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为则有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许多老师尤其是小学科老师的课堂上,课堂纪律往往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对初中生物课堂的民主纪律管理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堂纪律 教育心理学 课堂管理
新课程标准将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科版初中生物教科书作了很大的改进,知识的呈现都是通过实验、资料查询、归纳等过程实现的,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对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大有裨益。然而开展活动最大的瓶颈在于课堂纪律的管理,活动一旦开展,学生往往像脱缰的野马,表面热闹非凡最后却少有收获。原因有三:
1.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强,喜欢在群体中标新立异以获得关注。
2.应试的观念仍在,对于需要参加中考的学科,学生包括老师相对重视,而初中生物还只是一门小学科,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放松从而滋生问题行为。
3.课堂上尤其实验课、活动课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依赖行为或完成内容后无任务状态易产生问题行为。
可如果还照本宣科,课堂又过于沉闷,不利学生发展。面对这样的矛盾,笔者针对初中生物课堂管理做了些尝试。
课堂纪律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但人们却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都将纪律理解成当学生在课堂里产生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而给予的惩罚,也有人认为纪律是通过强迫顺从或服从命令来监督学生的行为,这种观点过于权威主义。民主的纪律观认为课堂纪律包括他律和自律两个部分,通过两个部分的相互调节,达到和谐的状态。
教育心理学根据学生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即: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既然如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就要积极针对这四种原因,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纪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教师促成的纪律,是指教师的指导、监督、奖励、惩罚、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课堂管理中,教师促成的纪律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接手新的班级时教师一定要结合生物学科的具体内容及早制定学习常规,促成良好的纪律。第一次上课即是相互认识和组织学生讨论常规。常规通常涉及到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带齐学习用具、完成家庭作业等。这些规则获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后,我会要求大家写下来贴在生物书的扉页上。例如2007年我代的初一制定的常规有:
1.带齐学习用具和实验器材,在上课前准备好。
2.一听到上课铃响马上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不拖拉并保持安静。
3.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不走神。
4.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尊重,偷偷与同学讲话、上课插嘴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5.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时必须听从老师的命令,老师指令一经作出立即执行。
6.作业是为了对上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所以一定会独立完成,没学会的内容老师会提供帮助。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进入青春期后,同辈人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同辈人的观察、模仿,决定自己如何思考、信仰和行事。例如以往我在上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一课《致同学》,每到要学生举例“你认为生物对我们有哪些作用”时,学生因为急于表现,总是七嘴八舌,有的脱口而出,有的自顾自向同学吹嘘去了,当同学发言时,也不能很好听讲。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组讨论,接着挂出一面小黑板上面画着表格:
利用集体的力量,以往课堂乱糟糟的情况大有改观。
三、任务促成的纪律
如果一项任务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就不会产生开小差、讲话、看漫画等问题行为。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接手纪律约束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要减少违反纪律的行为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
1.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在每堂课的开始将学生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至关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初中学生有一点生物知识,好奇心强的特点,最好不要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讲个相关的小故事或进行调查都是不错的方式。例如讲到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我经常这样引入:板书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后说“同学们,让老师来考考你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谁能将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呢?”学生非常踊跃,顺势问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转入相关的思考。
2.教学环节合理,使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持续动力
初中学生对现象远比对本质或规律更关注,因此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心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动”“静”结合。即个人思考回答和动手实验、分组讨论等相结合。例如上苏科版七(上)光合作用时,讲解萨克斯的天竺葵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对照实验的理解,可如果一直追问,很多学生就不耐烦了。因此,在课前可以指导兴趣小组做一做实验,在课堂上再分组完成隔水加热酒精使叶片褪色,碘液检验淀粉的步骤,针对实验过程适时发问,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促进学生深思,不知不觉中一节课结束了。
3.转换布置任务的对象,使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得到补充
在课堂上,学生的能力是不均衡的,尤其在调查、实验等技能方面体现更加突出。假如将任务交给个人,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完成任务会因为空闲而产生问题行为,而能力差的学生则会因为过于依赖别人而产生问题行为。因此在调查时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进行搭配,合理分工;实验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能减少能力差的学生的焦虑,能力强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会主动指导别人。
四、自我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即自律,是学生成熟有责任心的表现。违反纪律的学生当然在自律方面是落后的。对于这样的学生,生物教师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小学科往往因为考试少,易与学生产生良好的关系,可以通过课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评价。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问题行为往往起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在课后交流时不能只顾责骂甚至体罚。每届我总会遇到课堂上屡屡违反纪律的学生,我的谈话程序是:
1.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2.今天课堂上一直找其他同学讲话,这肯定是不对的,为什么?如何做才正确呢?(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向)
3.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既影响了自己又影响了别人,也知道上课应该积极思考,那么老师给你提几点建议:首先告诉自己,上课时讲小话是不对的;接着要与同学的行为一致,大家朗读也跟着大声朗读,在实验时动手做而不是在一旁看;最后每次课上保证举手一次以上。(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在我不断的监督提醒和鼓励下,这些学生大都能改掉上课爱讲话、开小差等缺点,不仅在生物课上,在其他课上的纪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不能只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判定学生的品德差,也不能通过体罚等手段“镇压”学生,我们更应该从心理角度分析违反纪律产生的成因,有针对性的消除问题行为产生的土壤。古人说“无为而治”,就是说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窃以为,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无为而治”,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红日.《初中生心理咨询》.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6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南丰中学