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度参与,从课前预习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们从儿童视野出发,根据结构化预习原理设计出适合学生预习的学案,引导学生依据预习学案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自学课文的活动。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预习案设计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
一、结构化预习案设计的六个要素
这里的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采用“读、画、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方法,提前走进文本,从读中去领悟,不断挖掘文本内涵,自我建构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船长》预习作业单
这份预习案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六个要素:
1.读的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30个自然段,课文的层次较为分明,主要写了“遇险”“自救”“殉职”三个部分的内容。如果可能的话,学生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画的要求
在阅读课文时,应把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等用笔圈起来。预习《船长》一课时学生应该画出以下三组词语:“诺曼底”号、“玛丽”号、南安普敦、格恩西岛;薄雾、笼罩、哭泣、阴森可怖;维持秩序、井然有序、调遣、巍然屹立、忠于职守、履行。这三组词语中,第一组是船名和地名,第二组是关于当时环境的,第三组是描写船长指挥救险的。此外,学生还应该把课文中表现哈尔威船长精神的句子画出来,并意识到这些关键词句并非可有可无,它们是为表达文章中心服务的。
3.写的要求
在预习课文时,应养成写的良好习惯。对于《船长》这篇课文来说,可以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生字表中的生字先写一写,看看哪些笔画比较难写,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可以在相关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重点写好自己读完文中人物对话后的感受,即做好批注。
4.记的要求
在阅读课文以及相关资料时,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内容应作适当的记录和整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作适当的归类,使预习更为深入全面。《船长》这篇课文预习时涉及三个知识点:一是“诺曼底”号海轮遇险事件的大概过程是怎样的;二是船长哈尔威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是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哪些及他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哪些重要影响。这三个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是很有裨益的,应该记录下来。
5.练的要求
在对课本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自主学习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预习检测才能巩固所学知识,课后练习就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最简洁的手段,所以课后练习就像一面镜子,使预习个体能看清自己。预习《船长》一课时,学生在读完文本后,可以完成以课后练习为主体而设计的预习作业单。
6.思的要求
缺乏思考的预习是肤浅的、要全面了解新事物,必须对新事物有深刻的思考。预习时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养成质疑的习惯。预习开始时,学生对文本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就提出什么问题,能提几个就提几个,然后把在预习过程中所得所思分别记录到预习单的“我的疑惑”中,在课堂学习中他们才能知道:我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我不会的。
二、结构化预习案设计的儿童视角
预习是学生在脱离成人指导和伙伴商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所以在设计结构化预习案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全方位思考预习内容,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形成必要的知识积累,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使预习落到实处,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1.预习案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习疑问的激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预习案的设计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船长》一文来说,预习的重点问题有三个:课文写了船长的一件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教学实践表明:65%左右的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性地回答第一个问题,即课文的主要内容;40%左右的学生能通过阅读文本和课外资料理解第二个问题,即哈尔威船长的精神;50%左右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写作背景类资料能大致了解第三个问题,简单说说“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预习案的设计应鼓励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学生在预习时提的问题相似或是相关,教师可以加以整合并提升为课堂上的中心问题。这就让预习案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提供了宝贵依据。
2.预习案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习资源的积累
(1)基本知识的积累。对于生字新词、常见修辞、构段方式等一些学习语文基础性的知识积累,完全可以放在预习中让学生自我习得,教师在课堂上只要对重点和难点部分组织集中学习就行。《船长》这篇课文共有7个生字,书写的难点是“薄”字的布局,其他6个生字,只要指导学生看清各部分所占的大小就行;至于课文典型的写作方法,部分学生读几遍书就会明白是“运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不用老师花许多时间去教。因此预习案的设计可以把“写难写的字”和“最显著的写法”作为作业让学生做一做,课堂上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指导一下即可。
(2)拓展知识的积淀。阅读一篇文章,有时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拓展性的资料,否则学生很难触及文本的内涵。像《船长》这篇课文,学生如果不知道“诺曼底”海轮遇难事件的前因后果,不了解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人,仅凭课本上的语言,他们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会深刻。因此,在设计预习案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了解一下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的积蓄。文章不是无情物,要理解文章中的情,除了教师对文本有情感,课堂教学有激情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之情,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和文本的“共情”。如何唤醒学生潜在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设计预习案时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相关性阅读进入文本。像《船长》这篇课文,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阅读理解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海轮遇险事件中表现出的镇定自若、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进而理解作者雨果对哈尔威船长的高度赞颂,这样就为学习新课作好情感的铺垫。
3.预习案设计应遵循儿童心理认知的规律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预习案的设计只有遵循儿童心理认知的规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学习。
(1)结构化设计。预习案设计应该从结构上进行设计。像《船长》这篇课文,有“读、画、写、记、练、思”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字、词、句、段、篇”五个方面的内容。这种结构化设计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全方位掌握。
(2)难易度适中。预习案的设计不宜太难或太简单,太难了学生无从下手,太简单学生体会不到预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也就对预习失去了兴趣。预习案的设计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船长》一课“思”的练习就属于有难度的练习,我们应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设计成一项让学生提问的开放性作业。
(3)即时性评价。任何教学都不应该从零开始,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因此,在预习案开发结束,下发给学生完成后,教师应该在课前研究学生的预习情况,集中时间对学生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即时性评价,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预习是学习的准备,是课堂学习的预热。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没有科学指导的预习是无效的。适合儿童心理成长规律的结构化预习案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求精神。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预先进入文本,扫除学习上能够解决的障碍。这样,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再是从零开始,才会更加高效。?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