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产学研为纽带 全力增强涉农专业的办学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产学研为纽带 全力增强涉农专业的办学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涉农各专业近几年办学实际出发,全面归纳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涉农专业普遍萎缩、甚至撤销,涉农人才面临匮乏的情况下,坚持以产学研纽带全面增强涉农各专业办学活力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旨在促进我国涉农专业和人才培养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产学研 涉农专业 办学活力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涉农专业是由原承德农校的主体专业发展而来的,其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建立的热河省农林专科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坚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实现了工学结合,大大提高了师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学院涉农各专业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以产学研为纽带,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从中激发出旺盛的办学活力,促进了涉农专业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学院涉农各专业在国内农业相关专业招生持续困难、其他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大多萎缩撤并的情况下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园艺、生物工程和畜牧兽医三个系共开设了14个专业,有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80多人,在校生 2200余人,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不断增加,招生和就业持续两旺,显示出了旺盛的办学活力,同时更为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了涉农人才的缺乏问题。

一、产学结合调整专业设置打牢办学根基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果树、林业、农学、畜牧兽医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先后调整开设了水利、农副产品加工、土地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急需专业,很好地满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需要;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形成和完善,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适应地方生产和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成为了增强办学活力的基础和关键。为此涉农各系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逐步取消了水利、农副产品加工、果树、林业、农学、土地管理等由于行业用人变化而难以就业的专业,而转向紧紧围绕承德区域的发展战略与目标,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先后创办了园林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中草药栽培、生物技术、蔬菜生产与营销、设施农业等多个新专业。2004年根据承德市委“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带动农民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需要,又重新开设曾经停止招生的传统专业―园艺、高效种植、农业经济管理、畜牧与疾病防治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及时调整大大巩固和增强了专业的办学活力。

二、产学研结合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夯实人才能力基础

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关键。在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中,涉农各专业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依据行业实际职业岗位任职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逐渐摸索,不断深化,构建了特点鲜明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牧医系兽医专业,按照就业岗位需要重新组合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园艺系园林专业面对园林行业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尤其是北京绿色奥运工程人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大大增强了园林专业学生适应园林行业的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层次,增强了办学活力。园林专业自2003年开始进行“顶岗就业式毕业生产实习模式探讨”,就是第六学期全部进行就业式顶岗生产实习,将毕业生直接安排在园林单位的用人岗位上全程“顶岗”,签订实习协议,使学生与园林行业“零距离”接触,进而实现“零距离”就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身体验行业岗位能力需求,亲眼目睹园林行业的变化和竞争,促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主动培养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自主学习、创新敬业的精神和积极向上、应对挑战、勇攀高峰的关键能力。

三、产学研结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强教学实效

高职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要实现一次就业率高、就业巩固率高、就业质量高的“三高”目标,就必须主动适应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使毕业生就业后尽快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这也是高职教育近几年逐步被社会和行业接受并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之一。要培养学生突出的职业能力,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学院涉农各专业以校内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校外基地建设为重点,内引外联、多管齐下,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教育平台。

学院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建立三个以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生固定的校外实习场所。目前,已挂牌的实训基地有承德市园林处、承德避暑山庄、白草洼国家级森林公园、三北种业集团、御室金丹药业集团、畜牧研究所等几十家企业和单位。校外基地建设一直坚持互惠互利、产学双赢的原则,确保校外基地健康规范地发展。合作企业的选择标准为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优秀、效益良好、热心教育,采用校村共建、校企共建等形式合作。学院发挥科技与人才的优势,帮助企业制定经营发展规划,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人员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等;基地单位为学院提供实训场所,参与学生实训指导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吸纳学院的毕业生,真正做到了互惠互利、责权明确、长期稳定。

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影响力

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产学研氛围,良好的教学科研运行机制,培养思想解放、业务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学院涉农各专业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把服务生产、服务教学作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原则。生物工程系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一是立足产学搞科研、产学需要带科研;其次是服务于教学,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加快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二是搞好科研促教学、产研结合办专业。搞好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声誉与地位,为造就名师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三是搞好教学育人才、科研成果促产业。名校、名专业需要有名师,而名师的成长则离不开科研与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过程也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过程,培养专家名师的过程。高职院校不仅要抓好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同时还应在抓好科研的基础上,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当地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几个主要成果的推广就为农民创造了几个亿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专业和教师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下企业锻炼、生产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探索实施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定期交流制度,使涉农各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家学者。全国著名黄芩栽培专家、河北省山区中药材示范工程首席专家、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承德市终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承德市教育界惟一一名科学技术市长特别奖和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生物工程系主任李世教授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五、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学院涉农专业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抓住主动灵活适应农业需求这一关键环节,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跟踪先进农业技术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学院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早在1997年就经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成立了“河北省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总站培训鉴定基地”, 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经过10年的发展,涉农各专业已经开展的鉴定工种包括种子繁育工、果树园艺工、花卉园艺工、园林绿化工、家畜饲养工等11个,拥有各工种的考评人员19人,其中高级考评员就有18人。2007年牧医系毕业生通过率为98.55%,生物工程系和园艺系的通过率均达到了100%。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涉农各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就业呈现出了“三高”的良好势头,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都在90%以上。牧医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接近100%。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我院涉农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安心一线基层工作,具有超出一般的吃苦耐劳精神、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