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川、黔、宁三省免费中职教育之政策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川、黔、宁三省免费中职教育之政策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教育上升为一项事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战略。在09年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前后已有多个省市将以“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提上了政治议程,本文以西部地区川、黔、宁三省为样本,对比其免费中职教育政策的出台背景、受益群体、参与主体极其完备性,经整理分析后希望能对后续政策的改良及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前言

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与民族的和谐共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施针对性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政策,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是保障社会稳定关键。川、黔、宁三省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自然条件较为贫瘠的西部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人口密集地。自09年以来,川、黔、宁三省根据自身具体的经济因素、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劳动力输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等维度自行量身打造出来一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

二、出台的背景

四川省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共有32个藏区县,约124.3万藏族人口,占藏区总人口的63.4%。四川藏区自古便是汉藏交流之枢纽,在国家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而藏族青年的就业问题,是牵动藏区社会稳定的一根神经。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东西部互助等举措,考虑到将一些就业容量比较大、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项目安排到民族地区(2012,周晶),但却因语言、习俗以及技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造成藏区青年当地就业困难。与此同时,一些内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基于这几点差异的考虑更倾向于招收汉族。为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其落后面貌,维持藏区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其长治久安,四川省委省政府自2009年起在藏区实施“新生活计划”、“‘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及“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三大民生工程。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2012年,贵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7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62.2%,普职比7∶3,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霍健康)。控辍保学和高中阶段教育瓶颈成为其教育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同时,随着该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基于这几点困境,贵州省政府于提出了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并于2013年正式开始。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主要的回族人口聚集地,其比例约为34.8%。宁夏地貌分为两部分,一是土地富饶,经济发展良好平原地区;而另一部分是宁夏南部山区,山大沟深、常年干旱缺水的环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鉴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 基于这样的现实,2011年,宁夏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从贫困山区移民35万到近水、沿路、靠城适宜生活和创业的地方,以解决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和恢复生态的难题。针对35万生态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宁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移民”政策措施,以实行免收学费和补助生活费等优惠政策以确保移民子女在初中教育阶段后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后(简称“两后”)能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实现其向县域外、区外发达地区的有序转移。

三、受益的群体

近年来,各省市陆续出台的“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政策中受益辐射面相当广泛,不仅是直接影响到经济困难家庭。从宏观及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对于教育事业的推进和社会民族和谐的保障也有着深远意义。

在四川省,该项政策主要惠及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极其家庭、藏区经济困难学生极其家庭,使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摆脱落后的生存方式,同时加强藏汉之间的文化交流,稳定民族间的和谐关系;在贵州省,该项政策的出台主要为部分已辍学或无法升学的经济困难学生极提供了一条求学增能之路,以“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模式来实现经济困难家庭的脱贫致富;在宁夏地区,该项政策直接受益群体是“生态移民工程”中‘两后’毕业生极其家庭,政府不仅为其提供免费受教育的机会,更为其设计了良好的就业出路,为东西部长期合作办学打下良好基础。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参与该计划的中职院校的学生需要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未来就业出路,因此,高职教育院校原本存在的或因经费等原因又无法解决的缺乏专业的实训基地、实践设备等问题都将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得以改善,这必将促进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出路而言,政府针对用人企业所制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在令企业承担起职业教育社会义务与责任的同时在纳税或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及支持,从资金资助和提供岗位培训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入手,加强企业与中职教育的合作并建立互惠的关系,使企业和中职院校达到人才的培养和获得的“双赢”。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免费中职教育计划的顺利开展是为社会提供了一批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又减缓了大面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辍学、待业青年增多、民族冲突等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各民族长治久安的重大惠民工程。

四、政策的完备性

1、川、黔、宁三省关于“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政策实施的大体模式

四川省在藏区实行“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通过招收藏区适龄学生到内地进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方式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省内涉及“9+3”职业教育工程的学校实行“插班制”“、混班混住”和“一对一”等方式来加强藏汉学生管理,间期组织联谊活动、安排团辅活动等来加强藏汉学生间的文化交流,帮助藏族学生们最大程度的适应内地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其将来踏上社会夯实基础。

贵州省试行的“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中则宣布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以县为单位,初中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全部免除省内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学费,60%以上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

宁夏以“教育移民”的方式来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其“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主要是通过县域内教育移民、县域外教育移民和区外教育移民三个途径来实现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提升移民人口的受教育质量。通过园区化的兴建和管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资源,加强东西部对口职业院校的合作,采用“1+2”办学模式,实行“订单培养”以及建立用人单位动态信息库等方式保证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成功就业率。

2、川、黔、宁三省关于“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政策的经费支持

四川省安排专门的资金为学生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另把所有到内地的藏区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总计是每个人每年近7000元的标准。另外,省里给第一批承担“9+3”计划的每所学校3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第一年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财政投入约2.14亿元。

贵州省自2013年开始,投入116亿元实施该计划,将之列为全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并决定削减各级行政开支的5%帮助计划全面实施。

宁夏自2007年以来专项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并规定市、县政府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宁夏还决定,到2012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量部分全部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大规模的兴建职业教育园区,以基础设施改善、园区化管理模式为职业教育提高吸引力。

五、参与的主体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并非只是财政投入方面的问题,免费中职教育政策既要解决好有关物的因素,如学费、生活费、学习生活环境、实训基地等,更重要的是协调好各部分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形成交互式的良性的合作与互补,是政策制定中的首要问题。主体间关系的融洽是建立我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长效机制的保障。

首先就四川地区而言,藏、汉学生、学校、就职企业、生源地及接收地政府构成了“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的参与主体。现阶段许多藏族家庭对于“9+3”计划知之甚少,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家务农胜于外出求学,生源地政府的宣传力度直接影响到后续招生率;藏族学生们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内地接收院校就需要构造出足够融洽的民族和谐的多元文化环境;就业方面,接收地政府必须与相关企业做好协调工作以摒除企业对于藏汉学生的选择偏好保证平等的竞争环境。

其次对比贵州地区,虽然在经济、教育发展方面相对迟滞,但在其“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中不涉及跨地区、跨文化的问题,其参与主体由学生极其家庭、学校、政府三方构成。政府在前期宣传中应大力鼓励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或失学青少年选择就读中职院校这一出路,同时与中职院校建立起培养合作关系,为学校提供经费和设备支持,培养学生的过程既是建造了一所教育基地。

最后对比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中的参与主体,其主要包括:移民学生极其家庭、生源地及接收地政府、学校。东西部合作办学以及“订单式”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政府与校方之间充分交流合作;“生态移民工程”带来的‘两后’毕业生在异地求学的过程中对环境、心理适应都需要接收地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六、结语

实现“免费职业教育”是一个长远而宏伟的目标,在各省市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到一届甚至数届学生的未来,在对比川、黔、宁三省的“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中,三省均存在不同程度“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问题。经整理,具体如下:

第一,招生难。就四川省而言,2009至2011年3年间愿意到内地接受职业教育的农牧民子女基本稳定在60%以内,加之民族聚居区内部职业教育的便民性和竞争力也对跨区教育提出了挑战,这使地方政府的“9+3”工程规模化效应受到影响;在贵州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贵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7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62.2%,普职比7∶3,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霍健康),大批量青少年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对于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缺乏积极性;在宁夏地区的“教育移民工程”中移民“两后”毕业生对居住地的依恋及异地求学适应不足、缺乏对“免费中职教育”的认识理解导致了“招生难”的困境;

第二,管理难。在四川省“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教学管理中,基于藏汉价值观、文化习俗、生活成长背景等因的影响,使藏汉学生之间产生诸多沟通和认同矛盾;而宁夏地区在采取的东西合作办学模式的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层面仅限于校际之间,学校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学生管理、就业及教育教学等很多方面难以接轨,分散地输送学生导致后期管理失调。

第三,选择难。川、黔、宁三省都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大省,其“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也致力于最优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利益,但基于迥异的民族文化和,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选择和就业选择中呈现一致性偏好,而事实上,无论家乡还是现居地,都不可能使他们这种偏好充分实现(2012,文艳林)。

“免费中职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所考虑不仅仅是一两届学生的入学率、就业率等的问题,更要重点考虑如何建立我国免费中职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各省承担“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任务省市的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职业人才需求数量和结构,系统地推动制定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招生宣传、教学管理、就业安置等计划,结合各部分参与主体建立起免费中职教育的实施需要长期的保障性政策和良好合作关系。加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减少政策制定的随机性。要建立起实效性、可行性、适应性且具有地方特殊的“免费中职教育”政策来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晶.春风化雨正当时――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纪实.职业技术教育.2010.9

[2]霍健康.大力实施“9+3”助力贵州发展.中国教育报.2013.3

[3]文艳林.规模化的民族跨区职业教育现状研究――以四川省“9+3”免费职业教育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