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与临床专业技术实践中与人文水平有关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与临床专业技术实践中与人文水平有关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医务工作者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及社会责任心,在对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逐渐改变过去“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局面,而应大力加强对人文的教育。

【关键词】 人文;人文教育;人文素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94-02

医学是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的应用学科。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卫生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医疗救治逐步转向对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保健、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于是较高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及社会责任心便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要求。

1 人文的概念

人文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当人们面对人生起落时,它会告诉你“该怎样去面对”,抱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怎样才能使自己坦然而又不违背人文观念。人文对个体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其内涵包括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与人文方法四方面,缺一不可。人文精神,是人文的主体,它是一种求善的精神,也是一种德性的培养。它应具备与追求科学精神一样的高度,是维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知识,往往代表民族、国家的历史沉淀和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数千年来人们精神世界的结晶。对人文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达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保证在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始终具有正确的最大的精神动力[1]。所谓人文思维,是原创思维的主要源泉,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依赖人们平时对大自然及人性的关爱,依赖对艺术的欣赏。所谓人文方法,指有关知识按照人为思维的实施,是原创性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人文思维必须通过人文方法展现。

2 医学与人文

众所周知,在社会深刻变革及转型时期的今天,医学这个名词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医史学家们在追溯医学起源时会有不同的阐述,这都反映其发展的久远和曲折。传统的人文精神是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和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理解、爱护和关怀,主张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我们的中医学从神明,巫术,人类生存本能走向科学过程的本身就孕育着人类的博爱精神、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追求。如今人们理解医学已离不开医学的发展史和文化过程,在21世纪弘扬人文精神,彰显人性理念的时代,人们应该认识医学人文的内涵。

2.1 医学与人文文化 从医学发展史可了解到,古代医学思想来源于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能、抵御外界风险的劳动实践,源于人类个体及与自然界之间天然的博爱和交流。医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昭示着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并行的不朽的博爱精神与人性光芒,表现了人类的智慧与精神境界天然融合。再回到我国的医学发展情况:传统的医学人文学科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在研究成果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人员、经费等的限制,要构造一个庞大的医学人文学科群的努力很可能事倍功半,尤其是院校的教学培养、科研模式的不完善,相关人才的匮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它的发展。受传统学科范式的影响,培养的医学生视野比较局限,并不能完全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短时间改变此现状困难颇多。并且,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尚存在着许多困难,如决策机构对医学人文学科重要性认识不足,只看到医学人文学科与实际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而忽视它潜在的价值。故投入少、研究人员待遇低,远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尽管医学人文学科尚面临着许多困难,但要有理由相信,通过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共同努力,必将逐渐对医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2 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美国于1994年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人文素质学科与自然学科并列为教育核心学科。我国也在今年开展了人文社会医学的探讨和实践。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灌输,更是人文学科中内含的价值-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中的内化。它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研究的新认识和新成果,无法体现“人类基因组研究”以来对生物医学再认识的趋势,今后我们需要的很可能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人文素质的部分现状不容乐观:据某单位调查,近几年来,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包括部分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3 现代医学人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转型

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核心转型: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因此,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随着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对人们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行为提出了挑战:

3.1 生命观的改变 表现在剔除了生命的自然本性,使之成为人为的产物和技术干预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需要重新审视生命的进程:①人类生命的产生方式及进化过程将发生改变;②人类的健康观也将发生改变;③人类生命的本质和价值的问题在生命科学技术的干预下将逐渐模糊。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人的自然体,而这个自然体正是人的主体性、实践性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是人性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和物质基础。

3.2 对公平观的挑战 伦理道德上的公平,是指普遍存在的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合理享有的基本价值。它也要求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要有公平性,而生命科学的发展却给这种伦理道德观的破坏提供了可能。

当然人文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据统计,1982年全国共有1年以上常住流动人口657万人,1990年上升到2135万,1995年约为8000万人,2000年达1.4亿,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数量之多,故对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人文问题过去有少数地区和学者给予关注,如许小鹏等对深圳外来劳务工的医疗保险进行过研究,也当纳入人文研究,虽现状乐观,但随着医改等政策的逐步完善,不良局面将会逐步改善。纵观全文可知:人文观念已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在高度关注人权的当今时代。

参考文献

[1] 刘典恩.医德教育改造的正确方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