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样的“热闹”图个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号:O1(2015)13-01-01
作者:林在凑
新课程的课堂该是怎样的?面对着一个个应接不暇而激荡人心的新理念,一堂堂扑面而来的精辟唯美的样板课,让人迷糊了、困惑了……
困惑一: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讲吗?
一节数学课,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见解巧妙,有的较为繁琐,有的切中主题,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真可谓众说纷纭,而教师还在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见解?总是想着每一个人都能站起来发言,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思考:笔者认为在课堂上仅仅提尊重学生和营造氛围是不够的,“热闹”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畅所欲言”。热闹的前提是要研究学生,细心地感受学生的思维层次,悉心的洞察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基础;真诚的呼唤和回应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的加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较深层次的思维深度上来。教师是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但同时又不能让所有声音都停留在表面上。要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深度的必要加深相结合,将理解的个性化、深入的优化与理解的普遍性相统一,这才是发言积极的而又有思维深度的热闹课堂。
困惑二:数学一定要从生活中找原型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于是“数学生活化”成了时下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如何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有的牵强附会或生拉硬扯;有的不加选择、照搬生活场景;有的就唯一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有的将二者混为一谈,将“数学课”上成了“生活课”或“想象作文课”。
思考:富有情趣的联系生活设计,不但能调剂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达到师生之间会心的交流,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接受新知,但调剂学生兴趣的生活设计所围绕的轴心依然应该是教学重点。如果数学教学一味地追求生活情境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要是没有了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没有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还能否称得上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否还有意义?
困惑三:
追求算法多样化的课堂还要落实双基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课改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公开课上都非“算法多样化”不能示人!一堂课处处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思考:传统的教学尽管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问题,但不可否认也积累了不少优点,如“目标明确、双基落实”等。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全盘否定,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智力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汇报想法时,要让学生能充分展示想法及思路,进一步明确思路,落实双基。有了多种方法,还应通过比较,懂得各种方法的繁简优劣,要在鼓励算法多样的过程中落实双基,在落实双基中鼓励创新,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作者单位:泰顺育才小学 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