重要的步伐;

“手”――持拍手对触球感觉的把握;

“技术”――多年来打球所培养的意识,身体协调及反射能力,包括假动作的逼真程度等。

“头脑”――打球要动脑子,对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式的分析判断力往往决定了竞技水平的高低。

至于持之以恒的精神,则是参与任何运动都必须具有的素质,“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意志品质的较量。”老于说道。

圈子

用羽球联系网络和现实

本刊记者光

“要是天天都能打一次羽毛球该多好”,与众多铁杆球迷一样,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想法始终在Stephen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在创办天天羽毛球网之前,Stephen曾在新东方担任市场总监一职,作为名企高管,他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但对于一个年已不惑的男人来讲,他更希冀的事业是羽毛球。

六维核心理念

对羽毛球痴迷和热爱,让浸淫互联网多年的Stephen有了创办一个羽毛球网站的想法,使之成为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所有羽毛球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和网上乐园。在球友老徐、长岛冰、牙齿和老于等人的帮助下,2008年2月,天天羽毛球网走进球友们的视野。

在近两个月不分昼夜的艰苦努力之后,网站有了基本雏形,随后,新人的不断加入和朋友的积极帮忙让整个团队有了更大的动能和更开阔的思路。2008年4月,随着一个全新的球友互动平台――球友之家频道的推出,大量的羽毛球爱好者开始在这一平台上汇集,天天羽毛球网终于被越来越的球友所认可分。

天天羽毛球网的成长中,有一个核心概念始终贯穿着整个网站,这一概念便是六维理论。学经济出身的Stephen曾在爱尔兰国家大学攻读MBA,他用大白话来解释六维理论就是: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通过一层一层的朋友关系连接起来,最远不超过六层。

Stephen希望把这一概念运用在球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上,通过天天羽毛球网这个平台,把全国各地的羽毛球爱好者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网上家园的同时,相互结识并最终成为球场上和生活中的好友。

羽球网络家园

也正是因为天天羽毛球网倡导的这种互动形式,决定了网站上的球友多数都是以真人的形式出现。

真人头像,真实的观点以及球场上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因素创造了天羽网一直以来“家”的和谐气氛,这种“和谐”带给大家的是每天的开心与收获。

当问及Stephen下一步的网站发展规划时,Stephen提到了更规范的运营和商业运作、品牌宣传。网站在去年上半年开始接触有合作想法的客户,“今年会进行融资方面的洽谈,同时与相关的企业和组织进行商业合作的事宜也提上日程”,Stephen 说。而且为羽毛球事业和天天羽毛球网倾其所有的Stephen现在的心态非常平谈定,他希望网站顺势而行,不模仿之前一些网站的模式,不要急功近利,不走相同的弯路。

提供交流平台依然是Stephen秉诚的价值观和持久的目标,“我们仍将扎实开发并完善这个平台上针对羽毛球运动的各项功能,把在这个平台上唱主角的机会更多的留给广大的羽毛球爱好者们,让他们在这里天天开心、天天收获、天天羽毛球!”

场地

五大羽球馆论剑京城

西部

尤尼克斯羽毛球馆

中国第一家由尤尼克斯冠名的羽毛球馆,坐落在北京市玉泉山高尔夫球场院内,球馆北邻玉泉山,南靠玉泉湖,周边更有高尔夫球场和樱桃园的陪伴,其环境之美堪称京城之最。

该球馆净高9米,设有16片塑胶羽毛球场地,球馆地面为双层龙骨加双层地板,上铺专业地胶,增加了运动弹力。场地间隔1米,场地距离后墙休息区3米。

球馆内灯光设计是国际最新流行的侧面强烈柔和型的灯光,运动时防止了刺眼和眩光;室内的墙壁为国际时尚的墨绿色,以减轻视觉疲劳。馆内配套有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

电话:010―88855251

地址:海淀区北坞村路玉泉山高尔夫球场院内北侧

东部

生活时间羽毛球球馆

会馆面积6000平米,宽敞时尚的羽毛球馆,拥有16片专业标准羽毛球场地,其中8片场地采用北欧进口实木地板,并独家设计的场馆照明系统,具有吊装位置高、亮度大、不耀眼等先进的设计理念,开创了国内先例。

电话:010―65760808

地址:朝阳区朝阳北路三间房东路4号

夫子羽毛球馆

场馆经常有现役国手出现,精彩的对抗是球馆最大的亮点。12片塑胶场地,专业侧光灯,馆内设有更衣室,淋浴间,力量房,商品部、会员休息区。球馆常年开设各种羽毛球培训班。

电话:010―51179890

地址:丰台区花乡郑王坟97号

北部

北京贝特羽毛球馆

北京中老年羽毛球队的训练基地,条件优越,在三元桥附近,是一个以贝特羽毛球产品文化贯穿的品牌球馆,室内为木地板羽毛球场,该馆曾为贝特杯比赛场地,光线好、订场易。

电话:010―64678138

地址:朝阳区曙光里40号曙光里小学羽毛球馆

中部

首都体育馆羽毛球训练馆

地理位置优越,场馆改造完成木地板场地,训练馆拥有木地板羽毛球场地14片,灯光设施完善,场地宽敞,周边其他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丰富。

电话:010―68335552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4号

www.省略/

“天天羽毛球网”

天羽网是一个以羽毛球爱好者为核心的综合性羽毛球门户网站。创建于2008年初,宗旨就是为所有爱好并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群提供一个全面、强大和便捷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并将他们对羽毛球的理解与热爱最大化地展现出来,成为整个网站的核心内容。到目前为止,天羽网集成资讯、交流、交友、视频、知识、场馆和商城等各项功能为一体,已成为国内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羽毛球网站之一。

达人

缪珍

球场上的阿狄丽娜

文姜靖

和缪珍的几次见面都是在餐厅中不期而遇,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她在上海业余羽毛球选手中的显赫地位。

简单的发型,不加修饰的脸庞,一件足够把她全身裹住的黑色羽绒服,一双干净的运动鞋,缪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干练之余是文静。然而,接触久了,才知道她的活泼之处。

二十刚出头的缪珍是众多业余羽毛球女选手中的佼佼者。这和她小时候接受的专业训练分不开。回想起当初被教练选中的情景,缪珍有些得意地说,那时候教练在一群小孩中一下子就挑中了她,而且在那批人中只有她一个被教练选中。

就这样,九岁的缪珍就拿起球拍,走上了和羽毛球为伴的道路。

刻苦的训练,加上教练的精心栽培,小缪珍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还是小学生的她就获得了浙江省的单打冠军。

但是之后的一段时间是缪珍不愿回忆,在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她获得了去省体工队集训的机会,在缪珍看来,能够进体工队意味着能进一步实现她的梦想,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缪珍的这个梦想并没有实现。

就在这个时候,亲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父母的安慰和劝说让缪珍慢慢走出了这件事情的阴影。

此后她连续获得全国中学生女子单打冠军和双打冠军。与此同时,她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步入了大学校园。

进入大学后,这个喜欢童话的女孩儿慢慢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童话生活。当她在白雪公主和睡美人中作出选择时,缪珍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她选择了睡美人,她说她喜欢睡美人沉睡一千年的平淡和安静。

的确,现实生活中的缪珍在打球和学习之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躲在寝室里。有了儿时专业训练作为基础,在学校里缪珍可谓难逢敌手,08年她和队友一起获得全国业余俱乐部总决赛比赛团体第三名,09年她在上海美锦龙杯邀请赛中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此外,在众多的商业性比赛中,她也经常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和缪珍的接触中,“安静”是她口中的高频词。在和这样一个喜欢安静对幸福又有着美好憧憬的女孩儿的接触中,让人经常想到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她就是沪上民间羽毛球场上的阿狄丽娜。

李建忠

狂热到一周九赛

文姜靖

“球打得很业余,伤受得很专业。”在采访中,民间羽毛球高手李建忠的经典语录很直接很搞笑,当然,也很痛苦。

从大一的没摸过球,到现在拿过松江杯双打第二名、圣牌杯团体第四、上海业余赛B组单打第三名,上海民间羽毛球高手李建忠经历的是一个从茧到蝶的蜕变过程。他对羽毛球的痴迷,正如他人生成熟的轨迹,青春的消弭,伤病的累积,生活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上海球缘羽毛球俱乐部,武术馆俱乐部,上海羽乐新天地俱乐部,上海K联盟俱乐部是他现在常去的几家羽毛球俱乐部。身为IT公司一个职员,生活的平静无法抹去他对羽毛球的热爱。

这些俱乐部分布在大上海的各个区,而他现在唯一的打球时间就是下班后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到处的奔波绝不亚于在公司的忙碌。甚至在一天之内,往返于上海的几个区之间找人打球也是常有的事。

在谈及对羽毛球的狂热程度,李建忠为了强调这股常人无法想象的狂热劲,竟然问笔者:“你说一周打九次球算疯狂吗?”这难道还不算疯狂?

作为业余球手,李建忠身上的伤,可以说是他打球所留下的最为深刻的记忆。踝关节、腰、膝关节都曾留下过伤痛。当带着护具打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成绩、名誉又算得了什么呢?

“球打得很业余,伤受得很专业。”李建忠的这种幽默带着揶揄和满足,他得到了羽毛球带给他的快乐,这快乐不是现代都市人灯红酒绿的奢靡,不是当今富二代不可一世的气焰,而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碰到一些快要出界的球就一口气把它吹出去,哈哈!”谈笑间的李建忠,连笑话都已离不开羽毛球了。而在问及打羽毛球所需要的日常开支方面,李建忠则显得很淡然,“本身打球的支出还OK,就是打球的路费,水费和打完球后大伙一起吃饭的开销会大一些,不过我其它的花费也不算多。”

圈子

沪上最大

因为宽阔所以从容

文陈珊珊

浦东新区,双桥路。博宽羽毛球馆。

这里是目前上海市规模最大的羽毛球馆,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有30片标准塑胶羽毛球场地。其中8片是沪上独家的VIP房,2间Yonex赞助的豪华贵宾房,配有独立的休息区和浴室。

屋顶的灯光明亮而不刺眼,塑胶场地绿油油的一片,杀球的咆哮和赢球的叫好声此起彼伏,之前双桥路上的寂静空旷一扫而光。原来这个球馆是两间大粮仓改建的,墙壁很厚,保温和隔音效果都很好,难怪从外面看起来貌不惊人,也听不见什么声音。

小不点vs老会员

正对大门的一块场地上,一个身高不足1米4的小男孩儿,在和一位20多岁的大哥哥单挑。小不点网前吊球,大哥哥措手不及,回球太高,被小不点跳起扣杀。

对面的大哥哥追悔莫及,笑道:“小天翔越来越厉害了嘛。”就连后场球小不点也不含糊,动作很专业,倒是对面的大哥哥满身大汗啊。这个小不点叫张天翔,“天翔,你多大了啊?”“我十岁。”一旁的张爸爸说:“才九岁呢,怎么又说十岁。”天翔努努嘴道:“那就九岁半。”看来孩子都想快点长大啊。别看他年龄小,个子小,球龄可不小,5岁时就开始学打球,是这里年龄最小可资历很老的会员。

“我要上杂志了?”小不点瞪大了眼睛问我,“是啊,天翔很厉害的。”“那给我拍好看点哦。”小不点立马摆好了姿势,神气十足的样子。

邻居vs搭档

双打场上,一对中年男子配合默契,他们服装统一,红色球衣很耀眼,身高体型相似,都带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像是兄弟,后来一问才知,他们竟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更巧的是,他们竟是在球馆认识的。一位是来自台湾的Michael,另一位是上海本地的韩先生。2年前,他们在浦西的一家球馆成了球友,以前住上下楼没怎么交往过,倒是在球馆成了搭档。两家的小孩年纪相仿,还经常有些亲子活动。Michael说他家孩子才三年级,已经开始学羽毛球了。

当经理vs过球瘾

俱乐部的创始人曾靖,现在是博宽羽毛球馆的总经理。

曾总对员工平易近人,在专业羽毛球界人缘良好。问起他结缘羽球运动的初衷,他回答:“我2000年开始做体育用品,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工作兴趣,另一方面,02年不是非典时期嘛,最初就是想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后来就爱上了,放不下了。

“在上海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大城市里,人和人之间难免会比较冷漠,朋友难交,倒是在球场上结识了不少朋友。工作压力大时,打打球也是一种释放,以前每周只能打四五次,现在有自己的球馆了,随时能打,过瘾啊。”

大哥大vs野球王

黑色耐克T恤,颈上闪闪发亮的链子,古铜色的皮肤,高超的球技,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这就是俱乐部的大哥大季先生,很有大哥的派头。

不停有人找他单挑,大哥大打完一场,擦擦汗,喝口水,“再来一局!”体力惊人,技术精湛,不愧是野球王。他从04年开始打球,代表俱乐部参加过多次业余羽毛球大赛,去过武汉、江苏、徐州、常州、昆山等地打俱乐部的交流赛。

“老是在自己俱乐部闷着头打,那多没劲儿,出去交流学习,和其他俱乐部PK,还能顺便旅游。曾总在业界也认识不少名人,以球会友嘛。”季先生坦言。

可爱喵喵vs球馆皇后

喵喵是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人如其名,乖而可爱,总是乐呵呵的,热情活泼,很有亲和力。

球馆皇后的称号并不是因她球技最好,而是因为她对俱乐部的奉献。

喵喵介绍说:“刚开始只是出于兴趣,自己喜欢打球,就组织大家一起打,在网上发帖招募会员,有很多人回应。可那时没有自己的场馆,所以要控制人数,而且大家都是打打玩,对技术要求不高。现在好啦,我们有30块场地呢,还聘请了专业的教练指导,定期组织打比赛,会员的技战术提高的很快,经常代表俱乐部参加各种业余比赛。”

“我04年开始组织俱乐部,现在上海业余羽毛球的圈子里,70%到80%的人都知道我喵喵。”她满足的笑容浮现脸上。

如今喵喵已经是球馆的销售部主管。和她说话间,不停有会员和她打招呼,果然人缘很好。

灵动 上海羽毛球发展简史

羽毛球最早由印尼等地归国华侨带入中国,在上海的青年会等社团内开展起来。1936年11月27日,上海体育协会正式成立。

之后在战争年代,上海的租界里,羽毛球运动得到了比其他受战火侵袭的城市更好的保留,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内 ,有南洋岛华侨学生到约大借读,当时有洪德全等几名学生经常在学校大厅进行羽毛球活动。之后在前校长沈嗣良的支持之下,体育老师周家骐将学校的篮球场改造成四块羽毛球场。球场地。

上海解放之后,上海青年会开办了羽毛球训练班,青年人可以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在当时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在民间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

直到中国的经济开始发展,现代羽毛球逐渐发展起来。现在上海拥有数百家羽球俱乐部,可以练习或者仅仅是娱乐健身的场馆也是数不胜数,羽球交错之间,体现了上海灵动而又温雅的个性。

达人

高龄冠军

八十一岁扔挥拍

文丛硕鸣

四月的广州,春意盎然,阳光灿烂。

清晨,芳草园小区的绿草茵茵的羽毛球场上,81岁的业余羽毛球冠军,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系曾和杰教授,正精神焕发,步伐矫健,挥舞着球拍和他的对手一招一式地‘过招’。

曾教授是广州业余羽毛球界响当当的人物,超过半个世纪的球龄。如今的他,每周仍坚持进行两到四次的羽毛球运动,每次都可以打上两个小时。作为广东老干队的年纪最大的主力球员。他自信地认为:“别看我年纪大,如今队里七十岁以上的人,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我每次去训练时,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来辅导他们呢!”

研究西方经济学说史的曾教授,从1952年开始迷上羽毛球,他曾经参加过无数次业余性质的羽毛球比赛。例如全国中老年业余羽毛球公开赛,世界华人中老年羽毛球系列等等。这些比赛为曾教授带来了一满柜子的奖杯、奖牌、奖状, 还带来了无比自豪和愉快的感觉。

为此他总结说:“打球就是健康,打球就是交友。很多球友变成了一生的挚友。其中就包括了国家队主力双打蔡、傅海峰的教练等人。如何以球会友,他是有‘妙招’的:“当我看到一个很想较量的对手时,我就主动把新球递给他打,自己则站在一旁观看,时间一长,他就一定会邀请我与他过两招的。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并且交到很多好友,也让他们体会到我球技的厉害!”说到此时,曾教授也露出了孩童般的微笑。

曾教授的羽毛球技术完全是“自学成才”的,他的“引路人”是一位华侨。一生钟爱羽毛球的曾教授根据多年打球的经验,写了一本《羽球运动健美乐,练习比赛总相宜》的书,总结了许多打羽毛球的体会,例如,“打球就是健康,打球就是交友”,又或他最擅长的“闻声判落点”的技术等。从这本书中,人们仍可以看出他当年叱咤球场的风采。如今81岁的他,仍有好身体,仍有高质量生活。羽毛球正成为曾和杰“终身体育”理念中“体育”的代名词,他将会继续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各种羽毛球比赛中。

圈子

羽约羊城

到处皆球友

也许因为羽毛球运动场地的不受限制,正好符合了广州人自由开放、不受约束的性格特点。因此羽毛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许多业余羽毛球圈子。

仅在广州羽毛球协会下挂名的业余羽毛球团体就有20个。例如广东元老队、梦幻羽毛球队、领先羽毛球队俱乐部、军羽精英羽毛球俱乐部、华农大飞马球会、广州开发区医院……它们分布在广州市各个区,覆盖面十分广,会员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羽毛球爱好者,也包括了各年龄层的人群。

此外,民间还有成百上千个自发组织的羽毛球圈子。大家通过网络中的论坛,QQ群等广泛交流,并固定时间相约打球。

这些业余羽毛球圈子主要可分成两种类型。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圈子是以俱乐部形式存在的。它们找来了赞助,打起了广告,不仅让自身规模越发壮大,还能有少许的利润。这种圈子里常有许多民间高手存在。曾教授所在的广东老干队就是这样的团体。它由各行各业退休下来的老干部组成,队里的很多人都是这个年龄段羽毛球的佼佼者。

还有一种圈子就属于自娱自乐的类型。通过各种渠道把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以球会友,结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圈子里,大家不仅打球,有时还组织一起去爬山、郊游、吃饭,有好的场地与心得体会也能在圈子里与朋友分享,其乐融融。

场地

繁华喧嚣中的

激情体验

广州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市内有近一百个遍布各个城区的羽毛球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河体育中心羽毛球馆。

天河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是广州市最大的羽毛球场馆之一,分主馆和副馆,主馆拥有12个场地,副馆拥有10个场地,此外还有位于“全面健身乐园”内免费开放的4片室外羽毛球场地。

由于位于市中心繁华商业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仅能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来此运动,通过羽毛球健身、以球会友,通过体育释放压力,还使它在不同形式的广告中,具备了好的效果,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据了解,天河体育中心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就可营利。在全国屈指可数,而羽毛球馆自然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给人们在繁华喧嚣的闹市中,提供了一个激情体验运动的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