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气流组织形式对室内空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市内空气环境质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空调气流组织对市内空气环境的影响为例,探讨了气流组织形式对室内空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关键词:置换通风; 气流组织模拟
中图分类号:TD724文献标识码: A
1物理模型
某空调房间物理模型如图1,图中y轴正方向是北方,房间尺寸为7.9m×6.9m×4.5m(长×宽×高),有13个人在房间开会,有1台电脑,1张会议桌,顶上9个照明灯,南墙有2扇玻璃窗。混合通风:3个送风口在西墙上侧,2个回风口在东墙下侧;置换通风:1个送风口在西墙下侧,2个回风口在顶面东侧。
图1 物理模型
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以下的假设:室内气流为低速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定常流动,并忽略粘性力引起的耗散效应,室内均匀内热源或无大的温度浮动。
3边界条件
空调室内空气流体的物理性质,在进行数值计算时,可以近似按常温下空气的物性参数选取。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如下:
入口边界条件:置换通风送风温度为16℃,风速为0.2m/s;混合通风送风温度为16℃,风速为2.5m/s。出口边界条件:假定出口界面上的节点对第1个内节点已无影响,因而可以令对内节点的影响系数为零,这样就无需知道出口边界上的值。壁面边界条件:室内壁面边界条件设为恒温边界,西墙与南墙壁温为33℃,南窗为35℃,其余壁面温度均为29℃;电脑设为恒热流边界,热流量分别120W;每盏灯总热流量为40W;人体简化为棱柱形,每人总热流为70W;会议桌的边界设为绝热边界。
4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1速度场模拟分析
在置换通风与混合通风两种不同气流组织下,选取x=2.05m处的yz平面、y=3.85m处的zx平面显示速度场分布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 x=2.05m处速度分布云图
图3 y=3.85m处速度矢量图
(1)分析如图2(a)与图3(a)所示的置换通风下速度场的模拟结果。
低温气流从房间的底部送入,由于新风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相对密度较高,进入房间后先向下流动,停留在室内地板上,形成一个“新风湖”。在底部气流单向流动,特别是会议桌(绝热体)下方区域在地板附近单向流动气流的速度较大,随着距离风口越远,风速越小,如图3(a)所示。当气流遇到障碍物和热源(如人体、电脑)时,新风被加热后在浮升力作用下上升,卷吸室内气流形成羽状气流流场,到达中部区域的时候气流速度减小。在房间竖直面上,存在明显的速度分层,室内气流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的状态缓慢向上移动,如图2(a)所示。气流在到达天花板附近,一部分经回风口排出房间;另一部分遇阻折回,被羽状气流卷吸,在房间顶部很小范围内形成涡流区。在整个人员活动区(0.1~1.8m),气流速度都在0.10m/s以下,不会对人员产生吹风感。同时冷气流在沿热源(人或电脑)运动时,吸收热量上升,冷空气能及时补充,保证了工作区的舒适度。
(2)分析如图2(b)与图3(b)所示的混合通风(上侧进下侧回)下速度场的模拟结果。
气流以2.5m/s的速度水平射入,在室内形成明显的环状运动,如图2(b)所示。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一部分气流在排风口处直接经排风口排出,大部分气流在到达地板后折流,贴地面水平流动,且速度较大,如图3(b)所示,吸收房间余热,温度升高,在热浮升力作用下上升,上升过程中遇到送风气流,在送风气流的卷吸下,随之流动,在房间内形成较大的涡旋。室内气流扰动比较大,且气流速度大小差别过大,人员工作区内有吹风感,从而舒适度也不高。由于气流的卷吸作用,房间的这种通风方式,由于送风量大,必然消耗更多的能量。
4.2温度场模拟分析
在置换通风与混合通风两种不同气流组织下,选取x=2.05m处的yz平面、y=3.85m处的zx平面与z=0.525m处的xy平面显示速度场分布结果,如图4、图5所示。
图4 x=2.05m处温度场分布图
图5 z=0.525m处温度场分布图
(1)分析如图4(a)、图5(a)所示的置换通风下温度场的模拟结果。
对于置换通风,送风温度低,速度小,主要由热源产生的热浮升力来主导室内气流流向,因此,在水平方向,除热源外,同一水平面上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人在各处冷热感觉比较一致。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热力分层,房间下方温度较低,上方温度相对较高,大约在1.8m以下,温度梯度大但实际温差小,不影响室内舒适度。由于只考虑人员工作区内的余热余湿,相对于其他通风方式来说,减少了室内冷负荷,可以减少送风量或稍微提高送风温度,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能源消耗。
(2)分析如图4(b)、图5(b)所示的混合通风温度场的模拟结果。
对于侧送风,整个气流在房间内上部温度较低,中间温度较高;从西墙上侧送入的低温气流,部分下沉,与地面相遇后贴地面流向工作区内,而作为绝热体的会议桌板面面积较大,起到隔断气流的作用,使桌底气流不能与热源充分混合,形成低温的速度较大的单向流气体,影响人体舒适性。
5评价指标的比较
5.1能量利用系数
比较能量利用系数,也称为温度效率ET,ET越大,能量利用效果越好。它直观反映了能量利用的实际意义。
ET=(Tp-T0)/(Tˊ-T0)(5)式中Tp--排风温度;T0--进风温度;Tˊ--室内平均温度。理论上,根据置换通风的原理和特点,室内的余热随逐渐上升的层流气体聚积到出风口处,经出风口排除,所以在置换通风方式的空调系统中,出风口处、Tp的值要高于工作区域内Tˊ,所以ET大于1;而对于混合通风方式而言,由于室内处于完全混合状态,一般情况下,出风口处的Tp值要比工作区域内的Tˊ值要小,所以ET小于等于1。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5.2人体的热舒适比较
丹麦工业大学P.O.Fanger教授指出热舒适由平均气流速度、温度和气流特性决定。在本文所研究的物理模型中,有13个人体模型。在计算区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根与人体模型十分接近的参考线,参考线1为x=3.95m,y=2.25m;参考线2为x=4.85m,y=4.65m。选取人体对热舒适比较敏感的部位作为参考点:脚(z=0.20m),膝部(z=0.525m)和头部(z=1.20m),根据这些点上的参数来计算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的热舒适性。对于各种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室内人体的热舒适性是可以接受的(PPD<10%),其中与置换通风比较,混合通风方式室内的PPD值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而置换通风方式,随高度的增加,PPD值也相应减小,但头部与脚部变化较小。随着高度的增加,室内的温度增加,平均气流速度减少,从而导致人体的热舒适性增强。
6结论
相对于侧送风,置换通风减少了室内冷负荷,送风速度小,可以减少送风量;而且能量利用系数高。因此置换通风不但能优化室内空气质量,还节省了处理空气和输送空气的能耗。
参考文献:
[1]马国彬,魏学孟.置换通风气流组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21(3).
[2]倪波.置换通风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